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晶
摘要:科学学科这一门课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开心的学习,主动寻找实验相关的材料,加强学生们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材料,师生一起在课堂上交流实验,要给每一个学生动手做科学实验的机会,善于利用环境中的素材,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从多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以達到培养学生们拥有科学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方式;小学生;实验方式
引言:
科学实验在学习科学这门课中是主观学习方式,科学课程不仅只停留在书本上或者学生们的想象中,更加离不开对科学实验进行的深入探索。由于群体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来操作,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们通过切实的动手操作来获得经验提升自己。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扩展知识面,更好理解科学实验,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加强理解,提高学习好科学这门学科的有效性,达到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
一、不要过分依赖教材内容
我们不能只从课本上注重科学这门课程,要让同学们自己去想象他们自己理解的科学世界,所以实验的存在是必要的,它不仅是学习好科学这门课的一个方法,也是科学这门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手段。如果不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那就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实验是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挖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往往是那些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才能调动学生们的热情。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以分数决定一切,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发展,那么要改变试卷考试唯一性的第一步:采用平时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考察两种成绩去组合性评价。第二步:小学生们在实验考试时,根据考试的难易程度,可以要求学生们采用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或者个人单独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实验。在对学生们对理解知识的考试相结合算出平均分,这样学生们不仅重视理论也会重视动手操作的实验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寻找符合的材料
科学实验是严谨有序的,只有结合实际的操作才能是一个完整的实验。仅仅通过老师上课讲解和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的,要完成科学的探究目的就势必要借助实验器材对于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进行实际操作,而实验的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核心之一。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将为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并且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分工协作能力
在科学的实验中,需要有人来组织,来带领,所以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组织课堂并且管理帮助学生们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最好是进行小组实验,这样可以查漏补缺,也可以增强学生集体协作能力。首先把任务分发给每个组,各组需要理清楚任务目的,并且能明确目标地进行分工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分工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差异,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安排,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个体优势展示出来,实验动手能力较强的可以帮助实验动手能力相对差点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理论较好的可以帮助实验理论较弱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实验中来,每个人都提高实验的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知识的理解能力。
让学生们记录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同学们的实验进行点评,让每组选一个代表讲述实验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再由老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避免在下次实验中重复出现此问题。做到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到实验讨论中来以便加深记忆。
四、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在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看到科学的影子,科学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我们的实验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并且在生活中运用。举例如下,首先需要提出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这时我们需要选择所用到的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然后进行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最后看书本上对实验原理的讲解: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这样不仅可以在科学课堂上制作出了实验,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处处可见,结合生活常识调动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精神,说明科学实验就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通透。
结语
在科学教学中老师们只有通过让学生们感受多种多样的实验,把孩子们的好奇心都引导到了学习兴趣上来,积极地开展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们进入到实验的环境中。在老师与同学们互相参与、引导下,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并且有趣的观察和做实验,让学生们亲身经历,然后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从而获取到新的知识。这样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和理解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目的,科学实验来源于生活中,也可以作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