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探析
——以山西省太原市S 村为例

2021-12-11 08:20薛明月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常住人口城中村

□薛明月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45)

1 研究背景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当前城市化和现代化历程中逐渐呈现出的一种特有社区生活模式[1-2]。S 村位于太原市东部,靠近城市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道路交汇贯通(高速公路收费站、公交总站等位于该村),是太原市东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依托朝阳街商贸圈区位优势和太原市东出口交通便利优势,S 村先后建立起5 个物流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S 村于2015 年4 月被列入城中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于2017 年10 月19 日至11 月30 日对该村进行整村拆迁改造。

2 S 城中村人口流动及住房的基本状况

2.1 人口流动基本情况

根据图1 数据可知,S 村2014 年常住人口数为10 353 人,2015 年为8 543 人,在2016 年为6 730 人,2017 年为5 786 人,呈逐年递减的情况,在2018 年达到常住人口最低值,为1 540 人。而在2019 年,常住人口又恢复至8 459 人。户籍人口数方面,2014 年为2 431 人,2015 年为2 468 人,2015 年为2 516 人,2017 年为2 533 人,2018 年为2 572 人,2019 年为2 983 人,呈逐年缓慢增长的态势。整体来看,2018 年前S 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2018 年后常住人口回升,但是户籍人口基本不变,因此可推断出,变动的人口数多为外来人口流出。2018 年这一节点为拆迁后的“空窗期”,户籍人口如没有除宅基地之外的房产,需要到邻村租房,因此出现了2018 年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的情况。城中村流动人口基本属于打工群体且文化水平较低,多为在物流公司和服装城的工作人员,做临时工的较多,工作变动比较频繁,加上环境差等因素,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搬迁次数比较多[3],因此,城中村外来居住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

2.2 S 城中村出租屋基本情况

在城中村改造之前,S 村90%以上户籍人口居民都有3~5 层的楼房出租,出租房屋多为小单间(20 m2左右),且每户都配有一些套间(40 m2左右)。单间多为一些单身以及初婚的打工群体提供,套间为结婚并带子女或父母来的打工群体提供。2016 年,单间房租月租为450 元左右,套间月租为750 元左右。而同一时期,一套80 m2左右的小区楼房年租为12 000 元左右。2017 年底,拆迁之后,以往小单间和套间的出租模式也随之消失,小区内80 m2楼房房价为15 000 元左右,到2020 年,房价为17 000~20 000 元。

2017 年底,政府对S 村进行整村拆迁后,村内有两个小区为户籍人口居民提供住房,新的拆迁安置房还没有动工,因此供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的房屋很少,很多外来流动人口搬去其他租金便宜的地方或者是离工作地较近的地方居住。

除此之外,部分外来流动人口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生活社区而返回老家。返回老家的这部分流动人口多为服务业低收入的人群。同时,一个村的拆迁会刺激附近房租增长,由于城中村的拆迁导致外来人口搬离,寻找新的住所,在租房需求上涨和房源减少的双重刺激下,使得附近地区住房租金增长[4]。

2.3 拆迁后户籍人口的流动情况

在之前S 村中为户籍居民分配两个小区的楼房时,部分居民没有要房子而选择等价的钱,因此在整村拆迁之后没有住所,所以会去市区或者儿女工作的城市购房定居。还有部分中老年人群在太原市周边农村花费20 万~30 万元置办农家小院,增加房产的同时,可以在退休之后搬去享受老年生活,但这部分人口仅是少数,大部分户籍村民还是选择留在S 村。

3 人口流动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1 城中村发展时期

S 村靠近太原市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商业繁华,优越条件为该村吸引来大量外来人口,因此,当地户籍居民纷纷在宅基地盖房,房型多为20 m2的单居室且房价较低,为外来人口提供了适宜的住房。外来人口选择住房时多考虑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房租,对居住设施、居住面积等住房条件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考虑较少。

3.2 城中村改造时期

拆迁改造之后,适合外来流动人口居住的房子变少,大多都是中户型,当下房东很多都是把自家的一套房子分割来租,把卧室分隔开,客厅、厨房和卫生间为公共领域,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房租也会涨。部分外来人口中有稳定事业和家庭的,会选择留下来继续租房或者购买一套70 m2左右的房子,但是对一些临时工来说,购房经济资本不足且负担太大,同时没有很多房源供他们购买。改造之前,户籍居民在两个小区内的房子会租出去,但是拆迁之后,他们会搬进去居住,同时安置房需要等待,没有更多的房屋供外来人口居住,因此很多流动人口只能被迫流向其他小区。

人口一旦流出之后,再次流入会比较困难,太原属于二线城市,拉力因素相对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小很多,外来人口在其他城市有更好就业机会的话,就很少会回到之前工作的城市。例如,通过对一位山西财经大学的毕业生访谈发现,其在服装城找到工作后选择在本村居住,但是在两年后,该毕业生去深圳一家外企工作,待遇、条件等都要高于太原,于是选择在深圳定居,不仅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其子女上当地大学也更加便利。

经调查发现,太原市流动人口多为山西省内户籍人口。太原市为山西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点,之前有人口流出必然又会有新的人口流入。2019 年,S 村分配的两个小区基础设施相较拆迁前更加完善。2020 年,S 村地块被出售后,新的开发商从文化及商业角度对S 村再次开发,这将会吸引更多外来流动人口,这也是2019 年常住人口快速回流的原因之一。

在S 村拆迁之后,有宅基地的户籍居民获得了大量拆迁补偿款,除了将补偿款存进银行外,部分人会在太原市周边农村置办小院,在市区购买临街底层商铺、购房等一些方式来积累财富。城中村居民多为农民,他们之前多为农业工作者,文化水平低,没有很好的理财知识,买股票或者投资等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并不适合他们。除此之外,随着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村民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也会增加,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也会提高,上大学、找工作等都会流向其他城市,这些流动多呈现周期性流动,子女会定期返回村庄。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不断推进,城中村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些城中村都消失之后,政府应尽快考虑如何有效地为外来人口提供适宜的住房。提供的住房要根据外来人口的需求,例如房型要以单居室为主并且尽可能降低租金,要配备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等。同时,要规范非正式住房市场、出租房,对出租房面积、厨房、卫生、水电暖设备以及室外装修规格进行规范化管理。除了住房外,也应改善户籍制度以及就业服务保障,例如放宽流动人口到中小城市的落户门槛,加强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完善薪酬制度,保障流动人口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5]。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常住人口城中村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西安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