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尝试

2021-12-10 15:48高东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例文说明文松鼠

高东霞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每册都有了习作单元,既有密度又有层次。從课文、习作例文再到习作,纵横间彼此相互关联,遥相呼应,整体并全面地关注了学生的习作素养。教学中,教师应聚焦单元视角,展开层级式训练,提升学生习作素养。笔者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阐述如何在习作单元实施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拓宽教学维度。

一、关注单元整体,铺垫习作意识

学生要想学会“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就要经历从课文到例文的习作思考过程,从而对说明文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单元导语开始统筹规划,用整体思维将单元写作要素与阅读教学巧妙融合,找到最佳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明白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

教师可将两篇精读课文作为习作突破口,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积淀说明文必要的写作知识。《太阳》课后习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应该“怎么写”。在《松鼠》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在分条罗列松鼠信息的过程中,明白说明文可以“写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将两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从而对说明文产生兴趣,为之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二、关注表达形式,明晰习作框架

学生的习作语言离不开对文本表达形式的模仿和使用。教师借助文本,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明晰文本“怎么写”的时候,剖析文本言语中蕴含的形式密码,通过仿写,让学生读写交融,初步建构表达框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语言。

教学《松鼠》中小松鼠搭窝筑巢的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松鼠搭窝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明确顺序词让小松鼠搭窝的步骤清晰明了。其次,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系列动词,如“搬、放、编扎”等,让学生体会动词的准确使用让聪明勤劳的小松鼠愈发讨人喜欢。最后,在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模仿文本的表达形式展开练笔。如出示视频“小鸡吃米”,请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加上动词,写出小鸡吃食的过程。这样的仿写是习作单元读写交融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文本获得优质言语体系、建构习作框架的重要途径。

三、关注表达结构,迁移习作方法

读写迁移是习作从浅层走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本单元语文要素“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编者一开始即从整体视角导入,这也恰是让学生学会写说明文的重要指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结构,准确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融入情感,通过方法迁移将事物介绍清楚,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单元习作要求是:“如果要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在选择材料环节,习作单元的课文和例文都为学生提供了选材的思路。在搭建框架环节,本次习作还要求学生“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这让学生的创作充满思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迁移《松鼠》一文的表达结构,如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不同方面等。在修改完善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习作单元课文的示范价值,引导学生对照课文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直至达到单元习作的整体要求。

习作单元恰如一座桥梁,架起了学生从理解到运用的实践之径。教师通过这座桥,引导学生开展习作训练,拾级而上,不仅能夯实学生的习作根基,还能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例文说明文松鼠
说明文阅读专练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