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资料袋”作用可不小

2021-12-10 23:42丁晓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法布尔爬山虎民族

丁晓丽

统编本教材在部分精读课文后面编排了“资料袋”,提供了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虽然“资料袋”的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教材中的一个学习资源。那么如何利用“资料袋”,挖掘出这一资源的内在价值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资料袋”的内容,很多都可以用来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真有趣”的积极心态快速走进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后的“资料袋”出示了关于少数民族的四幅图片。教师可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从图片上人物的服饰和活动中,你能辨认出这是哪一个民族吗?”很多学生都能结合自己预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积极辨认,并互相介绍这些民族的独特之处。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假如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这和只有汉族学生的学习场景肯定不同,学生们都感到非常好奇,馬上就产生了学习热情,迫切地想要前往一探究竟。可见“资料袋”中的图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随后进行的理解文本内容做了铺垫,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教材,加深学习印象

有些“资料袋”拓展介绍与课文相类似的内容,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放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使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

《爬山虎的脚》(四年级上册)主要写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介绍得这么清楚,就是因为他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怎样进行连续观察呢?课后的“资料袋”向学生列举了记录观察的两种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课堂上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两份观察记录的异同点来读懂“资料袋”。相同点是两份记录的时间跨度都比较长,可以看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要是发现了观察对象在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有所变化,就用简短的语言及时记录下来。不同点是图文结合的形式比较形象直观地反映出观察对象的变化,做表格的形式则对观察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比较,让事物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课堂上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挑选其中的一种记录方法为作者写一份观察记录,写清楚观察的时间、地点以及爬山虎逐渐变化的方面。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课外自主选择一个观察的事物学写观察记录,真实地呈现事物变化的过程,这样就为后面的单元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课后拓展,持续学习进程

有些“资料袋”还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素材,借助“资料袋”中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持续阅读,及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蜜蜂》(三年级下册)讲述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项实验。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非常真实。法布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写的文章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呢?他有什么突出的成就?课后的“资料袋”就为学生解惑释疑,介绍了其有关内容。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资料袋”的第二部分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思考从法布尔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哪些精神,与课文中法布尔的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相契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再让学生细读“资料袋”的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法布尔的成就与所著的作品,教师还可拿出《昆虫记》这本书,给学生读一读书目和书中的一个场景,激发学生想要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课后“资料袋”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成为他们持续学习的链接点。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仔细研究“资料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灵活使用,让它们发挥更多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跃龙桥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法布尔爬山虎民族
爬山虎
法布尔
MINORITY REPORT
爬山虎
爬山虎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蝉壳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