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莉 王鹏程 孙再凌
【关键词】 国家审计全覆盖; 社会审计收費; 治理效应; 信息溢出效应; 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4-0100-08
一、引言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指出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特别是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此次审计制度改革对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绩效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对国家审计全覆盖的考察主要从实现路径、工作机制等方面展开[1]。这些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的规范式分析,缺乏关于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微观经济主体影响的经验证据。本文关注于上市公司另一重要的外部市场参与者——社会审计,使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带来的外生冲击,考察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
国家审计介入程度的提高会影响社会审计定价,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基于治理效应视角,社会审计定价是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的感知[2],国家审计全覆盖所带来的国家审计介入程度提高会提升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效应,进而降低社会审计师对审计风险的感知,审计收费会随着审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降低而下降。第二,基于信息溢出视角,国家审计公告所产生的正外部性会形成信息溢出效应[3],降低社会审计信息收集的成本,减少审计资源投入,从而使审计收费降低。
直接考察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收费之间关系的挑战在于国家审计介入程度与社会审计收费可能同时内生于地区的制度环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独特的地位等。因此,即使观测到国家审计的代理变量与社会审计收费相关,也并不能排除制度环境以及公司层面不可观测的因素对社会审计收费驱动的可能性。为了寻找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本文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外生事件所形成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估计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平均处理效应。其优势在于:第一,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提出对国家审计介入程度产生外生冲击,有效克服了国家审计介入程度这一指标衡量的困难。第二,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的提出并不依赖于微观经济主体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相关决策(如社会审计定价),这有利于缓解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的干扰。
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改革政策仅针对国有企业的适用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处理组(国有企业)与控制组(非国有企业)。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外生事件所形成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估计国家审计全覆盖与公司社会审计收费之间的因果效应。以我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检验的结果显示,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出台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收费降低了12.35%。
首先,本文考察了国家审计全覆盖影响社会审计收费的主要作用渠道:审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以强化本文基本结论的内在逻辑。然后,为了考察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影响的作用条件,本文从审计师议价能力与公司诉讼风险两个方面执行了横截面差异检验。最后,本文进行稳健性测试以加强基本研究问题的可靠性。第一,检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成立的重要前提,即处理组与控制组在外生事件冲击前主要结果变量是否具有平行趋势。第二,执行安慰剂对照测试检验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效应是否客观存在。第三,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排除处理组与控制组公司之间不可观测的固有差异对本文研究结论的影响。
本文主要的贡献有两点:第一,丰富了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微观主体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既有文献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工作机制等[1]。但这些研究集中于从整体上考察如何推进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的实施,却忽略了其对微观经济主体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影响。本文补充了国家审计全覆盖产生微观经济效应的经验证据。
第二,以国家审计全覆盖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缓解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已有研究通过赋值法构造国家审计介入程度研究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4]。然而这些研究一方面难以控制同时影响国家审计介入程度与社会审计收费的因素(比如同期制度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大多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这类公司的特殊性,导致研究中难以排除样本选择偏差对基本结论的干扰。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相对外生的政策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有助于缓解以往研究中因遗漏重要且不可观测的变量对于识别因果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一)文献综述
1.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审计收费反映了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的感知[5],已有较多文献基于风险感知视角考察了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例如欧理平等[5]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角度考察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从而导致审计收费提高。以环境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张莹[6]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提高了审计师的风险感知,而较高的会计稳健性可以显著抑制审计风险的增加,从而使得审计收费降低。陈胜蓝等[2]以反腐败作为对审计风险感知的外生冲击考察了对公司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反腐败政策提高了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从而导致审计收费提高。这些研究都试图阐明,审计风险的感知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当审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降低时,审计收费则会降低。
2.国家审计的经济效应
作为维护国家经济体系平稳运行的重要措施,国家审计的经济效应备受实务界与学术界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能够产生四种的主要效应,分别是治理效应、信息溢出效应、警示效应以及寻租效应。治理效应认为国家审计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改善其公司治理水平,例如郝素利等[7]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监督显著降低了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水平。信息溢出效应认为国家审计介入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可以形成信息溢出效应,例如李青原等[3]研究表明,国家审计介入所产生的信息溢出效应降低了社会审计需要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社会审计收费降低。警示效应认为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向外界传递了风险信息,这反而会导致审计人员增加审计努力,从而使得审计收费提高。而寻租效应认为国企迫于国家审计压力可能会向社会审计寻租,从而导致审计收费提高,例如吴秋生等[4]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利用社会审计服务的可能性和数量较大时,央企的国家审计介入程度与社会审计收费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而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表明国家审计的寻租效应占主导地位。
已有研究虽然从较多角度考察了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但这些研究大多仅提供了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本文则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外生冲击对国家审计所产生的外生冲击来考察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收费的因果效应,从而可以对已有研究形成有益补充。
(二)研究假说
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的提出首次将审计监督上升到国家监督层面,突显了国家审计的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外生冲击,不仅可以将国家审计介入程度的外生变化纳入到社会审计收费决策的考虑范围,而且可以将国家审计的治理与信息溢出效应有效整合。基于治理效应视角,国家审计全覆盖会降低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的感知,降低审计收费。治理效应视角认为国家审计是提升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4]。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后,将提高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介入程度。介入程度的提高一方面会加大对国企高管的监督审查力度,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削弱其盈余操纵的动机[7]会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降低错报风险。这意味着国家审计全覆盖有助于社会审计师降低对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的感知。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所提供的审计公告会产生正的外部性,从而形成信息溢出效应[3],降低社会审计信息收集的成本,减少审计资源投入。因此,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政策出台后,社会审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下降以及信息溢出效应导致的审计资源投入减少会降低社会审计收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其他条件不变,国家审计全覆盖会降低社会审计收费。
但国家审计全覆盖也可能会提高社会审计收费。第一,基于警示效应视角,国家审计全覆盖会提高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审计风险。国家审计全覆盖加大了对国有企业违法违规现象的查处力度①,国家审计报告对这些问题的反映会向社会审计师传递风险信号,审计师为了维护自身声誉会增加审计努力以降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提高审计收费。此外,国家审计报告对违规问题的反映也会提高媒体关注度,尤其是负面新闻的报道,增加公司的诉讼风险,导致审计师索取更高的风险溢价以应对较高的审计风险。第二,基于审计寻租视角,国家审计全覆盖提高了对国家审计人员的需求,由于国家审计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增加,一方面社会审计借助国家审计的权威性溢出增加其自身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国企可能迫于国家审计压力从而向社会审计寻租,最终导致社会审计收费的增加[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其他条件不变,国家审计全覆盖会提高社会审计收费。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要求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2015年12月,《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审计全覆盖主要任务与实施细则。本文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外生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识别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因果效应。对于研究样本,本文执行了如下筛选程序:(1)剔除金融、保险业的公司;(2)剔除ST、PT的公司;(3)剔除财务数据缺失或异常的观测值。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和CNRDS数据库。为了避免极端值对基本结论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执行了1%的缩尾处理(Winsorize)。本文对公司进行了聚类(Cluster)处理,并使用异方差调整的稳健标准误控制可能存在的序列相关与异方差问题。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改革制度仅针对国有企业的适用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处理组(国有企业)与控制组(非国有企业),这使得本文可以利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的平均处理效应。本文所构建的具体模型如下:
Feei,t=β0+β1SOEi,t+β2Posti,t+β3SOE×Posti,t+
β4Duali,t+β5Boardi,t+β6ROAi,t+β7Growthi,t+β8Sizei,t+
β9Levi,t+β10Cashi,t+β11Lossi,t+β12Complexi,t+β13Big4i,t+
β14Opinioni,t+β15GDPp,t+β16Ind_GDPp,t+β17Popp,t+
YearFe+FirmFe+εi,t (1)
其中,Fee为公司审计收费,使用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来衡量。SOE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国有,则取值1,否则为0。Post为虚拟变量,国家审计全覆盖实施当年及以后年度(2015—2019年)取值1,实施之前(2011—2014年)取值为0。本文在模型中加入公司固定效应以控制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固有差异,加入时间固定效应以控制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前后宏观因素的影响。借鉴已有对审计收费的研究,本文在模型加入如下控制变量:公司层面,Dual、Board、ROA、Growth、Size、Lev、Cash、Loss、Complex、Big4以及Opinion;省份层面:GDP、Ind_GDP以及Pop。各控制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四、實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审计收费(Fee)的均值(中值)为13.7727(13.6674),产权性质(SOE)的均值为0.3839,样本中38.39%为国有企业,两职合一(Dual)的均值为0.3378,董事会规模(Board)的均值(中值)为2.1344(2.1972),资产收益率ROA的均值(中值)为0.0414(0.0379),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的均值(中值)为0.2012(0.1142),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中值)为22.1784(22.0054),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中值)为0.4271(0.4191),现金流量(Cash)的均值(中值)为0.0445(0.0439),盈亏状况(Loss)的均值为0.0896,审计业务复杂性(Complex)的均值(中值)为0.2711(0.2502),事务所类型(Big4)的均值为0.0559,表明样本中有5.59%的公司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意见(Opinion)的均值为0.9757。
(二)基准回归
表3报告了基准回归的结果,SOE×Post的回归系数反映了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列(1)中,本文控制了公司与年度效应,SOE×Post的回归系数为-0.1256,在1%的水平显著。列(2)进一步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与行业固定效应,SOE×Post的回归系数为-0.1235,仍然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实施后,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收费降低了约12.35%,这为本文的H1提供了支持,但不支持竞争性的H2。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已有研究保持一致,公司规模(Size)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8];审计意见(Opinion)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当公司发生亏损,审计收费显著提高[2];公司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更高。
(三)机制检验
基准回归的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全覆盖降低了社会审计收费,基于治理效应视角的假设成立,即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国有企业治理效应的提升降低了社会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从而降低了审计收费。本文从治理效应提升与审计风险降低进行机制检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审计全覆盖与社会审计收费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使用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之和占总资产的比值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替代变量,并直接考察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公司管理费用的影响,这样做的原因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的在职消费②。表4报告了机制检验的回归结果。列(1)报告了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管理费用影响的回归结果,SOE×Post的回归系数为-0.0075,在1%的水平显著,为国家审计全覆盖发挥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接下来,本文进一步检验审计风险感知的作用渠道。既有文献较多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但该指标由于测量偏差与噪音较大而被学术界广泛诟病。Lennox et al.[9]使用审计调整盈余程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本文根据Lennox et al.[9]的建议,借鉴李春涛等[10]的研究,使用盈余重述作为衡量审计风险的替代变量。本文构建如下模型检验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Pr(Resi,t)=β0+β1SOEi,t+β2Post+β3SOE×Posti,t+
β4Duali,t+β5Boardi,t+β6ROAi,t+β7Growthi,t+β8Sizei,t+
β9Levi,t+β10Cashi,t+β11Lossi,t+β12Complexi,t+β13Big4i,t+
β14Opinioni,t+Yearfe+Industryfe+εi,t (2)
表4的列(2)報告了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审计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SOE×Post的回归系数为-0.2861,在5%的水平显著,说明国家审计全覆盖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盈余重述发生的概率,降低审计风险。
进一步的,本文使用审计意见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考察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意见是审计师向客户传达其保证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21],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随审计风险感知的提升而下降[22]。如果国家审计全覆盖是通过降低社会审计师的风险感知从而降低审计收费,那么可以预期,社会审计师对国有企业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应该在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后显著提高。表4列(3)报告了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审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概率的影响,SOE×Post的回归系数为0.3236,在1%的水平显著,这意味着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后,社会审计师对国有企业审计风险感知的下降从而更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上结果为治理效应提升与审计风险降低作为国家审计全覆盖降低社会审计收费的作用渠道提供了验证。
(四)横截面差异检验
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可能存在横截面差异。因此,本文分别从审计师议价能力以及公司诉讼风险两个方面考察国家审计全覆盖影响社会审计收费的作用条件。
1.审计师议价能力的影响
审计师议价能力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23]。当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弱时,审计定价对审计风险变化反应的敏感性较低[3],这意味着即使审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因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实施而降低也不会对审计收费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使用会计事务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作为衡量议价能力的替代变量,将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上1/4分位数的样本定义为议价能力较高组,其他样本定义为议价能力较低组,并执行分组检验。表5的列(1)与列(2)报告了审计师议价能力分组检验的结果。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负向影响在审计师议价能力较高组中显著更大,组间系数差异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国家审计政策提出后,较高的审计师议价能力对审计风险变化反应的敏感性更高,受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的影响更大,因此,公司社会审计收费降低程度更高。
2.公司诉讼风险的影响
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会随着其对治理效应变化反应的敏感性不同而产生差异。当公司的诉讼风险较低时,审计师所感知的审计风险较低,导致诉讼风险较低的公司审计收费本身就比较低,这意味着诉讼风险较低公司的审计费用对国家审计全覆盖治理效应变化反应的敏感性较弱。因此,公司诉讼风险越高,国家审计全覆盖带来的治理效应越明显,致使审计师所感知的审计风险下降更多,审计收费下降也越多。
借鉴毛新述和孟杰的研究,本文使用公司当年涉诉次数作为衡量诉讼风险的替代变量。将公司诉讼风险上1/4分位数的样本定义为诉讼风险较高组,其他样本定义为诉讼风险较低组,并执行分组检验。表5列(3)与列(4)报告了诉讼风险分组检验的回归结果。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负向影响在公司诉讼风险较高组中显著更大,组间系数差异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国家审计政策提出后,诉讼风险较高组的公司对治理效应变化反应的敏感性更高,受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的影响更大,因此,公司社会审计收费降低程度更高。以上的横截面检验进一步加强了本文基本研究问题的内在逻辑。
(五)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重要假设是平行趋势假定,即处理组与控制组的结果变量在外生事件冲击前具有平行变化趋势。在本文的研究情境下,这转化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收费在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前具有平行变化趋势。借鉴陈胜蓝等[2],本文首先将分析的样本限制在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之前,即2015年以前的样本,然后比较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社会审计收费的差异。表6的列(1)报告了平行趋势检验的回归结果,SOE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这表明在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前,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收费并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为处理组与控制组在外生政策冲击前结果变量具有平行变化趋势提供了经验证據。
2.安慰剂对照测试
为了进一步排除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固有差异以及不可观测的缺失变量对基本结论的干扰,本文执行了安慰剂对照测试。本文首先将分析限制在2011—2014年,然后将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实际提出时间向前调整两年,设置虚拟变量Before2,在虚拟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后(2013—2014年)取值为1,在虚拟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前(2011—2012年)取值为0。如果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固有差异或是不可观测的缺失变量所驱动的,那么即使模拟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政策也可以得到本文的基本结论。表6的列(2)报告了安慰剂对照测试的回归结果,SOE×Before2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模拟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政策无法得到本文的基本结论,进一步增强了本文基本结论的可靠性。
3.倾向性得分匹配法
为了进一步排除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固有差异对基本结论的干扰,本文通过PSM+DID的方法以加强基本结论的稳健性。具体而言,本文依据模型1中公司层面的9个变量,按照近邻1■1的匹配方式为处理组匹配了新的控制组样本。本文把卡尺设置为0.01,在匹配过程中允许重复抽样。最后,本文使用匹配后的控制组样本重新对模型1进行检验。表6的列(3)报告了PSM+DID的回归结果,SOE×Post的系数为-0.3186,在1%的水平显著,这表明在匹配了控制组后,国家审计全覆盖依然对社会审计收费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五、研究结论
国家审计全覆盖提高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介入程度,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治理水平的提高不仅降低了社会审计师感知的审计风险,而且促使审计师更倾向于发布标准无保留意见。本文利用国家审计全覆盖这一外生冲击所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出后,国有企业的社会审计收费下降了12.35%。而且,治理效应与信息溢出效应的提升导致社会审计师审计风险感知的降低是国家审计全覆盖降低社会审计收费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公司诉讼风险较高时,国家审计全覆盖对社会审计收费的负向影响更大。另外,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以加强基本结论的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克服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所带来的干扰,为国家审计如何影响社会审计收费提供了经验证据。此外,本研究为各地方政府贯彻执行国家审计全覆盖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对于理解国家审计全覆盖对微观经济主体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决策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薇.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4):6-10.
[2] 陈胜蓝,马慧.反腐败与审计定价[J].会计研究,2018(6):12-18.
[3] 李青原,马彬彬.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定价:顺风车还是警示灯?——基于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7,39(7):149-162.
[4] 吴秋生,王婉婷.国家审计影响社会审计收费的机理是寻租吗——来自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1):98-110.
[5] 欧理平,徐锦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外部治理水平与审计收费[J].会计之友,2020(17):119-126.
[6] 张莹.环境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J].会计之友,2019(15):135-140.
[7] 郝素利,李梦琪.国家审计监督抑制国企盈余管理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6):10-18.
[8] SUN X S,HABIB A,BHUIYAN M B U.Workforce environment and audit fees: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20,16(1):100-182.
[9] LENNOX C,WANG Z T,WU X.Earnings management,audit adjustments,and the financing of corporate acquisitions: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8,65(1):21-40.
[10] 李春涛,薛原,惠丽丽.社保基金持股与企业盈余质量: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8(7):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