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连
摘要:根据小学阶段的新课标内容可知,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是重要的教学任務。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致力于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的方式,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希望对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预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预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开端部分,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充分,能够确保学生跟上课堂教学节奏,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权。良好的预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鉴于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提升,因此有必要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目标清晰,难度适当
由于小学生普遍在理解能力方面有所不足,因此在初步接触预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预习的要点,只是针对课本内容进行粗浅的阅读,难以达到预习的效果。或者是对于预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缺少求解决欲望。因此,在小学生开展预习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角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及明确预习方向。例如,在进行课文朗读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标或者是任务展开预习来增强预习的效果。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逐渐让小学生适应预习节奏,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差异性意味着其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关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并且在文化基础储备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过程中,关于预习任务的设置或者是关于目标的设定,都需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相对较为困难,学生应当单独设置预习任务,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与之匹配的预习任务,保证学生都能够收获良好的预习成果。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关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目的在于充分激活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心情,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预习成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后续自主预习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改进。考虑到小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相对较为独立,无法准确抓住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如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面对的知识相对较为分散,很难将各种知识点进行衔接,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帮助学生完成系统性支持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递进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从而深化学生对于零散知识点的联系认知。
(三)抓住教材重点
目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通常将相同类型的课文放置于同一个单元,也就意味着不同单元之间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异,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过程中,就需要结合教材本身内容,设置对应的运行目标或者是任务,确保学生的预习能够充分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从而取得良好的预期成果。例如,以描写人物的课文为例,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应当清楚的认知预期的目标是了解此类课文的描写对象以及描写的特征。而关于叙述类课文的预习,主要目标则是针对叙述主要内容进行了解。由此可见,抓住教材,重点是保证学生预习有效性的关键。
(四)用适当的方法耐心教导
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这个时候采用合适的预习方法就显得很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指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字典自主查阅生字词,或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结合课文情节大胆猜想,并探究课后的问题,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难度来灵活寻找预习的方法,比如让他们写出故事之间的联系,找出优美的句子等。
(五)鼓励质疑
鉴于小学生有着较强好奇心的天性,完全可以发挥这种天性,使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尤其是在预习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学生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此时就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其拥有良好的新知识获取动力。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提出相关问题。赵春也可以通过设计各种问题的方式,形成对于学生自主预习的指引。
结语
总之,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并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效探究获取丰富的知识。与此同时,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疑问,并大胆提出个人的看法与观点,同时结合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听讲、探究,进一步拓展其自主学习的领域,辅助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郝丽霞 . 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意识的思考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2):198.
[2] 张志英 . 论小学语文自主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