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礼”缘于事神致福,即通过举行仪礼来敬奉神灵,祈求福佑。周公制礼,制定的一整套的礼仪制度,是在夏商礼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理国家和社会应秉持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孔子眼中的“礼”则有了进一步丰富的内涵,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他致力于恢复周礼,倡导“克己复礼”“以和为贵”,以礼乐、仁爱为核心构建起一套儒家的思想体系,留传后世,影响深远。
可见,礼是一种秩序、一种道德、一份理性,是“法”之外的相对柔性的、以伦理情谊为内核的调节和规范社會秩序的一种方式。它既面向个人与社会,也面向统治阶层与国家。它因时而变,并在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并具体说道,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19世纪西方学者加略利也谈道:“礼是中国人心灵的精髓……对中国人而言,礼是道德、政治和宗教的象征,同家庭、社会和宗教有着复杂的联系。”
可以说,礼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一个线索,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头绪繁杂的历史长河中条分缕析,窥视本质,理解先人的行为选择和内心依托;它让中国文化迥异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而具有独特的人文属性;它赋予中国“礼义之邦”的美称,也塑造了中华民族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