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2021-12-11 09:07吴高杰尹继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北部湾大学融合

吴高杰 尹继蕊

(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处,广西 钦州 5350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1]这也充分凸显出党和国家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创新”“应用”的重视和导向。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上开门见山地指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2]在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融入到专业教育进行了诸多探索,但是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融合发展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探究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具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北部湾大学在这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有利于促进应用技术大学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优势

2013年6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首批35所高校加入。之后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针对部分人关于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优势认识不清的问题,笔者意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和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来深入分析,为提高应用技术大学管理者和教师在专业讲授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来看,陈希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大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3]通过这个定义不难看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新教学理念,需要将其嵌入到专业教育之中,而不是脱离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了鼓励每个学生都创办企业“当老板”,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其最终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之源,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就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4]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主线就是创新,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就凸显了创新。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特点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何谓应用技术大学?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把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5]应用技术大学属于应用型高校。董立平认为应用技术大学在发展方向上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服务定位是“以面向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为主”。[6]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具有应用型、产业性、技术性、跨学科性、地方特色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以及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换言之,与其它类型的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更加强调学科、专业、课程和地方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迫切地要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的特点,对在这类型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更加的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

通过以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分析和比对,可知两者都突出“创新”“应用”“实践”的主旨,其在归宿点和价值导向上都是高度契合的。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能够相融合充分吸收和运用彼此的优点。其一,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应的知识基础和保障,还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条件。首先,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其次,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了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或人才培养方向,这为大学生立足当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与优势。总之,脱离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深度和后劲。其二,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积极推动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应用技术大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的一系列载体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理论成果的转化率,锻炼了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专业知识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无价值”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和挖掘创新创业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是“活”的理论,而不是“死”的理论,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价值感和好感度,能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二、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大规模推开的时间并不长,应用技术大学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许多高校一直处在探索的阶段,在探索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一)师资队伍缺失和观念滞后

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能否贯彻落实关键靠教师。黄兆信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以及如何确立其他学科领域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感。”[7]黄兆信通过调查还发现“我国创新创业教师在年龄上,以‘30 周岁及以下’(39.1%)、‘31~35 周岁’(23.4%)的青年教师为主体;在教师类型中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占比35.3%,其次依次是非创业领域的专业教师(24.5%)、创业领域的专业教师(16%)。”[8]通过这个数据不难看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老师比重较低,大部分老师是行政兼课,青年教师为主体,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或者企业工作经历,也缺乏该领域系统的培训。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结构、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师资需求。此外,专业课教师在观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也缺乏科学的认识,其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业课程授课老师的事,不是自己的责任田,甚至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存在质疑。专业课教师是否认同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内心对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认同感的缺失,大大削弱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本土特色

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目前还缺乏系统性。部分高校根据教育部的硬性要求简单地开设几门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课程的普及度较高,但开设的课程内容种类相对比较单薄”。[9]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零散,教学流于形式,且缺乏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少人还秉持着“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础课+大创项目+各类大创项目竞赛活动”的观点。且部分高校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上,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出现了“为了比赛而比赛”的现象。这种对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简单叠加的做法与认知,没有充分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体系等来形成系统的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本土特色。目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现象,课程体系没有凸显本土特色是其重要根源之一。“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与各专业课程内容相差甚远,且衔接度不够,未能完全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当前大部分应用技术型大学……仅停留在理论和技能传输的层面上”,[9]一些教师比较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技能的灌输,但忽略了结合专业特色、学校特色、区位产业特色等实际因素,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显得不接地气、空洞而缺乏趣味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合度较低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实践,其根本目的也在于实践”,[10]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定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的支持。应用技术大学有实施各类专业教育的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平台等,但是一些高校缺乏各院系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另外,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专业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践平台短缺”的问题,许多高校开始大规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打造创客空间等硬件设施,但是创业基地开发运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学生的学业任务非常重,创业项目在创业园落地实施的比较少,项目经济效益不佳,冷冷清清,学生的入园率不高,导致资源闲置,没有充分发挥实践平台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员参与,但实际上存在多门管理、缺乏协同的问题,源整合难以形成合力。

三、北部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创新

“北部湾大学作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理事高校,学校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南海和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1]。北部湾大学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高度契合。北部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做法可为其他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一)多措并举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首先,在教师的招聘上大力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高层次技术人才。北部湾大学不仅招聘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校任教经历的老师,而且从企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如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招聘曾经在企业担任管理工作和企业顾问经历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任教师,兼做学生的创业导师。石油与化工学院招聘曾在中国石油集团工作的工程师,海运学院招聘曾经在海洋船舶公司担任船长等技术职称人员为专任教师。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有利于在专业讲授的过程渗透创新创业的理念、精神、知识等。其次,对全校各专业教师采取全员、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展“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特训课程培训班”,让教师们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入融合的能力,增强内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感。针对全校辅导员、创业基础课教师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EET培训”,学校邀请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面向全校大创项目、大创竞赛活动的指导教师开展系列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再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库,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把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企业工作经历以及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的人员纳入师资库,在日常工作中对师资库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如带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各类创新创业研讨会以及培训会、支持资助教师考创新创业导师、经济管理师等各类资格证书、积极选派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挂职锻炼等。总之,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打造内心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认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以本土特色产业为抓手积极建设蕴含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北部湾大学拥有海洋科学、水产养殖、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专业,学校立足特殊的区位优势,以本土特色产业作为着力点,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比如北部湾大学位于盛产坭兴陶的钦州市,学校设立陶瓷与设计学院,在产品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模块设置中,不仅设置了专业的基本理论课,例如《设计概论》《设计素描》《产品包装设计》等,而且该专业以坭兴陶的设计、生产制作全过程作为主线贯穿于大学四年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具体见图一)。学生在大一学习《创业基础》《创新与实践教育》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蒙课程,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学习各项坭兴陶制作工艺。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坭兴陶行业创新发展前沿动态,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另外,陶瓷与设计学院建立完善的、与人才培养体系高度匹配的实验室(具体见图二)。从图纸设计、模具设计、坭兴陶泥料配制,到坭兴陶拉坯、雕刻、烧制、打磨、最终形成坭兴陶产品,这一系列的工序流程学生都可以在实验室里完成,这个过程与坭兴陶工厂生产流程完全一致。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做中学,把一些创意和灵感运用到制作作品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坭兴陶动手创作能力,提高创作兴趣。陶瓷与设计学院还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坭兴陶艺术》《京族特色文化与陶瓷创新设计》等主题的讲座,积极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把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的意识。学生在申请大创项目的过程中深深扎根地方文化和特色,把广西壮锦元素、苗族文化、海洋文化元素等融入坭兴陶的开发设计中,作为其重点研究的选题和方向,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开展大创研究。学生根据自己在坭兴陶生产产业链当中一个或几个擅长的工艺技术和兴趣爱好进行发挥创作,甚至在大四或者毕业后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近年来,学院共有150多名学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建立了100多家个人工作室和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经济价值并实现了个人价值。

图一 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设计专业把坭兴陶的设计与制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二 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实验室

(三)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积极整合盘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其一,加强制度建设。为了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北部湾大学出台了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转换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二,深化机构改革。以前学校创新创业课由招生就业处管理、大创项目由教务处管理、大创的比赛活动由校团委管理等,部门的分头管理使创新创业教育产生很多弊端,为此学校进行组织机构层面改革,在2018年8月成立了北部湾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日常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该学院下设教学部、项目部、竞赛综合部及职业技能鉴定所四个部门,负责全校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双创课程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及大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业务,整合校内外双创信息与资源。在“2020年促进金砖工业创新合作大赛”总决赛上,北部湾大学的“鲎试剂,蚕丝造”获得一等奖,这个项目就是在创新创业学院与海洋学院下面的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养护重点实验室资助下共同完成的。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发挥本学院教师在创新创业比赛方法指导方面的优势,二级学院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特长,两方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确保其成果圆满落地。其三,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实训资源。北部湾大学积极推进各学院实验室以及图书资料等资源协调共享制度。学校设立工程训练中心,曾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制造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具体见图三)该中心有一系列实训室,主要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程训练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落实。根据不同专业,全校学生都要在该中心进行为期1至2周的工程实训。通过工程实训,增强了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有力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开展大创项目研究以及各项学科竞赛的备赛工作,比如北部湾大学FLYERS车队,成员坚持不懈长期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破解攻关面临的各项技术难题,不断改进技术,不断突破,在2020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以全国一等奖、创新设计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回报创新实践付出。其四,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和整合专业中蕴含的创业元素。如专业教师在讲授水产养殖、食品工程以及市场营销等专业课时,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合进去,启发学生,鼓励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积极寻找商机,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另外,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学校针对性出台了创业园的管理办法,以充分发挥创业园的平台作用,规范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总之,通过深化改革,整合盘活校内各种资源,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推动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图三 北部湾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室

猜你喜欢
北部湾大学融合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大学》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融合》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