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整本书阅读的功利性

2021-12-08 04:11杨大忠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功利性整本书课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推行以来,学习任务群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地位。关于该任务群的教学要求,新课标是这样说的:“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1]可见“整本书”阅读,其实就是“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的阅读;就数量而言,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就够了。在笔者看来,新课标如此规定“整本书”的阅读范围与数量,是存在缺陷的,因为阅读范围狭隘、阅读数量缺乏,很可能会窄化师生的阅读视野,不能全面有效地了解一些伟大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刻思想、艺术特色、主体风格以及社会价值。如此,师生从“整本书阅读”中汲取的文学素养就是相当有限的。

“整本书阅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围绕课内文本的某个切入点向外拓展到“整本书”即原著,加深学生对原著某类特征的认识;再由此反馈课内文本,强化对课文的理解[2]。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可以围绕黛玉眼里的宝玉这个切入点,拓向“整本书”《红楼梦》中宝钗眼里的宝玉的描写,进而将两个女孩眼里的宝玉形象进行比较,就可以据此发现《红楼梦》刻画人物的高妙以及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暗示[3]。这种教授方法可谓“整本书阅读”的極好途径。此外,课文中的某些教学点在并非课文出处的其他“整本书”中往往也能找到相似的情节,阅读、领悟这些情节对深入理解课文至关重要,这会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这是“整本书阅读”对课文教学的另一种价值体现。

所以,如果联系课文的拓展途径与方向,由课文向课外作品延伸,“整本书阅读”的范围就应当扩大。对语文教师而言,“整本书阅读”,除了阅读新课标规定的长篇小说与学术著作外,还要阅读与课文有关联的其他作品,以此作为课文教学的辅助。这才是“整本书阅读”的正确方法。

明确了“整本书”的阅读范围,我们会发现教学中存在一种非常奇怪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有些语文同仁阅读了大量“整本书”,但教学效果一般,不仅分数上不去,他们的课堂也令学生感到厌烦。这种看起来似乎不正常的现象固然牵扯到教学能力与技巧、课堂把控与驾驭、教师特质与魅力等一系列要素,但看书多——尤其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常态化——的语文教师,他们的课堂有时竟然备受学生冷落,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与警醒。语文教师看书多,并不意味着课堂一定会多姿多彩。实际上,如果我们多次接触这些教师的常态化的教学课堂,往往会发现他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参》并无二致。也就是说,这些教师虽然看过大量的“整本书”,甚至看得很透彻,但遗憾的是,他们看过的书,对他们的课堂并没有帮助;他们的教学内容只是对《教参》内容的复制,丝毫看不到课外阅读的影子。这样,“整本书”中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得以呈现。这不能不说是可惜的事。在笔者看来,教师喜欢看书,固然提升了自己,但教师更应当带着“功利性”进行“整本书阅读”。

何为“功利性”阅读?就是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使“整本书”中的知识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课堂,拓展、加深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质疑与研究能力,达到教与学良性循环的目的。“整本书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程内容狭窄的现状,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领域、外部相关学科的整合。”[4]这是“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体现,而“功利性”阅读则使这种价值更加明显。

作为语文教师,几个轮回教下来,应当对课文相当熟悉了。在这种情况下,“整本书阅读”,教师就不能仅仅为了看书而看书,应当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看“整本书”中的内容与课文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教师看书,不应当仅仅为自己,还要顾及到课堂与学生,要在课堂上将“整本书”中的相关价值体现出来。这就是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功利性”。

这种“功利性”,体现于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和教学视角的独特发现。以《教参》内容为基础,以课外拓展为手段,以扩大阅读视野为目的,以提高审美情趣为旨归,力求课文与“整本书”中的相关内容相辅相成,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是“功利性”阅读的期待价值。以下举例来说明:

《炮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的重要课文,出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关于本文的题旨,《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说的:

这一节其实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它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们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与性格。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出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5]

朗德纳克侯爵性格“刚毅”,做事果断坚决,赏罚严明,执行军令异常严厉。《炮兽》一文通过他帮助制服脱了膛的巨炮、先奖励后处死闯了大祸的炮兵队长的事迹,很好地体现出本文的主旨。

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设计一个教学点:

军队战斗力是否强大,往往与军纪是否严明密切相关。那么,朗德纳克侯爵统帅的这支叛军队伍战斗力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得到验证?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可怕的队伍。文中从多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1.水手们“惯于在打仗时欢笑”,可见其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积极乐观,视死如归;

2.船长和大副“是两个勇士”,统帅朗德纳克侯爵面对肆虐的炮兽冷静沉着,坚决果断,智勇双全,赏罚有理有据,执行军令毫不手软。他们具备优秀将领的所有品质;

3.炮兵队长勇敢制服炮兽,体现出身手矫健、临危不惧、一击致胜的特质。面对自己应得的惩罚,他毫无怨言,甘愿就死,维护军纪的权威性。

以上问题的设计与解决,在突破《教参》依据具体事迹来分析朗德纳克侯爵形象的窠臼的同时,围绕“叛军队伍战斗力是否强大”这个独特角度将课文引向另一个重要的解析方向。这不仅深化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固有形象,而且还凸显出原著《九三年》和作者雨果的思想(见下表)。

语文教学的内容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課内,如果沿着以上设计的问题持续拓展,将课内文本与课外的“整本书”有机联系起来,对学生无疑更有益处,更能体现“整本书阅读”的功利性。由以上问题,笔者想到了《炮兽》与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利的《斯巴达克斯》中的相似场景。

《斯巴达克斯》,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塑造了古罗马奴隶起义统帅斯巴达克斯孔武有力、勇敢智慧、崇尚自由、忠于爱情、为奴隶的解放事业殚精竭虑、忍辱负重直至奉献一生的光辉伟岸的高大形象。小说中数不尽的精彩片段,每每使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其中罗马青年贵族葛拉布利奥无畏的英勇、多舛的厄运以及临刑前的大义凛然,深深打动了读者,也令人扼腕叹息。这个青年的光辉事迹,读之使人荡气回肠,体现出罗马大军铁的纪律。这是极强的战斗力的保证,也是他们最后能够击败强大的角斗士队伍的根本原因。这样,围绕“军纪严明产生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独特角度,课文《炮兽》与《斯巴达克斯》的相关内容就有了相同的论题即共同的契合点。

所以,在设计了《炮兽》的以上问题后,笔者将《斯巴达克斯》(本文所用的版本是1991年版李俍民译本)第二十回《从迦尔冈山死战到火葬克利克萨斯》中关于葛拉布利奥事迹的完整片断摘录下来,印成资料供学生精心阅读。阅读时思考以下问题:

围绕葛拉布利奥事迹展开的种种阐述,体现的思想与《炮兽》有何共性?这与小说的主题有什么紧密的联系?

问题的解决,就是《斯巴达克斯》“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片断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的“功利性”的体现。以下,笔者用图表的方式将《炮兽》与《斯巴达克斯》中葛拉布利奥事迹做个直观比较:

真正的经典名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品中的人物事迹,或使人心潮澎湃,感慨唏嘘;或使人心有灵犀,产生共鸣;或使人激昂悲愤,情不能已;或使人思想动荡,悲愤难当……这些精神营养,一旦浸润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是价值巨大。问题是,教师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能否在“功利性”阅读思想的引导下,发现课文与“整本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将“整本书”中的有益营养输送给学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以上《炮兽》与《斯巴达克斯》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语文教师阅读“整本书”必须带有“功利性”,其实质就是教师尽其所能地、尽快地、最大化地将课外文学知识与课内文本不露痕迹地自然衔接起来并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最早的时间内尽可能最大化地掌握相关的课外知识。“研读一本书的过程,就是教师文学素养、学科知识逐步提升的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知识走向丰富和完善的过程。”[6]而“整本书阅读”的“功利性”,就是课外知识对课堂最直接的有益补充和修正。黄厚江老师曾作如此期望:“真希望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能真正落实,也希望我们语文教师能借此真正读好几本书。”[7]语文教师不仅要真正读书,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带有“功利性”。如果教师读书不带有“功利性”,“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脱节,就不能将课外知识行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干瘪的、乏力的;如此,教师就辜负了自己的才华与知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2.

[2]杨大忠.从文本拓向名著的三条途径[J].中学语文,2018(4).

[3]杨大忠.整本书阅读勾连课文教学的三种方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

[4]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1).

[5]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2.

[6]黄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

[7]黄厚江.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读[J].中学语文教学,2017(10).

猜你喜欢
功利性整本书课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关于现代大学生文学阅读倾向的思考
防守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