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让教学从执行预设走向素养生成

2021-12-08 01:24王强强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预设活动

摘  要:基于学生经验基础,以学生的视角预设活动场景,设计编排开放活动、探究活动、辨析活动、编题活动,构筑学习新起点、展开学习探究. 以活动驱动学生实现自我突破,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培养素养,让课堂教学从执行预设走向素养生成.

关键词:活动;预设;素养生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学会数学地思考. 基于此,我们的课堂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下面是笔者执教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内容为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 笔者预设、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力争知识间的完美融合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和谐生成.

一、内容和內容解析

本节课是函数图象学习的起始课. 它既是函数学习内容的延续,又是研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重要基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描点法”,它是今后研究函数、画函数图象的通用方法. 学生在经历动手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而且能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学习函数图象的必要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第一,经历用“描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能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获得画函数图象的经验积累.

第二,通过观察、分析、测量、归纳,感受坐标满足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点在直线上,以及直线上点的坐标必定满足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第三,能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会求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第四,在一次函数图象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函数图象的应用性,感受自变量的取值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学情诊断及措施

学生对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认识(已经学习过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但对一次函数的图象究竟是什么,学生仍不清楚;对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我们先要思考的是,函数图象的概念如何形成才显得自然合理;然后要解决的,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即怎样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相互融合、转化、对应关系”. 笔者尝试重组教材内容,设计匹配的学习活动,将目标任务蕴含于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说明

环节1:新课引入——开展开放活动,尽显趣味融合.

活动1:生活情境再现,观察图1中温度关于时间的变化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生共议: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达到31℃;从14时到23时气温逐渐降低;等等.

活动感悟:(1)通过图象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变化趋势;(2)图象由点组成.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函数图象学习的起始课,预设活动看图说话,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共议、归纳中,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初步感受“图象由点组成”这一基本事实(这是最重要的活动感悟);同时,感知图象上的每个点都具有其存在的意义,是可以“被读出来的”,也是可以“被表示出来的”. 开放活动,快速引学生入情境,在体验参与乐趣的同时,为函数图象概念的推出提供一个可以依托与借鉴的现实素材.

环节2:探究新知——开展探究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2:怎样画一次函数[y=x]的图象?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师生共议:(1)由于图象是由点组成的,因此先找点、描点.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A1,1,B2,2,][C3,3],…

(3)发现点A,B,C,…都落在第一、三象限角的角平分线上,故点A,B,C,…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反之,第一、三象限角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横、纵坐标相等.

(5)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上述结论或猜想进行操作验证,直观感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6)尝试用描点法画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活动感悟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活动感悟2:可以将函数[y=x]的图象整体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y=x+1]的图象.

活动感悟3: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材是直接安排学生探究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教学起点比较高,学生理解把握比较困难,探究应该追求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和经历. 特别是对“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的说明,只能依靠感官直觉,而缺乏理性思维的支撑. 于是,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借鉴以往经验引入正比例函数. 有了正比例函数的铺垫,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地展开探究,比较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 同时,通过函数表达式、观察点坐标值的特征,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获得“图象→表达式”“表达式→图象”的双向转化,提升学生对函数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3:例题解析——开展辨析活动,完善认知网络.

活动3:画一次函数[y=-5x+20]的图象.

【设计意图】绝大多数学生受“描点法”的影响,会采用“描点法”画一次函数[y=-5x+20]的图象,笔者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会用、不敢用. 对此,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妨在此处适当停留,用“描点法”多画几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的“点动成线”功能进行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接着,教师追问:你有更好的方法吗?

活动感悟: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还可以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这样的活动预设,基于学生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助学的融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实现活动预设的有序、高效.

接下来,自我辨析两例(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自我辨析1:一支蜡烛长20 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 cm,求燃烧时剩下的高度y(cm)与燃烧时间x(h)的函数关系,画出对应的函数图象.

如图2,你的函数图象画对了吗?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感悟:图象是线段;画函数图象时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自我辨析2:随着某产品的热销,公司预计本年度前4个月每个月的广告投入y(万元)与月份x(月)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y=-5x+20.]

这时候的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吗?

活动感悟:如图3,图象是有限个点.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两个“自我辨析”,形成递进式问题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展开联想与尝试. 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寻找数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的途径,并进一步完善对函数图象的认识,更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有着同一数学模型,挖掘数学本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鼓励争辩,为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宽空间,让学生在争辩的同时获取多方面的信息,通过不同的途径解除心中的疑惑. 这样的活动设计,在新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冲突的情境. 通过抽丝剥茧、层层细化的自我辨析,加深学生对函数图象的理解,特别是现实背景下,对自变量有特定要求的函数图象. 从而理清思路,重纳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网络.

环节4:探究应用——多元编题活动,实现参与共享.

活动4: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5x+20.] 试编题,至少提出一个与此一次函数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数学活动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做出猜想. 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大多数学生设计的问题是“画出一次函数[y=-5x+20]的图象”. 会画一次函数图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画出图象是活動4开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图象丰富了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素材,引发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 当然,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这种操作层面,就会显得尤为单薄. 为什么学习函数图象?函数图象究竟有什么用处?活动4的设计初衷就是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函数图象的必要性.

活动感悟1:首先,活动4多元编题的活动形式,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合作,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为接下来求解“特殊点”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函数图象(图4),并提出“你还能发现什么?”“利用图象你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问题.

活动感悟2:教师只有把数学教学内容巧妙地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共议:发现直线上的某些特殊点. 例如,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 并进一步分析、挖掘、发现、求得这些特殊的坐标,以及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

练习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0,20,B4,0,][C2,10,] 判断这三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生共议:可得直线AB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y=-5x+20,] 通过计算验证点C是否在此直线上即可. 将[x=2]代入解析式,求得[y=10.] 所以点C在直线上. 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也可以利用描点直接判断.

练习2:试判断点[P2a,-6a+8]是否在函数[y=][-5x+20]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师生共议: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既可以利用描点直接判断,也可以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软件,确定无论[a]取什么实数,点[P2a,-6a+8]都在直线[y=-3x+8]上,且此直线与[y=-5x+20]的图象有交点,交点坐标为[6,-10.]由此可知,当且仅当[a=3]时,点[P2a,-6a+8]在函数[y=-5x+20]的图象上.

【设计意图】编题活动,给学生一个活动的过程,隐知识于编题活动中,随着图象中隐含的知识被深入挖掘,逐渐帮助学生揭开思维的神秘面纱,所有内容的发现似乎都是学生的创新与创造,使“知识”与“思维”通过编题得以完美结合,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简化、优化. 在获得解决问题基本套路、理清思维脉络的同时,让学生实现参与共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收获.

五、教学反思

1. 活动预设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和切入点

本节课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活动情境. 无论是开放活动中的气温图象、辨析活动中的画函数图象,还是编题活动中的编题,都是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把学生引入一种冲突的情境,精准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学生的学习视角来预设活动情境,为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展空间,最大限度减少课堂学习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真正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活动预设的有序、高效.

2. 活动设计要关注现实生活,重视知识运用

整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而深切感受函数图象学习的必要性. 例如,开放活动中的气温图象,就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初步感受“图象由点组成”这一基本事实,更为函数图象这个概念的推出提供一个可以依托与借鉴的现实素材. 再如,辨析活动中的蜡烛燃烧与广告投入,引现实背景于函数图象,突出自变量这一核心要素对函数图象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便于学生理清思路、重纳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网络. 活动设计关注现实生活,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拓宽知识通往能力的路径,放飞学生运用知识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张爱平. 基于“四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以苏科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和代数式”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3(3):20-24,30.

[2]王强强. 关注问题设计  落实有效教学[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4):9-12,23.

[3]王强强,倪金根. 发展学生活动经验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梯形(第1课时)”教学实录及其反思[J]. 中小学数学(中旬),2015(5):29-32.

[4]褚水林,陆国强. 基于“数学导学式生本课堂”的学习设计:以“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3(9):73-76.

猜你喜欢
预设活动
“活动随手拍”
使用RAW预设调整你的照片
网购广告语中的汉俄语用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浅析预设的应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