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彩兰
【摘要】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融入对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有效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同时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阶段基于新课改的明确要求,推动德育内容良好地融入到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授音乐学习方法、组织多样化音乐活动等方式,促使德育教学内容得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学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为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并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德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效果。德育是小学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教育体系中,音乐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教师应注重将德育渗透到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完善学生的价值体系。基于此,围绕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音乐教师个人综合素质
首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要想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就要从培养和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入手,不断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第一,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正面且积极的个人品质对于提高整个班级乃至全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不但要定期举办以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为主题的培训活动,而且也要组织以个人素质和品质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活动,在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也让他们能够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引路人。第二,要逐步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找到音乐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的契合点,让两者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这就要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敏锐的知识融合与发现能力。
例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要想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把握音乐教材中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章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几首教材曲目,在讲解这几首曲目时不仅要把曲目本身包含的音乐知识和学生们所具備的音乐素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的心中,而且也要向学生认真分析该曲目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如,《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歌曲主要是以赞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我国最长的江——长江为核心来展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曲调婉转动听歌词深入人心,充分地展现出黄河与长江的磅礴气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围绕《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曲目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对这首曲目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其中所携带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其次,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将德育与音乐教学内容融入一体的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德育内容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需要音乐教师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来讲述合适的内容,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以我国传统的节日或纪念日为主题,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时,音乐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强调劳动的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通过结合教材中《劳动最光荣》这一章节中的曲目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这一重要节日来让其与正式的音乐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强烈的劳动氛围下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并燃起学生内心参与劳动教育并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和信心。再比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重要的曲目时,可以与国庆节联系到一起,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国歌的创作历程、创作的背景以及它在鼓舞全国人民打赢抗日战争、实现民族解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来加深自己对于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能够具备有效结合音乐教学内容与德育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变且新颖丰富的教学活动。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最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时,要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展现自我,打开自己的心扉来积极接受教学内容。德育不仅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而且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而所有这些德育内容都需要学生能够虚心地接受并采纳教师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去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且虚心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尊、自爱,理解周围的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处事习惯。例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这一首曲目传达的是学生们要以更加积极和正面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生活。音乐教师在讲解这首曲目的时候,要向学生深刻阐述该曲目内在的含义以及向外传达出的精神,通过引导和带领学生共同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曲目的主要含义,来帮助学生们去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适当摒弃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不良情绪,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们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创新教学手段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并且融入思想教育,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入故事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故事服务于教学目标,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实现音乐审美育人的目标。例如,在《卖报歌》的学习中,对作曲作者聂耳的介绍和创作使学生对这首歌产生兴趣。笔者先询问学生:“当我们的奥运冠军走上领奖台时,会响起什么音乐?”学生们会说:“国歌。”笔者接着提问:“那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呢?”“他叫聂耳。”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把《卖报歌》的创作背景介绍出来。然后,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当时出现在城市街头卖报纸的孩子对社会的影响,来引发学生对《卖报歌》所表达内容的思考,最终启发学生今昔对比,感受当下幸福生活,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
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为贯彻落实相关要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有机融合德育与音乐教学,增强音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灵活性,逐步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各项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介绍歌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农村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诸多类似《我们多么幸福》《可爱的家》《劳动最光荣》等蕴含德育内容的歌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相关歌曲的创作目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进行深入探究,逐步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而达成既定的德育目标。
综上所述,为强化德育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应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备课环节,明确学生为各项教学活动的主体,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进而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与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清风,2020(20):57.
[2]龚琴.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德育渗透[J].小学生(中旬刊),2020(10):98.
责任编辑 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