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职业教育发展

2021-12-08 11:42王玉晴
理论观察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王玉晴

关键词:文化艺术;马克思艺术生产;西方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171 — 03

文化艺术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对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前的社会生产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文化生产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艺术人才教育理论加以说明,以消除文艺生产领域误区,为文艺生产和人才培养营造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厘清几个误区

马克思文艺生产理论能够指导我国当前文化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遵循文化艺术发展客观规律,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人民满意的文化艺术作品,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澄清艺术领域的几个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厘清艺术生产是否是生产劳动的概念

“艺术生产”思想的发展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文艺生产理论认为艺术生产是基于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又具有同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马克思认为艺术生产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即精神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生产的使用价值在于其美的属性,是审美思想的物化。毫无疑问,马克思把艺术生产理解为生产劳动,生产文化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产品。

应厘清艺术生产劳动同直接劳动的联系与区别。显而易见,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劳动,这与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还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历史因素,在社会上仍有一大批人,从内心深处贬低艺术工作者,认为艺术工作者不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不能向社会提供纯收入,算不上劳动生产者,这其实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实际上是割裂了劳动分工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生产者。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艺术工作者努力创作的精品是必不可少,从而全方位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艺术人才是否是生产力的推动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劳动工具是衡量生产力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工业革命后逐渐演变为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的要素。马克思认为艺术生产也应成为一种生产力,“美学与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的观点,已经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生活用品和交换方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艺术是生产力,艺术人才是这一生产力的主要推动因素。艺术人才素质越高,精品越多,越能够创造大量的精神财富,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过去由于我们认识不到位、重理轻文、艺术教育重西方文化,认为西方的审美和艺术教育完全超越东方,现在又搞中西艺术结合,搞来搞去,不中不西,没有精品。其实,完全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资源进行文化艺术创作,要真正使艺术成为一种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力,不仅要改变我们已有的教育目标和文化策略,而且也要改变我们已有的美学模式和艺术观念。〔2〕

对于艺术人才培养更是如此。从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中明显感受到,偏爱西方,对自身传统文化置于次于西方艺术的地位,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西方艺术经历了长期的创作、发展,形成了自身优势,中华民族艺术也有自身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借鉴西方的艺术精髓,结合中国传统艺术不断创新,完全模仿西方或者硬生生结合,极其不可取。艺术人才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艺术满足日常需要,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生产力推动者。好好把握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的发展机理、作用方式、运动规律和特点,对艺术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有说服力的阐释,揭示了艺术生产的精神—物质实践活动的本质。〔3〕

(三)艺术作品是面向市场还是面向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生产是一种客观生产,它决定着文化艺术消费,同时人的文化艺术消费反作用于文化艺术生产。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生产创造积极向上的消费需求,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消费,兼有个人和社会发展两种目的。

社会主义文化应坚持一个原则,即文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艺术、审美的需求。艺术生产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满足人民对文化艺术产品的需要,社会主义文化產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都要始终坚持以上原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个在于公益性、一个在于经营性,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注重社会效益,重在普及文化艺术,提升百姓审美情趣,履行教育人、号召人、鼓舞人、引导人的社会责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文化自信。文化产业重在经济效益,没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作品作为前提,二者的目的很难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多样化、新颖化,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等影视作品走出国门,开展文化交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对于提升中国当代大国强国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面向普通民众还是面向存在巨大消费主体的市场,文化的功能始终在起作用。要打通文化事业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通过文化扶贫、扶智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区域特色文化产品输出,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对于文艺人才培养的出路,也无非是以上两条,从事文化艺术产业或文化艺术事业。而在当前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加之当前经济下滑压力,消费需求有所收紧的现实状况下,文化事业稳定方面的工作又重新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求稳变成毕业生求职的心态。其实这大可不必,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对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在增大,特别是转企改革后,文化艺术不断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这为文艺人才流动提供了机遇,这就要瞄准国内外市场、瞄准不同层次百姓需求,不断创新,为大众提供精良的文化艺术作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

总之,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从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价值等方式,指出艺术人才是艺术生产力的推动因素,是形成艺术价值的主体。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艺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文艺产品生产,依然按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经典论述,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改革,更好适应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做大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满足各层次民众的文化艺术需求。

二、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西方社会各种教育思潮理念更迭,各种思潮都对艺术教育极大地影响,下面就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学理论和哲学理论进行简要说明。

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艺术教育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人。认为艺术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的现代化。对社会而言,艺术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是现代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个人而言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平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接受并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观念。

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哲学理论认为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情感教育,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艺术教育的功能为协调和促进功能。通过艺术教育现代社会理念渗透个体心灵,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学生的个人情感在社会中得到升华,同时不断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完善。

在西方教育发展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中,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变革,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全球、社会、市场等复杂的体制机制,将创意与创造相结合成为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趋势,但从上世纪西方艺术教育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处于找寻自由出路还是受教学法的束缚二者的选择之中,艺术教育发展的仍在二者之间找寻平衡。无论学习论、教学法改革等思潮的如何更替发展,艺术教育的基本目的都是围绕学生个体、社会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开展的。

(一)艺术教育揭示真理,展现真善美的本质

美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塞尔认为:“正是艺术告诉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艺术使我们认识了自己。艺术提供娱乐,同时,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揭示真理。数百年来,在对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影响上,艺术发挥的作用大于其他一切。它揭示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之真理,它包罗了整个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比自己更加聪明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它讲述人人都想听的故事,并永远固定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多次关键性时刻。”〔4〕各种社会思潮的此起彼伏也正是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社会。

艺术教育是意识形态艺术形式的传授,反映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目的。但在西方国家,艺术之中的人是平等的,都有发现美秉持平等的理念参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并通过艺术作品反映真善美的本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如现代、后现代主义消极的思想影像艺术,也无法抹杀艺术所反映的真善美本质。艺术激励或展示人们求真的欲望、求善的本性、求美的天性,艺术教育必须以真善美为基础,舞蹈、音乐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形式,把人生哲理、社会发展、未来探索等内容以语言动作等特有的行为方式恰当结合,体现美育的结果,培养真善美的人。

(二)职业化的艺术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

西方艺术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在现代注重与工业界、科技界等专业领域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够尽快接受自身领域和其他学科领域专业人士,让艺术更好融入社会发展之中,也能够让艺术学生更快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

西方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化的艺术教育,凸显出具有专业性和地域性,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目的。艺术教育特别是其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对接工业制造,达到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精神的统一,具有明确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性,构建多元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学习专业与参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艺术虽不能直接对接工业制造,但对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异常重要,地方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利于工人提升工作效率,和谐社会环境,也利于西方发达的文化艺术产业,艺术收益已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样艺术对于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以及推陈出新文化艺术消费品有积极的意义,都注重艺术的有用性,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艺术职业技能锻炼

西方教育理念认为美育的发展成熟将历经三个阶段:艺术技术教育到艺术素质教育再到审美情感教育。不管是作为社会主体还是作为价值实体来说,艺术对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西方艺术教育强调艺术教育的自我表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力图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自主动手的能力,着重培养艺术人才的个性化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对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认知能力、创造能力、求知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富有个性的才华得到发挥,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艺术构想和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为有艺术教育意愿的学生提供艺术教育,注重艺术技能的培养,又注重艺术创作实践,来培养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和个体对艺术的感悟。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艺术技能的理念,对于今后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从规模与质量来看,西方艺术人才培养能够培养数量较少但质量较高的艺术人才,注重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能够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还是西方艺术教育思想,都对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艺术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反映社会现实,追求真善美,培养个体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注重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结合,满足各领域的艺术需要。中国的艺术教育应在中西交流下开展,深化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基本特点的认知,把握艺术教育必须借助国家艺术与全民意识的统一,遵循智性与非智性结合的內在张力,更好地适应与对抗扑面而来的消费文化、网红文化等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

〔参 考 文 献〕

〔1〕谢贵兰.再评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从自由、审美和艺术的角度〔J〕.咸宁学院学报,2008,(02).

〔2〕陈炎.美学与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J〕.文史哲,2004,(03).

〔3〕唐朝轶.中国书画市场的营运玉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解新捷.王朝闻文艺欣赏论研究〔D〕.扬州大学,2019.〔责任编辑:包 阔〕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