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测评路径

2021-12-08 04:11官炳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巴金层级整本书

官炳才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新课标“课程内容”板块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并规定“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1]。同时,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11个任务群中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覆盖广,容量大,任务重,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测评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用好测评工具,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益。

一、定位:整本书阅读测评理念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基于“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形成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形成人生三观”的整本书阅读测评,应该聚焦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换句话说,素养测评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应然追求。那么,素养测评应该如何定位测评理念呢?

“国外认知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测试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策略,绝非批评家们所想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测量和评估知识的手段。测试不仅测量知识,还改变知识,从头脑中提取某个信息不像是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那么简单。它会从根本上改变其后的信息储存方式,使知识的获得在日后更加便捷。换言之,测试本身就是学习。”[3]测评即学习,这就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测评理念之应有之义。

“测评即学习”这一理念揭示了测评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测试增强记忆的保持;测试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个关键作用的发生,其内在机制有三条:测试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难度”;测试促进了学习的精细化加工;测试为学生提供了策略转移的机会。[4]由此可知,测评是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的一种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定标:整本书阅读测评依据

阅读能力是整本书阅读测评的核心目标,目标指向考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庞大而复杂的任务情境下,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阅读理解力、批判力与建构力的阅读素养。

课程标准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测评的依据,这是毋庸置疑的。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单独对学生的阅读素养作阐述,而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要求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涵养、提升与发展。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5]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在“学业质量”板块,从五个层级分别描述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四个方面五个水平的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课程目标,同时,它也就是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业测评依据。

“本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6]从课标“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可见,高中语文课程在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三个阶段,对学生阅读表现水平的要求是逐级增高的。而整本书阅读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加上“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因此,整本书阅读测评重点应放在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之上。

三、定点:整本书阅读测评路径

“高中整本书阅读测评应定位在高阶思维,进行深度閱读质量的测评,在兼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二的前提下,重点应放在水平三、四。质量标准的水平四,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投入更多、更复杂的认知力(阅读力),从归纳、理解、分析(鉴赏)到评价,兼而有之,即所谓的高阶思维。”[7]基于高阶思维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评层级,靳彤老师用“分析”“解释”“推断”“质疑”“判断”“评价”六个词汇去定位。这跟课标“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的定位是大体一致的。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8]整本书阅读测评设计不能游离于这个“根本目的”之外。巴金的《家》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的推荐书目,下面以该书的阅读测评为例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结合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谈谈整本书阅读测评的路径。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侧重“交流与语境”

“能自觉整理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尝试进行专题探究”“能解释语言运用规律”“能敏锐感受语言,迅速判断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能察觉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9],从课标阅读能力水平四的描述摘要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整本书阅读测评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的阅读能力层级为——整理、解释、判断、察觉。

1.立足“整理”的阅读测评

“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10]“整理”属于低阶思维能力层级,测评目标应该基于“整理”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评价。

(1)巴金说:“的确,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11]请结合某生从《家》描写觉新和瑞珏诀别场面所“整理”的语言材料,具体分析作家在这件事情上的情感逻辑。

“放我进来!”他叫道。声音里充满了恐怖、痛苦和愤怒。没有人答应,也没有人开门。他的妻还在大声叫痛。

“放我进来!张嫂,放我进来!”他愤怒地叫着,一面继续用拳头在门上捶。

“大少爷,你进来不得!我不敢给你开门。太太、四太太、陈姨太她们都吩咐过的!……”张嫂走到门口在里面大声说。

“大少爷呢?他在哪儿?”……

“珏,我在这儿!我在这儿!珏,我来了!开门!快放我进来!她要见我!你们放我进来!”……他又用拳头去捶门。

“明轩,你在哪儿?……我痛啊!你在哪儿?……”

“珏,我在这儿,我就进来!我要守住你!我不会离开你!……放我进来!你们放我进来!……”他嘶声叫着,一面死命地捶着门。

…………

“哇!我痛啊!……明轩,你在哪儿?……”她又在里面怪叫了。

“我在这儿!珏,我给你说我在这儿!我在这儿!珏,听见吗?……放我进来!……三妹,你是懂事的,你快给我开门!你放我进来吧!”他还在外面狂叫。

…………

觉新知道大祸临头了。……他嘶声叫着:“珏,”又叫:“放我进来!”然而两扇油漆脱落的木板门冷酷地遮住了房里的一切。

(《家》第37回)

某生从修辞角度整理出的这段材料,如果扣十次“放我进来”的隔离反复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命题,那就太过简单了。从“作家的情感逻辑”视角命题,学生就得依托于文本,又必须走出文本,从小说中的人物活动轨迹、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家自身的情感走向多角度思考才能切中肯綮。

2.立足“解释”的阅读测评

“在梳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探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12]“解释”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层级,测评目标指向作为复杂内隐思维活动的“分析”,“解释”则是“分析”的外显形式。

(2)聚焦一个视点,请你解释下面三段文字的语言运用规律,体会巴金语言风格之流畅自然,激越奔放。

①在高家,堂屋里除了一盏刚刚换上一百支烛光灯泡的电灯外,还有一盏悬在中梁上的燃清油的长明灯,一盏煤油大挂灯,和四个绘上人物的玻璃宫灯。(《家》第13回)

②虽然屋里的光线不能使他看清楚照片上的面容,但是瑞珏的面貌早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丰满的面庞,亲切的微笑,灵活的大眼睛,颊上两个浅浅的酒窝,似乎都在照片上现出来了。(《家》第38回)

③他看见这几个朋友的脸,就想到这一向他跟他们在一起所做的工作,所过的生活,他们所给他的真诚的安慰,同情,鼓舞,帮助,希望,快乐。(《家》第39回)

这三段文字有一个共同特点:丰富句法成分,扩展表意范围。第①段谓语“有”的宾语、第②段谓语“现出来”的主语、第③段谓语“想到”的宾语都比较长,在表情达意上更加精密化,读起来则显得自然流畅。

3.立足“判断”的阅读测评

“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13]“判断”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层级,测评目标指向作为复杂内隐思维活动的“分析”,“判断”则是“分析”的外显形式。

(3)下面几段文字中的某一段偷换了一个修饰词,影响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家的情感表达,请你迅速作出判断,并作简明分析。

①他们走出祖父的房门,穿过堂屋,走下了天井。觉慧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半嘲笑地说:“我现在才觉得我是自己的主人了。”(《家》第9回)

②照理,她辛苦了一个整天,等太太小姐都睡好了,自然地恢复了自己身体的自由,应该早点休息才是。然而在这些日子里鸣凤似乎特别重视这些自由的时间。(《家》第4回)

③他委婉地说出觉民的心事(自然他不会说到觉民和琴的事情上面去),要求祖父答应把这门亲事暂时搁置,等到将来觉民能够自立的时候再来提亲。(《家》第32回)

第②段“自然”一词在段中是合逻辑的,但原文却用的是“暂时”。极为平常的时间副词“暂时”,揭示出了鸣凤的悲苦与辛酸,也寄寓着作家的同情與愤慨。鸣凤只有在太太、小姐们入睡后的深夜里才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当主人们醒来之后,她的“自由”也就随即被冷不丁袭来的指使、责骂所取代。

4.立足“察觉”的阅读测评

“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觉察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14]“觉察”属于“理解”能力层级,但这里的“理解”比水平一的“能主动将自己的积累用于语言理解和表达”、水平二的“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中的“理解”,其能力要求则高许多,觉察“言外之意”与“隐含情感”需要复杂内隐的深刻的思维活动参与,因此,测评目标应指向“分析”能力层级。

(4)结合小说中觉慧安排觉民与琴见面的语境,请你敏锐觉察下面语段中“你”字所隐含的多重情感,并作出简明分析。

她说得不错,因为这时候她的房间里突然出现了另一个青年。她的眼睛马上发亮了。她惊喜地叫了一声:“你!”(《家》第31回)

学生要准确“觉察”这个“你”字的多重情感,必须认真研究这句话的语境。觉民为了争取做人的权利,逃婚躲藏在别人家里长时间不能出门,希望与恐惧交错虐心,琴因觉民的处境而焦虑不安,在这种情形下觉慧安排他们俩见面。一个“你”字出口,别有几番滋味:有惊奇,“你出来了?!”;有关切,“你是怎么出来的?”;有喜悦,“你可来了!”;有嗔怪,“你怎么不早点儿来?!”。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侧重“批判与发现”

“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能提出质疑”“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观点”“能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15],从课标阅读能力水平四的描述摘要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整本书阅读测评在“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的阅读能力层级为——分析、概括、解释、质疑。

1.立足“分析”的阅读测评

“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16]对于整本书阅读测评来说,“思维”维度的“分析”,应该指向测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射”字有兩层意思:一是急速短暂,二是强烈锐利。请你分析巴金先生用这个“射”字的理由。

这天的早饭是摆在水阁里吃的,就在中间屋里安放了两张圆桌,年长的和年轻的两代人各占据一桌。……觉新正坐在梅的斜对面,他有时偷偷地看她一两眼,有时梅也把眼光朝他这一面射来,两人的眼光不期地遇着了。梅便把头埋下或掉开,心里起了一阵波动,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欣慰抑或是悲哀。幸好众人都在注意地看觉民弟兄吃饭,并没有留心她的举动。(《家》第21回)

梅与觉新相爱的权利早已被剥夺了,此时的梅已是孀居的寡妇,稍不留意就将会被封建卫道者们以“失节”而责难与嘲讽;饭桌上,众目睽睽之下,梅是不敢从容凝视久别重逢的大表哥的,但她又控制不住内心的强烈情感。一个“射”字,最能凸显梅的处境与身份,最能体现梅此刻复杂的情感意绪。

2.立足“概括”的阅读测评

“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17]对于整本书阅读测评来说,针对“多个文本”的概括,其思维容量与难度都提升了。

(6)阅读下面三段话,发现其表达上的共同点,并用简明的文字加以概括。

①他临睡时总要去望那个躺在妻的身边、或者睡在妻的手腕里的孩子的天真的睡脸。(《家》第6回)

②其实这样的安慰谁也不能给,便是了解梅最深而且近来跟梅十分要好的瑞珏也不能够给梅以真正的安慰。(《家》第30回)

③她埋下头,温柔地抚弄那只躺在她的掌心上微微扇动翅膀的垂死的蝴蝶,半晌不答话。(《家》第21回)

第①段“睡脸”、第②段“瑞珏”、第③段“蝴蝶”之前都有长定语,在语义表达上更缜密,细针密线,充实、丰富了中心语的内涵。

3.立足“解释”的阅读测评

“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18]对于文学类作品来说,文本的观点是内隐的,读者需要透过语言材料表象,去挖掘其表达作家思想的内涵。

(7)巴金在《家》第五版题记中写道:“读完了《家》,我禁不住要爱觉慧。他不是一个英雄,他很幼稚。然而看见他,我就想起丹东的话:‘大胆,大胆,永远大胆!”[19]请你结合觉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证据材料”,解释巴金眼中觉慧“大胆”的深层涵义。

4.立足“质疑”的阅读测评

“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20]对于文学作品“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主要考查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8)批评家赵园认为,“封建宗法制,经由‘家,成为一种实体的存在,可视,可感”[21],你认为这种说法恰当吗?请结合《家》所描绘的封建宗法制大家族图画,阐释你的观点。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侧重“表现与创新”

“能结合作品阐释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22],从课标阅读能力水平四的描述摘要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整本书阅读测评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的阅读能力层级为——阐释、评论、质疑。

1.立足“阐释”的阅读测评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23]“阐释”着眼于审美“表现”,用阅读者自己的思想与语言去“阐释”,这其中可考查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态度。

(9)钱梅芬是高觉新的表妹。巴金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着墨并不多,但她却给读过《家》的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你阐释下面语段中“含”字的深刻意蕴。

“她有点憔悴,不过人并不十分瘦,而且比从前更好看些。只是那双眼睛,水汪汪的,里面似乎含了不少的东西。我不敢多向她问话,我害怕使她记起了往事。她跟我谈了一些话。谈的只是宜宾的风土人情和她自己的近况。她并不曾提起大表哥。”琴的声音变得忧郁了,说到最后一句,她忽然换过语调问觉民道:“大表哥现在对她怎样?”(《家》第7回)

钱梅芬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它代替作家告诉了读者很多言外之意,让读者理解了她的身世、处境与情感。这个“含”字写出了梅内心深处埋藏着深重的难言之情,有孤苦的凄凉,有辛酸的回忆,有对曾经纯情爱恋的痛惜与留恋,有对觉新的思恋与牵挂。

2.立足“评论”的阅读测评

“在鉴赏活动中,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24]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是学生整本书阅读鉴赏的一个重点,在“评论”层级考查,需要凸显一定的综合性。

(10)巴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25]请你认真研读下面三段文字,从表现手法角度谈一谈你对“无技巧”的理解。

①歌声突然止了。接着就是一阵哄然的大笑声。笑声在空气中互相撞击,有的碎了,碎成了一丝一丝的,再也聚不拢来,就让新的起来,追着未碎的那一个,又马上把它也撞碎了。楼房里的人仿佛觉得笑声在黑暗的空中撞击,逃跑,追赶。(《家》第17回)

②天色又开朗了,四周突然亮起来,月亮冲出了云围,把云抛在后面,直往浩大的蓝空走去。湖心亭和弯曲的石桥显明地横在前面,月光把它们的影子投在水面上,好像在画图里一般。(《家》第19回)

③“忘记?我永远不会忘记!”觉慧愤怒地答道,眼睛里闪着憎恨的光。“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不容易忘记的。我站在这儿把水面看了好久。这是她葬身的地方。我要在这儿找出她的痕迹。可是这个平静的水面并不告诉我什么。真可恨!湖水吞下她的身体以后为什么还能够这样平静?”(《家》第28回)

巴金说“写作的时候我觉得有不少的冤魂在我的笔下哭诉、哀号,我感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2期),作家的感情强烈到难于自抑的时候,常常信手将这种情感转嫁给外物,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外物变得如同人一样,或爱或憎,或悲或喜。第①段的“笑声”竟然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用这种表达来体现觉新们的无忧无虑恰到好处;第②段用“月亮冲出了云围”,来写觉慧要冲破封建家庭的桎梏,去走自己的路;第③段的“湖水”竟然成了杀人者的同谋,作家借此揭露封建家庭的内幕,控诉封建卫道者的冷酷与凶残。深重的旨意,作家却信笔道来,天然无痕。

3.立足“质疑”的阅读测评

“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26]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有理有据的质疑,则是深刻意义上的读懂;在“质疑”层级设计题目考查,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涵养与提升。

(11)叶圣陶说:“我非常羡慕巴金的文笔,那么熟练自如,炉火纯青,并非容易达到的。”[27]请你仔细研读下面的语段,从标点达意的视角,谈谈你对巴金文笔“熟练自如”的认识。

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①”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②”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③”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④”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⑤不错,我是青年!⑥”他一把抓住觉民的右手,注视着哥哥的脸。从这友爱的握手中,从这坚定的眼光中,觉民知道了弟弟心里想说的话。(《家》第28回)

这段文字的六处标点精准地表现出在“鸣凤之死”事件中觉慧的心路历程。第①处用句号表达“冷静”,觉慧从情感极度冲动中冷静下来,决心做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青年人;第②处用叹号表达“愤懑”,觉慧憎恶高老太爷、冯乐山为首的封建卫道者;第③处用问号表达“疑虑”,觉慧怀疑自己同封建旧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第④⑤处用逗号表达“觉醒”,觉慧渐渐领悟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第⑥处用叹号表达“坚定”,觉慧决心跟旧礼教旧势力决裂,殊死抗争。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侧重“关注与参与”

“能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能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比较、分析异同”[28],从课标阅读能力水平四的描述摘要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整本书阅读测评在“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的阅读能力层级为——探析、分析。

《家》描写的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个大家庭的原型正是巴金自小生活的家庭,其中许多人物、故事、细节、生活习俗,都是巴金极为熟悉、深有感受的。作品极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些历史与文化,当然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造就了故事悲剧,但一味否定传统就等于否定民族历史,批判理解传承这些文化才是我们的责任。

基于上述认识,从“探析”“分析”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可以尝试设计测评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关注与参与”。

(12)阅读第十三章“行酒令”部分,结合《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四十回、六十二回的酒文化内容,总结我国传统酒令文化的特点;观察现代生活中的酒文化,与之比较,分析利弊。

(13)总结作品中“年夜”和“元宵”中的规矩,对比现代生活,你认为可以批判什么,继承什么。

(14)有条理地分析迷信思想造成瑞珏悲剧的事实,了解现代生活中残存的类似迷信现象,请概叙一两则,并加以分析。

既然测评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那么,作为执教“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一线教师就得深入研究“测评”的理念与定位,并积极付诸测评实践。笔者以《家》整本书阅读为例的测评设计,语言侧重“交流与语境”,思维侧重“批判与发现”,审美侧重“表现与创新”,文化侧重“关注与参与”,虽然没有涵盖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四”的全部可测试点,但也可以为一线教师作整本书阅读命题探索与实践提供批评与参考。

参考文献:

[1][2][5][6][8][9][10][12][13][14][15][16][17][18][20][22][23][24][26][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4]周爱保,马小凤,杨玲.测试即学习:认知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7]靳彤.基于学业水平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测评[J].语文教学通讯,2020(7-8A).

[11]巴金.巴金选集(第一卷)[M].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

[19]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21]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5]巴金.随想录[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27]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渝教规办[2016]11号)“高中语文课时课程建构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30-006)后续成果。]

猜你喜欢
巴金层级整本书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