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08 05:21高明洁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连续性实用性小题

高明洁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行动目标与行为准则,教育部门对于学生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大,考试题目的倾向性和创新型持续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际生活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群体,可以明显感知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正在不断由边缘走向中心地带,其非常态性的文本阅读决定其教学策略需要有相应的转变。

一、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指向标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根本上是为保障个体的终生学习能力得到根本性的巩固,为知识的应用性打下最坚实的基奠,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本上是追求文字语言的“应用性”。因此,学生对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实践水平应当得到切实的提升,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从“应用”反映于“应试”,最终还应当回归于“应用”。

与2020年广东省中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相比,2021年非连续性文本最后一题根据原文创设了一个专属情境,要求让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让某地宋窑遗址更好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与之相类似的实用文阅读考查,名著阅读第2题,其试题要求为让学生为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推荐真儒。这些情境创设的出题方式,都考查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加彰显了语文的工具性。可以看到,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是目前各地中考的一大重点考查方向,因此也必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开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传授新天地的一大映照。下文,笔者将以2021年广东省中考卷实用文阅读题为例,根据实用性文本阅读关注的指向标,重点探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二、抓准任务型阅读法,逐层深入提取信息

从2021年广东省中考卷实用文阅读试题来看,近年来的中考卷中的语文核心素养考查重点更加偏重于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第1小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材料的理解分析,答案通常可以在文中直接寻找得到;第2小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数字化给博物馆展览带来的改变,答案需要读者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第3题要求结合文章中的所有材料解决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于多则材料内核与联系的把握:三个小题的内核以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筛选——信息整合概括——文本综合探究的难度逐层递进。按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授的惯常思路,信息的提取和破解是文章理解的重点,而根据其考查难度的渐进以及学生思维的递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任务式阅读法。教师应当率先布置层层深入的阅读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找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有规划、有方案地读通和读懂非连续性文本。2021年广东省中考卷实用文阅读试题实则就是教师布置任务的一个范本,它关于博物馆的“云端”展览的文本组合是一个“点面式”或称“总分式”的典型案例,材料一是现状总结,材料,后面三则为实际运用。对于这类组合式文本阅读,我们的阅读重点在于“总”,重在理解总体阐述部分;占据文章大幅篇章的“分”,则包含了文章的大多数细节信息,读取这些细节要求教师传授的任务式阅读法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教授学生粗读定位,根据选项和任务快速了解文本大致呈现的几部分内容,再根据问题选项快速定位到具体的某个部分,比如案例中第1小题的A选项,抓住“材料二”“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便可直接找准文章中的信息定位,省时而节力;第二步,引导学生精读提取信息,从段落中提取和筛选信息,收集下寻找到的有用信息,跳过无用信息,从而使得阅读速度不断加快、文章熟悉度持续增强,比如案例中的第2小题,“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改变”的相关题干,要求学生应抓准数字化带给展览的影响概况,而不应将着眼于具体的个体呈现;第三步,比较与整合信息,根据阅读任务难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应当着重把握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相关信息的寻找仅仅是第一步,指引学生将关键信息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进而整合加工、解决生活问题才是实用性文本的高级诉求,案例中的第3小题便是结合了具体生活实践,要求“运用数字技术让破碎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言下之意是结合多则材料,谈谈运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的实际工作流程,这道题目便应抓住每一则材料的重点以及与题目的关系,比如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数字技术的绚烂效果,第四则材料讲的是考古现场中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这两则材料都与题干任务无关,唯有第三则材料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具体讲述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的具体流程,符合题干要求。教师只有在每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都提供具体而到位的思路指导,做到有法可追、有序可循、有章可依,才能真真切切地提升學生在实用性文本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善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快速找寻内部脉络线索

从2021年广东省中考卷实用文阅读题内容的转变上看,2021年广东省中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版块,由往年考查的议论文或说明文,变为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多则材料的阅读加大了学生的信息筛选及处理难度。且其考查的连续性文本阅读脱离了常见的插入图表形式,文字的数量进一步提升,对于关键信息的查找要求进一步加强,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为综合性的要求,对于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学生与文本的快速对话互动而言,批注式阅读正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边读边画的方式,以符号开展学生、文本、教师间的多层次“对话”,有助于以醒目的标记记录和提取最关键的信息,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厘清行文的内在脉络。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而言,批注式阅读可以建立在任务型阅读法之上。关于中考卷例题中的材料组合,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采用以下图案快速标示出统一的关键词。示例如下:

○:圈出材料中的主体和动态性关键词语。例如材料二中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改造升级”“三维动画”“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由此便可获知该材料大体描绘数字技术在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中的表现形式。

( ):标出题干任务中的关键词。例如第2小题“数字化”“改变”“材料一、二”“概括”,关键词的抓准可以直接决定阅读方向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快速提取有关信息。

/ //(分隔符):划分材料中的段落层次。例如第二则材料可以在“驻足观看”“80余件文物”“理解和热爱”后标记分隔符,从而深入把握材料层次。

~~(曲线):标记材料中可供摘抄概括的优美描写。

△△(着重号):标在句子的重点词、关键词下。

====(双横线):划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子下。例如“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下标记双横线,可以直观地看出下文主要描写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的流程和实践。

——?(疑问号):标注在存有疑问的短语和句子周边。

四、培育“跨界”思维,坚守知识应用准绳

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学生的阅读细节、阅读板块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长期以通篇行文的特殊语句赏析与层次结构分析为重心,而忽视了对于课文背景、课文提示、作家资料等小卡片中内容的教学,这类内容通常被作为课后自习任务下发,学生对于此类实用性附属文本的实际阅读效果和阅读程度未能得到及时的考察。

为协调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方法,语文教师需要拥有非常明确的跨界思维,其跨界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界限打通,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教师通常会布置行文脉络的概括、段落层次划分、事情发展过程归纳等阅读任务,这实际上就用到了一系列提取信息、筛选信息、梳理信息、整合信息的流程框架,这些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重点、能力核心,通过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训练渠道的打通,可以使得实用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联合培养更为相得益彰;第二类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打通,所谓实用性文本,通常会以各种方式呈现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居高不下,数学学科里的统计图、科學教学中的流程图、劳技手工课上的说明书制作等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其多样化的形式迁移至语文文本阅读中,在为实用性文本阅读提供训练来源的同时,也能为阅读能力迁移提供宝贵机会;第三类是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正如前文所举例的,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案例不一而足,车票的票面信息、路标指示牌展示、活动海报设计,这些信息内容都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如若能够设计相关的小组互动环节,开发相应的课堂教学形式,以集体搜集非连续性文本的生活呈现形式,则可以发动多数人的力量,鞭策其主动地寻找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系统性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参考文献:

[1]徐婷婷.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跨界”与“坚守”[J].小学教学研究,2019(11):64-67.

[2]金一兰.浅谈初中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指导研究[J].新智慧,2019(15):128.

[3]陈和平.群文阅读理念下的非连续文本阅读复习思考[J].课外语文,2020(22):41-42.

[4]时燕.指导阅读非连续文本,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天地,2019(36).

[5]何裕福.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非连续文本资源挖掘[J].考试周刊,2019(35):32.

猜你喜欢
连续性实用性小题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