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新时期的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教书育人。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同步推进,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科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管理;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6-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88
当前,新一轮初中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推进,这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工作正在不断前进。教育与教学是一体的,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它包含了教育与教学的双重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所以开展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德育工作是必然的要求。初中德育工作的核心就是班级管理工作,因为班级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这就意味着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开展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呢?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班主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试着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注重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工作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项育人的工作,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著: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育不是“简单地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唤醒和激励”。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学生不出问题,而是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班级管理的成功不应该是仅仅让学生听话或者不犯错误,而是要落实初中阶段学生成长的德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最新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对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即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人民;要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要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主自立健康成长。这给开展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工作依据。
实际上,这与新时期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是一致的。核心素养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他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涵盖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领域,都与德育工作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注重学习,特别是遵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德育要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实际工作,做到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当然,学校也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要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建立班主任工作交流常态机制,发挥团队的力量来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助力。
二、立足长远,建立科学的育人规划
从教育规律来说,育人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做好科学的班级管理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在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这只是“亡羊补牢”,而是要根据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来“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学生们走弯路的机会,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要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这也符合新课改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步入了青春期,其精力充沛、自我意识强烈,同时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希望被认可与肯定,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特别是对异性的好奇心在增加。他们做事有冲劲儿但是耐性不足,容易灰心和放弃。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不足,做事容易情绪化。针对学生这样的性格特点,班主任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来制定班级管理工作规划。班主任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初中三年和未来成长的需求来进行管理规划,重点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班主任还要在学校每一学期、每一学年德育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管理工作规划。班主任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其体系性和衔接性,这样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才会有具体依据,遇到突发问题也能快速找到解决办法,从而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从细节着手,重视习惯的养成
初中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分层和分化的一个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班主任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是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的,所以班主任要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的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时间就是生命,只有珍惜时间才会合理地利用时间。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告诉学生如何去合理安排时间,要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有计划、有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分配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则。从班级工作来说,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约定班级作息时间,共同监督落实。
(二)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是学生自主性的重要表现,而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之一,学生只有学会自主才能够真正独立。初中阶段的学生培养独立意识的关键是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每天、时时刻刻需要别人督促。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健康生活,也就是有健康的追求和合理的规划,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初中生要能够克制自己身上不利于学习的欲望,特别是电子产品的诱惑,要培养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每个人最终都要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初中阶段的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还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经常是想到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要能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而且标准要高,这样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做出改变。
四、重视班集体建设,增强凝聚力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对学生影响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班集体的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关键,因此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重视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例如班主任可以让全班协商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每一个人都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同时,班主任要根据学生锻炼成长的需求来安排岗位职责,最好是让每一名学生在班级中都有负责的项目,这样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有些岗位可以让学生轮流体验,如“值日班长制”,即班级中除了常设一名班长外,还可以设一名“值日班长”,让其参与、体验班级管理工作,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鼓励学生群策群力、全员参加,告诉学生每个人在班集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学生们通过共同面对各项活动中的困难与挑战,就能够树立起责任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用环境育人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隐性的育人环境,是班级中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班集体的灵魂。班级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们营造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班主任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班训。班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此外班训还体现了一个班级的价值追求,是全班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班主任还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班徽和班歌,它们是班级的象征,体现了初中生的朝气和价值追求,能够在无形中起到引领作用。班主任还要和学生共同打造书香班级,打造书香班级是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读书能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养。所以教师要动员学生来共同建设班级“图书角”,鼓励大家把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书籍拿出来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班主任可以和语文教师沟通、安排阅读课,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还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调节班级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環境育人的有效手段。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每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诗词大赛、朗读者等提升班级文化的活动,以便辅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结语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新时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班主任要认识到新时期赋予班主任的新的使命和要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指引,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班主任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同时,班主任要制定长远的班级建设规划,从细节着手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强化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庆琰.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7).
[2]额尔登图木斯.初探在新课改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班主任[J].读写算,2014(9).
[3]耿连托.试论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4]蒲英杰.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0(3).
[5]张磊,张海丽.论新课改形势下班级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8).
[责任编辑 康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