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丽锋
【摘 要】 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发展要德、智、体、美、劳并举,不能完全用成绩衡量学生,应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体育作为一门关乎学生身体健康的学科,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本文针对如何应用好体育游戏、真正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健康成长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原本就具有娱乐性,但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任由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误认为其可有可无,缺乏对体育的真正认知。反思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的问题,致使学生在教学中不能像在其他课程中一样听教师讲话,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对体育课丧失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整个课堂氛围沉闷,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真实价值,而且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应统一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探讨,尝试将体育游戏引入教学活动中,积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切实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一、游戏教学对初中体育的影响
1.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最明显的就是能够提升人体的身体素质,但也会潜在地影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对其有积极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明显存在叛逆现象,如果教师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则会使其误入歧途。如果学生内心的部分情绪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就容易出现叛逆,体育运动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的舒缓,引导其形成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理,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形成健康人格。为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借助游戏、利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使课堂更加轻松愉悦。
2.加强学生对创新的理解
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无法感受体育的精神和内涵,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游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在其中全身心地感受和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可以轻松地吸收课堂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表现自己,增强创新意识,在其他课堂上也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增强课堂互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协作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意识,但学生还是未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很多时候不懂得分享。当发生矛盾和竞争时,缺少团队合作意识,主体意识较强。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游戏,如团体接力赛跑、双人夹气球等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通过游戏感知合作的重要性,抓住游戏的对抗性和竞争性,让学生在配合中学习相应技能,并培育应具备的体育素养。
二、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存在的问题
1.游戏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一定的疲惫感,在课堂上比較散漫,没有较强的投入感,因而,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开始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很多体育游戏。但教师在关注课堂氛围时,只是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个人品行、性格等多种因素,导致选择的游戏没有较强的针对性,不符合当前新课改提出的“生本教育”要求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更有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长期以来导致学生出现疲惫,没有较高的兴趣投入课堂中,并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2.游戏没有健全的评价机制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体育游戏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 来丰富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容,却常常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缺乏一定的评价机制,未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教育方式让教师只关注了教学过程,没有及时地对其进行评价,不仅使学生在教学中并没有感受到课堂教学能够培养的体育精神或是学到有用的体育知识,还让教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课堂训练缺乏一定的负荷量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适量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但有部分学校教师在上课时选用了太多的游戏充实课堂,由于环节复杂、过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顾着参与游戏玩乐,并没有达到体育教学要求学生达到的负荷量,即体育教学并不达标。同时体育作为学生升学时必须进行考核的科目,当前的训练已经不能满足相应教学要求,对于学生后期的考核和发展没有益处,由此,教师应该改变当前的体育教学方式,注重适当提高学生的运动量。
4.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脱离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但为了活跃课堂,教师只是考虑到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并没有太多注意体育课的教育意义,与其本身的教学目标相脱离,无法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意义。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
1.利用小游戏,创新课前热身活动
体育教学,顾名思义包含了很多竞技类活动,虽然不是学生升学时的必修课,但现今也已被纳入了考核范畴。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活动有一定强度,如果在课前不能做好热身,会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运动损伤、扭伤或挫伤情况,适宜的热身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筋脉、疏通血液、促进关节舒展。但从以往的体育教学来看,课前的热身活动较为单一,时间一长学生会丧失兴趣,出现敷衍等情况。为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创新课前热身活动,全面调动学生进行运动。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正式开课前,教师可以让全体学生围成大圈,进行慢跑,老师站在圈内,在学生慢跑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数量,控制好一定的速度,给学生传球,对于未接住球的学生适当地在慢跑结束后进行小小惩罚,如深蹲起、俯卧撑等,以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课前热身活动中,让学生在正式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跟进教学,充分发挥热身的作用。此外,考虑到有些女生体力差,在进行课前活动游戏选择时可以选一些活动量小的,如踢毽子、跳皮筋或是跳绳等,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体质差异,设计适宜的游戏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中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因此,可以利用团体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更能让教师照顾到体能不同的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如,在进行篮球教学中,由于该体育项目向来是男生比较喜欢的项目,很多女生不喜欢并从心理上产生畏惧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理的竞赛机制,通过男女混合,平衡男女生之间的体能差异。由于篮球教学涉及拍球、运球、上篮、投篮等多个环节,教师可将班内的男女生按比例分配,在小组内由女生完成较简单的拍球,男生完成后面的上篮,通过小组完成的动作连贯性及时间长短进行评分,选出表现较为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其他小组,教师应针对完成过程进行问题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此外,在学习传球技巧时,也可让学生进行单一式对传练习,同样,将学生分组,设置传球总次数为15次,其中失误次数较少的组获胜,通过小组合作竞技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小组内平衡好与组员的关系,学会默契配合。
3.游戏要兼顾教育性
所有的教学活动,其背后的真实意图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教学内容之外的综合素养,体育游戏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在游戏中增添教育性,怎样把握教育的合理性。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在应用游戏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其中的规则,培养规则意识,显然又会让教学场景和教学目的之间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不能只关注游戏的形式和教学的氛围,更应注重教学结果,关注游戏带来的实质性作用,不能为吸引学生而丢失教学的本质意图。例如,简单的游戏“拉人角力”,将学生两两分组,只要将两人的脚互相抵住、手拉住就能进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和手臂力量,更能考验学生的规则意识,如果有一人松手或者不齐心,就会造成游戏失败,更有甚者,有人会在此过程中耍小聪明,通过突然挪脚破坏对方的腿部力量,从而让自己取胜。因而,教师要在游戏进行前制订规则,避免为赢得胜利而干预其他人的犯规行为。
4.增设游戏评价机制
体育课作为升学的一门考核科目,增加的体育游戏应当引起全面重视,课后要对游戏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总结。但当前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一种娱乐教学,只要增加趣味性就可,缺少相应的课后评价。体育课设置适当的游戏,会让学生有所成长和进步,但是如果不进行评价、总结、反思,则会让学生的成长和收获停留在一个点上,从而不能增加技能,不能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每节课快结束前,预留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询问,针对课堂内容汲取学生的意见,通过客观评价进行后期改进,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动力。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乒乓接力”游戏,将竞赛机制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并不是每个小游戏的设置都会让学生喜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对一些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并将意见进行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充分地考虑到相关因素,不断地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当前现代教育理念中逐渐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逐渐进行改变,多关注学生在参与教学环节时的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及个人道德品质,并注重落实好整个教学目标。游戏作为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它的引入能给课堂注入活力,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也豐富了教学内容,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游戏利用,否则会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邹启莲.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应用分析[J].教育研究,2019(2):109-110.
[2]韦文激.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及影响[J].神州(上旬刊),2020(14):116.
[3]张彬.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