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萍
【摘要】严格意义上来说,线上习作教学模式是在传统习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没有传统习作教学的基石,就没有线上习作教学的这座“擎天大厦”。相比较传统习作教学,线上习作教学模式的优点不言而喻,但实践过程中也出现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反思的问题。提高有效性的方法有:优化电子版记录袋,引导合理利用网络;重视监管资源质量,汲取传统作文教学精华;建立班级智慧公众平台,搭建新型交流共享链。线上习作教学需要尽快找到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平衡点。
【关键词】智慧课堂;线上习作教学;利弊;有效性
一、线上习作教学模式的优点
线上习作教学在教学流程、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成果展地、习作分类、习作存储等方面都与传统习作教学有显著不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较之于传统习作教学,线上习作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师教学形式上还是学生写作形式上,都呈现出鲜明的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首先,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统一布置题目,全班学生在习作本上完成。这种既定的习作任务,形式单一、情景局限,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的抗拒性和敷衍性心理越积越深。而线上习作教学模式提供的自由平台,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余,又可以在广阔的网络海洋中自由翱翔,随心所欲分享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倘若想划分读者或者给自己留块“秘密花园”,线上平台的三种发表权限——私人、网友、公开,还能为学生作提供个性化的创作平台。如此个性化、自由化的平台,大大优化以往单一枯燥的创作环境,很容易赢得青少年的青睐。
其次,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班级线上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一个大家公认的、经常浏览的平台,使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当学生的文章受到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甚至是陌生人的称赞时,学生更能获得被尊重、被欣赏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会促使他们比往常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由培养兴趣过渡到积累兴趣的阶段。当积累的过程由量变积蓄到质变的节点时,学生的兴趣将会产生强烈的爆发力。
最后,新课标里对习作修改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线上习作教学模式就体现了这一精神。有的通过课外“回帖”的方式,有的通过课内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2.告别“放羊”状态,提供有效的习作指导
传统的习作教学,学生的成果展示主要落笔在习作本上。在升学压力繁重的时代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对丛丛叠叠的“习作山”望而生畏。加上时间限制,教师更加不可能实现与每一位学生对话交流的目标。因此,只能从大方向点评,而不能对每一位同学的习作都提出直接的、有效的、具体的批改建议,这种“教师——學生”式的不具针对性的交流方式,使得学生面对发下来的习作本,看完分数和一两行批语便塞进书桌,从此石沉大海。这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低效的习作指导状态。
而线上习作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打破传统习作教学这种尴尬局面。例如,多篇实践论文所提到,在班级线上专门开辟一个习作指导模板,教师在此将各种文体最基本且最有效的写作技法分类提供给学生。做到既在宏观上给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基础知识,又在微观上及时跟进、批改学生发表的习作。
另外,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导致私人时间碎片化,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教师可以利用茶余饭后等碎片化的时间来浏览学生的作品,相比以往面对小山般高的习作本时的无穷压力,这种接近娱乐性的批阅方式,将大大提高教师批阅的积极性和效率。从而以愉快的方式把教师从传统繁重的批阅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科学高效的习作指导。
3.丰富形成性评价,建立个性的成长档案袋
线上习作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打造一个激发兴趣、展示作品、赢得读者、体验成功的平台,满足学生对读者的阅读期待,当优秀作品发表在班级空间上倍受欢迎时,无疑令人亢奋。从读者反应批评的文学批评角度而言,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作品,读者越多,读者的反应越积极,作品本身的价值就越大。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错失了读者填补其文本空白、重建深度的机会。而线上习作教学模式的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身边的同学、家长以及潜在的陌生博友。评价主体的立体化,有利于实现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进而有助于填补学生文本的空白,形成丰富的形成性评价,构建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意义深层化的优秀习作。
线上习作教学模式把“习作本”拓展到网络交流平台中,形成一本巨大的、动态的、多彩的“电子习作本”。这本“电子习作本”不仅记录了学生在线上发表的每一篇文章,还记载每一篇文章下博友的回帖评语。学生可以结合众多博友的建议及自己的新体会,反复斟酌修改,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佳作。另外,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习作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不可否认,这是一条明智的建议。如此,一篇篇再编辑的佳作,加上分类齐全、功能强大的素材库,就能集合成一本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性、思想深刻化的成长档案袋。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跳出“下手无墨”的窘境,还能建立学生个性的成长档案袋。
二、线上习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赖线上平台,易有“无度”网游状态
目前,线上平台与习作教学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少的问题。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时代校区(以下简称“南沙小学时代校区”)在实践中发现,无边无际的网络海洋在给学生们带来无穷无尽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祸害无穷的网游诱惑。过度依赖线上平台,本质上其实是过度依赖网络。而网络本身就是一汪深不可测的大洋,里面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难以明辨是非,不易抵挡各种诱惑。
2.在线上平台发表的习作含金量高,现场习作却难逃“三无”
虽然南沙小学时代校区的教学并不是成熟意义上的线上习作教学模式,它仍处在因“生”制宜的探索阶段。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作为线上习作教学模式的一种,它在完善过程中所遇到个别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在推广线上习作教学模式前深思解决好。以下是南沙小学时代校区在实践中出现的比较高频的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回家写的习作有较多出彩之处。不论从内容、结构,还是语言方面,不再千篇一律地描写平淡无奇的“小我”生活,流水账式的空白逐渐被丰富的内心生活体验所替代。学生们逐渐懂得走出“小我”的世界,开始涉猎天文地理,纵横古今中外。尽管学生的线上习作在内容、结构、语言三个维度取得重大的进步。然而一旦切换到考场习作模式,学生大部分仍没有冲破“三无”习作的弱点,大多是内容空泛、语言单调的三段式结构。不管考场习作题目是什么,习作素材依旧是学习的心情、友谊的感触、理想的追求,“换汤不换药”,缺乏形象化和生动性。大部分学生先前在线上平台所呈现的进步都化为乌有,一夜回到进步前。
3.学生热情过后的懈怠,产生新一轮的两极分化
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刚开始接触线上会有一个持续2-5个星期的“兴奋期”,兴奋期过后便进入1-2个月“沉寂期”。不难得知,“沉寂期”过后便是热情跌到谷底为零或出现负增长的时候。每次写作,一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完成,而另一部分则难以下笔。开展线上习作教学研究一个学期后,由于逐渐缺失线上创作热情,产生各种认识上的偏差、惰性,从而形成新一轮的两极分化:原来写得好的学生写得更好,而原来部分写得不好的学生则写得更差,两部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比以前更大。如何保持学生对线上创作的热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比较传统习作教学,线上习作教学模式的优点不言而喻,但实践过程中也出现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反思的问题。
三、如何提高线上习作教学有效性
1.优化电子版记录袋,引导合理利用网络
线上习作归类好或者潜在的电子数据库,虽然资源丰富,内容广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但如果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时间,那么就违背了线上习作教学的初衷和原则。想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线上习作与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意识上的提醒不可或缺。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它具有选择、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从意识上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养成抑制与排除和在线搜索、在线创作过程无关的刺激,不断通过自我注意的提醒调节和监督自身的行为和目标。
不妨试下从优化电子成长记录袋入手。较之于电子版的记录袋,显然纸质版能够从意识上提醒、引导学生少上无用的网,多阅读有用的文章,养成“‘我上网是为了创作优秀作品,而不是做网虫”的有意注意。不仅如此,纸质版的成长记录袋更便于学生日常翻阅、修改升华。让学生把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打印下来,用一个文件夹收藏成册,自己写的作文经过修改升华,课下经常翻看,随时批阅。长久下来,既可从思想的源头规范学生的用网意识,又可深化学生对素材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批改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重视监管资源质量,汲取传统作文教学精华
任何事情当且仅当你真正愿意,并主动付诸实践时,才容易获得成果。线上习作作文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手段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当线上习作作文教学这一教学目实现以后,是否应该考虑下线上习作作文教学的定位问题,到底是该维持原状还是转型发展?
如上文所述,南沙小学时代校区大部分学生回家写的作文很出彩,而考场作文却始终没有突破无内容、无结构、无语言的“三无”作文。很显然,线上习作模式的发展进入到瓶颈期,学生无法实现从“乐于表达”向“善于表达”的转型。我们不得不考虑,这到底归因于网络便捷给学生带来抄袭之利,还是归因于教师忽略教授写作基础知识?从F教师的线上作文教学实践中可得出,运用线上习作进行作文教学只是一种辅助传统作文教学的手段,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不考虑个体积累因素,许多学生的显著进步无不得益于此。那么,如何协调线上习作作文教学和传统作文教学的关系就成为一个新问题。过于依赖线上习作进行作文教学,可能会忽略了必要的写作指导;而着重写作技法,以教师为主讲的传统作文教学,难免形式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F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我们在即将运用或者推广线上习作作文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单一,比较难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但其当面交流,及时反馈信息,使得个别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知如何作。相比起线上习作回帖虚拟交流的方式,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瓦解思考惰性。线上习作模式不妨借鉴传统作文教学这一优点,在每次分享会上不再局限推选优秀作品,更应该关注作品的形成过程,如,分享“某个题目构思中止时,可往哪方面拓展思考”“同一个素材,可以从哪几方面延伸探讨”等经验。
此外,切实有效地监管资源质量的举措也必不可少。毕竟同龄人、同班同学关注事情的相同点较多,哪些素材来源于哪里,学生有时候会比教师更清楚。建议在评价管理中,把抄袭行为纳入评价体系,一旦发现抄袭,在班级线上习作公告栏里通报批评并取消发表资格,让其接受广泛读者的监督。
3.建立班级智慧公众平台,搭建新型交流共享链
青少年的兴趣点日新月异,每时每秒都在发生变化。不妨,我们顺应他们的变化,及时抓住他们的注意点,积极开拓新的写作平台,将线上习作作文教学模式的优点“换汤不换药”地转移到新阵地。
近年来,兴起的各种智慧软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实现了由远距离变零距离交流的延伸。“畅言晓学”上有一个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相比起传统方式,在如今人人都有通讯工具的时代,智慧软件平台更利于扩大学生作品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回复链接,能更便捷地引入他人的评价。无需通过添加好友、搜索查询才能浏览博文的繁琐程序,直接把公众平台共享在家长群里,更加便利家长参与监督与评议。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班级智慧公众平台,纳入优秀作品、作文技法、素材等内容的建议具有可行性。通过这一平台,将班级线上习作的精华部分转移到班级智慧公众平台,把学生推荐的或者感兴趣的优秀素材推送在这个平台上。另外,也可以引入其它学科的学习经验,把班级智慧平台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学习平台。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基于智慧课堂下提高线上习作教学有效性探讨——以广州市南沙小学高年段为例”(课题编号:TSGCKT2020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邱旭芝.多媒體计算机网络对作文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9).
[2]张志刚,王兴华.运用线上习作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7).
[3]王林发.基于线上习作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8(11).
[4]余继青.建立班级线上习作 优化作文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7).
[5]刘智强.线上习作辅助作文教学的利弊探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1(3).
[6]董羽.开展初中线上习作作文教学的实践途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10).
[7]尹丹凤,唐华春.班级线上习作:作文教学新平台[J].湖南教育(中),2013(9).
[8]冯玉兰.基于线上习作的小组合作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3.
[9]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蔡笑岳.心理学(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