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尤其对于高校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类大学生而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深刻把握高校理工科类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立足理工科类学生属性,从积极搭建劳动平台;营造优良的劳动教育氛围;丰富劳动实践形式;构建劳动教育的协同联动机制路径出发,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樹人;“五育并举 ”;劳动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 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近年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可以看出,劳动教育的地位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劳动技能水平的高低、劳动价值取向正确与否和劳动精神面貌状况都体现着现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实施效果。从目前现实看,尤其是地方高校工科类大学生,因为专业属性、性别和学习生活环境的影响,劳动教育存在积极性不高、劳动教育理念渗透不深入、劳动实践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基于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新途径,有利于改善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合。
一、高校理工科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高校因为地理位置相对省会城市比较偏僻,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条件更新比较缓慢,本身劳动教育实施的物质条件就受到束缚。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地方高校甚少,因此劳动教育的理论概述在教学源头上就没有得到重视。劳动教育的呈现方式一般都与课堂思政相融合,虽然也能全方位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是就缺乏针对性和理论性。再者,劳动教育实践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停留在表面。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考核指标对劳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进行量化,使学生从思想层面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2)劳动教育考核效果不佳
现在高校大学生都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考核手段。地方高校湖南科技学院典型的劳动教育考核手段是每周二由学工部牵头对各学院的所有学生宿舍进行卫生检查,然后每一楼栋的宿管对自己所管楼栋的所有宿舍一周内的卫生情况,进行一个等级评定。综合卫生大检和宿管的结果,每一周对每个学院的卫生进行综合排名。其次。每个学院的教学楼都由本学院学生进行打扫,定期进行检查。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但是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卫生评比结果公示显示,每一周排在倒数一二三的院系都属于工科院系,且排名变动情况非常小。工科院系男生居然,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男生在劳动上自觉性比较低。教学楼的教室区域卫生亦然。因为教室是流动性的,每个时间段在该教室上课的班级不一样,且存在院与院之间教室互借的情况,卫生清理难度和时间也就存在不一致,也就给考核增加了困难。
(3)劳动评价体系不健全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多渠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劳动习惯。高校对学生综合评价侧重点在学习成绩、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社团表现上,劳动教育在育人体系中占据比例很小。湖南科技学院每学年都会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劳动素质是其测评指标之一。劳动素质测评包含的内容主要是:第一,参加学校学院宿舍卫生检查评比结果考核;第二,学院公共区域卫生清扫评比结果考核;第三,参加学院或者学生组织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次数和奖励累计;第四,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团队或个人获得校级以及校级以上奖励累计。湖南科技学院将劳动素质考核具体化,劳动教育有了可量化指标,可操作性增强。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考察内容和德育以及智育的内容有所重合,存在反复考核的问题。而且,学院或者学生宿舍的评比是置于一个整寝进行评比,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个体劳动素质。
二、理工科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途径
(1)立足理工特色搭建劳动平台
理工科的学生在智能时代的冲击下,劳动教育观念淡薄。他们在大学阶段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对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立足于专业特色,搭建劳动平台。一是学科竞赛为抓手,搭建劳动创新平台。理工科类每年都有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互联网+、物联网竞赛、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竞赛。学校可以以竞赛为契机,出台相关政策和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广泛参与,实现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二是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搭建劳动体验平台。高校大学生都有实习学分。湖南科技学院与飞思、千峰、粤嵌、神通动力、华为等大企业都有合作,在大三学年,会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显著。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劳动中收获知识和感悟,认识自身不足。三是以充分利用校友的力量。可以通过邀请优秀的校友回学校交流分享经验,让学生懂得走出宿舍,走下温床,自己动手积极劳动的重要意义。
(2)丰富劳动实践形式
劳动教育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时代对大学生新要求不断探索新途径,提升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劳动、乐于劳动和善于劳动。一是劳动教育可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纠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传统认知。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题,理工科的学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师生们服务,在校园开展电器维修、电脑检测、有线及无线网络维护、电脑除尘、系统安装与维护、电脑维修常识普及活动。既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二是劳动教育可与三下乡相结合。三下乡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理工科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信息技术进小初中校园,进行科普系列活动。也可以成立服务团到乡村开展实践活动,如:化工专业的可以成立药用植物绿色种植及精深加工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也可以通过走访调查开展服务调研,深挖乡村振兴产业。三是劳动教育可与就业相结合。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是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去向。就业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坚持劳动教育与专业见习和就业教育相结合,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平台。
(3)营造优良的劳动氛围
创新劳动教育新途径需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培植益于劳动教育的新土壤。一是高校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加强有关劳动教育的正面宣传,对积极参加劳动教育的集体进行正面报道,对在劳育这块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树典型。对于“五育并举,融汇贯通”的学生实践活动,将其引进思政课堂,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湖南科技学院对于团委学生会进老年社区包饺子、到对口扶贫小学进行义教、到对口扶贫村镇帮助村民采摘果实等活动,宣传部都会进行跟踪报道。其中,有一个班级学生轮流背残障同学上课,被各大媒体所报道,为劳动教育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二是实现劳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效融合,劳动教育纳入校课程体系中,进行劳动教育常规化管理。并将劳育渗透到思政的各个角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院系完善劳动教育制度,细化劳动教育考核指标。
(4)积极促进高校与家庭、社会劳动教育的协同联动
大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时间都在学校,家庭在勞动教育方面的职责容易被忽视和弱化。但是,单靠高校单方面在劳动教育上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和家庭社会之间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显得特别重要。一是构建高校与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明晰高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在劳动教育中的定位与职责。二是注重发挥家校合作机制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家长利用学生在家时间普及劳动教育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社会要发挥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监督作用,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建立奖惩机制,激化社会劳动教育积极性,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3-30(12).
[2]彭泽平,邹南芳.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
[3]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
[5]孙云晓.养成劳动习惯为美好生活奠基[N].光明日报,2020-3-27(11).
作者简介:颜叶娟,1990年11月22日,女,湖南株洲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