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2-08 01:19:28林小叶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林小叶

摘要:小学语文具有综合性与工具性,对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扩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体系尚不完善,通过教师针对性引导,可以使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确保更好地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在现代信息化社会,语文表达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人员应当从小学抓起,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创造实用性的教学环境,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总结,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其余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然而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缺乏充足重视,降低了实际教学效果。第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承袭传统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而实践为辅的灌输型方式,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只能被动学习。而且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若是遇到问题,一旦没有及时解决,长久以往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降低学习效果。沟通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将会对学生的长久发展产生影响。第三,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难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导致其课堂参与度较低,与预期教学效果所差甚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还需要不断完善,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总体上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不断学习,改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使其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以此满足教学需求。从目前教学中的情况来看,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师生交流创造条件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将语文知识融入其他学科中,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此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选择讨论的话题时,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模式特点与心理需求,将趣味性元素融入其中。利用有趣的话题,不但可以使其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与探讨中。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身边事物,为其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条件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将会形成不同的性格,若是性格向热情开朗方向发展,将会善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勇于发表意见。而若是性格向内向腼腆方向发展,可能会不善于表达自身想法,甚至是害怕表达,在内心深处存在恐惧感,不利于日后的长久发展。因此教师主要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性格的形成,以激发表达欲望为教学目标,通过设置有效性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问答活动,并且对勇于发言的人员进行鼓励与赞扬,使其增强自信心,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成为善于社交的全面型人才。

2.传授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表达技巧,向学生科普相关知识,使其有意识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表达技巧。在讲解语言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语言,使语言表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将会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整体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学过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与语言学习水平,从而增强沟通交流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顺利完成交流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3.重视扩展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提高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起到培养人文素养与陶冶情操的作用。從教学角度上看,仅依靠课内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将口头作文与讲故事训练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加熟练运用语文知识,对词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特点,选择阅读材料,例如具有趣味性文章或故事性寓言,并且利用师生共读的学习方式,起到典范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寻找问题,快速提高阅读能力,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对于查找准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不要吝啬鼓励与表扬,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这些素材,有利于扩展自身眼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分析与研究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或组织活动,引导其表达想法,从不敢说转变为想要说,在实践中掌握表达的技巧,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炳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A4):43-44.

[2]陈福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2020(43):85.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27:21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