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芬
摘要:在数学教育中,“对话式教学”的内容就是师生之间良好关系建设。从教育本质和实际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来看,“对话式教学”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良好交流与沟通形式的确立,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等都起到培养作用。本文从生态课堂中“对话式教学”内容、内涵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对于数学课程而言,它一直是充满难度和挑战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尚未发育完全,因而学习数学具有更大的困难。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学好数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养成理想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优秀的数学素养等。因而,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对话式的教学,构建数学生态课堂,以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对话式教学的作用
“对话式教学”模式,可以转变教师单向的信息输出,实现师生间真诚的交流互动。倡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教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情境将旧知与新知有效对接,让学生的学习经验自然联结。倡导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各自敞开心扉、发表观点,共同汲取双方创造的经验和智慧,进行经验共享。可见,“对话式教学”使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的本位得以回归,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样态、学生的思维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而不时处于的动态变化之中,师生在对话中真正实现和谐共长[1]。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对于小学生而言,它往往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本教育观念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核心指导理念,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较大,数学成绩成为衡量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向小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给小学生留出的思考时间较少[2]。
三、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想开展对话式教学,就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角色互换。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切身感受到教师在平时讲课过程中的不易。当然要选择那种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透彻的学生,保证内容正确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掌握课堂的主导权。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更强,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得到提升,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想把这件事做好,对于学习的认真度也会大大提高。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吸收知识的转变过程。
例如,在一次考试后每道题目都可以让一个或者两个做得正确的学生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和讲解,同學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得到的效果也许比教师直接给同学们讲解的效果好很多。也可以让做错的同学给大家讨论一下自己的做题思路、思考方式错在哪里、解题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在做同一道数学题时大部分同学可能犯
的错误都在一个地方,把错误的解题思路讲出来也许是一种很好的警示作用,提醒同学们不要再犯。这样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学生之间可以增加彼此的交流,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二)促使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化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去网上了解和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故事。这样既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通过网络补充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途径和方式,相较于过去刻板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更多可能性。对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讲,单纯的课本教学让他们觉得无聊,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但是网络上有很多其他学习途径和方式,也有很多学习的软件和视频的辅助,对同一个数学知识点有其他不同的方式解析和展示,也许有其他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让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觉得那么枯燥无味。学生在增加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很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课堂的构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生态教育的角度来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同时,确定学生的课堂教育主体地位,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在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自主性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呈现出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状态。这对于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9,625(05):110.
[2]葛俊俊.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2021(2018-26):105-105.
[3]尧弯弯.议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