尚小宁 袁菁
摘要:文章以中职学校为例,将校园欺凌的根本原因定位在欺凌者这个“主导者”身上,通过调查分析欺凌者的心理根源,并探究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尽快有效地解决中职校园欺凌问题。
关键词:中职;校园欺凌;“欺凌者”;干预策略
一、调查缘起
校园欺凌事件已经成为困扰学校教学的一件大事,校园欺凌形式多样,但伤害性一样,既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更会摧残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尽管学校再三预防和制止,但校园欺凌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在中职学校更为严重。有关校园欺凌的研究也为数不少,但大多数研究校园的研究者都把视角放在校园欺凌问题的根源和对策研究上,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涉及面比较广,问题不集中,探究的对策有效性不高。本研究以中职学校为例,将校园欺凌的根本原因定位在欺凌者这个“主导者”身上,通过调查分析欺凌者的心理根源,并探究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尽快有效地解决中职校园欺凌问题。
二、调查分析
本研究由课题组自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发放问卷,以环县职专为例,组织学生参与调查,并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12名欺凌者和其家长开展了访谈。对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问卷星直接进行分析,访谈结果逐条总结,最后整理成为调查报告。
三、现状及原因
1.涉及人群:双差生多,問题家庭学生多
调查可见,中职校园欺凌者男生占71%,女生占29%;欺凌者中学习成绩和个人技能偏低者占79%,不完整家庭学生占48%。有调查可见,学习技能成绩不良者其道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不完整家庭学生在情感问题较为突出,借欺凌别人而换取内心平衡,差不多占了欺凌者的一半人数。
2.欺凌场所:较为隐蔽,或者勒索或打骂
调查可见,中职校园欺凌的发生地多为厕所、宿舍、树木丛中、校外隐蔽处、网吧等,当然,言语欺凌随时随地可见。可以看出欺凌者也认识到自己常进行的是非正常行为,在较为隐蔽处进行勒索或者发泄内心的不平,满足其不正常的“需求”。
3.态度分析:原因多样,心理伦理问题居多
调查可见,50.5%欺凌者觉得随意欺负一下同学,尤其是弱小者,他们是不会报告老师或者家长,32%的欺凌者认为即使报告老师也无所谓,大不了批评教育而已;从受欺凌者的角度看,高达67%受欺凌者因为害怕遭报复而不愿报告老师,46%的部分受欺凌者认为即使报告老师也没多大用;再看看欺凌者,58%的认为情绪无法控制,46%的人承认自己会发泄不满情绪,19%的欺凌者希望借欺凌树立自己的“威风”。
4.发生频率:相对较高,1周或1.5周1次
笔者从调查中排除同学之间偶尔的矛盾冲突,以那些明显地带有明显的欺凌性质的现象为分析依据,发现中职校园欺凌的频率相对较高:平均每周一次或者1.5周一次,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了。
四、干预策略
1.教育引导
一切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对于中职校园的欺凌者,学校首先要善于引导,通过正面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欺凌同学的不道德行为,也引导受欺凌者认识到一味的忍受并不能减轻欺凌者的错误行为,甚至还会加剧。而这一切的引导与期望中的改变,则需要学校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为文明班级与校园建设夯实基础。
2.正常宣泄
学生有压力很正常,尤其是文化课和技能水平双差的学生,其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既要面对家长亲人的期望,又要面对同龄人的轻视甚至鄙视,心路不通的时候,需要发泄,无处发泄时,就会呈畸形表现,以欺凌同学为自我炫耀的方式。因此,在对学生教育引导的同时,也应该为其打开宣泄的窗口,配合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做成长的宣泄,哪怕是不良行为,让其暴露在阳光下,防止其在阴暗处滋生和蔓延。
3.优势展示
每个人都有其优秀的一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愿意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社会中获得温暖与关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中职学校内每一个老师都有责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中职学校专业复杂,学校大可以“因材施教”,为学生组织对口的专业展示机会,如对技术类学生技能大赛,对艺术类学生的才艺大赛,对体育类学生的体育竞技,这些竞技竞赛活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团队的,既有个体的展示,也有团队的合作,总之,让每个学生最光彩的一面得以展示,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向美向善的意识。
4.法制教育
校园欺凌除了道德伦理和心理问题外,还有其法制意识淡薄的因素。因此,学校尽可能地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请司法人员入校讲解各种法律法规,提升学生法制观念,也可以领学生走出去,走进看守所,亲眼看看触犯法律的后果,以达到震慑效果。学校内更是将法制教育常态化,从法制和纪律两方面规范学生行为,紧抓常规又能长鸣警钟。
5.家校合育
教育本来就是学校、家庭各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配合,而家庭和学校尤为重要。对于存在根深蒂固的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单靠学校教育不足以在短时间改变学生的“老毛病”,唯有家庭和学校积极合作,实现合力育人,才可能根治校园欺凌行为。
五、总结
总之,校园欺凌现象的干预和治理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应长期融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在健康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更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平安校园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我们基于欺凌者视角关注中职校园欺凌行为,分析了中职校园欺凌现象发生的许多因素,提出了一些重建平安校园的策略,可真要解决起来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者长期协同努力,才能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现象,推动教育事业的平安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书胜,耿淑娟,刘冰.我国校园欺凌现象 2006-2016 年发展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17.
[2]杨雪锦.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以S中学为例[D].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白晓旭.中学生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注:本文系庆阳市教育科研2020年立项课题《基于校园欺凌“主导者”视角的中职校园欺凌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QYLX[2020]13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