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视域下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021-12-08 01:22叶秀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义词典汉字

叶秀萍

(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2)

余文森教授说:“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1]可见,阅读能力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必须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能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并且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才能完成各科学习的任务,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活动,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2]“汉字学”是研究汉字最全面、最深入、最科学的学科,探索汉字学视域下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和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运用汉字学,构建成熟的心理词典

吉布森和利文(Gibson&Levin,1975)认为:“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为了能够从课文中提取意义,需要做到:①把书写符号译码为声音;②具有相应的心理词典,可以从语义记忆中获得书写词的意义;③能够把这些词的意义进行整合。[3]何谓“心理词典”?心理学家认为,学会了语言和阅读的人,都具有一个心理词典。所谓认知一个词,就是在心理词典中找出与这个词相对应的词条,并使它的激活达到一定的水平。心理词典中的每个词条都包括与这个词条相对应的词的语音与写法方面的表征以及词的意义的表征。心理词典成熟的过程就是形成各项表征,并不断加强各表征的精确性和强度,丰富表征之间的联系。精确的表征以及快速有效使用这些表征及冗余的能力是成熟语言使用者的标志。[4]

但是,在心理词典中占有中心位置的是词的意义的表征。所以,贾斯特和卡彭特(Just&Carpenter,1987)把心理词典定义为:心理词典就是词的意义在人的心理中的表征。[5]成熟的心理词典中有大量词素义积累,可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义即汉语的词素或词(古代单音节词为主,字即词)。小学生若明白汉字的字形与音、义的关系,了解汉字的本义与引申义系统,掌握多义词,阅读能力必然得到提升。“汉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形体以及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发展规律,汉字教学与应用等,相对科学地解析汉字的构形及形音义关系,基本理清各字间的系统关系,也展现了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汉字学”知识和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成熟的“心理词典”,将视觉符号快速转化为意义符号。在此基础上,利用背景知识和推理技能,将文章信息进行整合,体现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运用汉字优选原则,扫除阅读障碍

在美国,图书馆鼓励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至少完成1000 本书的阅读。美国孩子能够实现大量阅读,因为美国用的英文是拼音文字,英文绝大多数单词本身就能表示完整的意思;单词的字母组成和它的读音相关,只要能大概读出单词的读音,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阅读也就没有障碍。而汉字与拼音文字有性质上的不同,是表意文字体系,这种体系凭借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造个体字符,属于形义统一的符号系统。因此,汉字的识字教学存在以下矛盾:其一,个体字符与汉语的意义,有紧密的依存关系,构形系统却与语音系统、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其二,个体字符的积累需要有序,依存的环境却是难以有序的言语作品。[6]这是表意汉字教学产生困难的原因。

根据周有光提出的“汉字效用递减率”规律可知,汉字的常用字非常集中。字频统计中的前2400 字,覆盖率高达99%。汉字总字数虽然很多,但是掌握了2400 个高频字,就可以认识书面语的99%。[7]换句话说,学生如果认识2400 个常用字,就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法,学生认识常用汉字2500 字需用4 年时间,若说“识字拖住了阅读的后腿”一点儿也不为过。如何帮助学生多识汉字,尽早阅读呢?根据汉字学中关于“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与分析”的理论,可在汉字教学中采用“优选原则”。首先,选好“基本字”。“基本字”一般根据字频与覆盖率、儿童心理词典、汉字的构字频度来选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就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表中呈现的300 个“基本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会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其次,用好“基本字”。小学生在入学前,已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其中不乏“基本字”。教学中,可采用“1+X”的方式,即通过“基本字”及其关联汉字的具体分析和不断积累,启发学生感悟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理解汉字、热爱汉字。如认识“口”字时,引导学生认识关于“口”字的儿童口语高频词,如表示口发出声音的词“叫、喊、吵、唱”,表示口的动作的词“吃、咬、吞、含”,表示拟声词的“叽、咯、喔、呱、吱、喵”,表示语气词的“吗、吧、呀、呢、啊、啦”等。这样发挥汉字系统作用,以一带十地识字,能够帮助小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打好自主阅读的基础。

三、运用汉字理据分析,帮助阅读理解

准确理解词义,进而准确理解句子、篇章,是有效阅读不可或缺的过程。汉字因形表义,其“义”就是汉语书面语的词素或词。词义在应用过程中,从本义出发,沿着本义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照民族心理和习惯,不断引申出很多新的意义,这就是引申义。虽说阅读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字义,掌握多义词,但也要经常依据本义来掌握多义。王宁说:“经过字理分析,将具体的构意与广泛的实义沟通,也就是把字与词联系在一起,可以达到既能了解表意的汉字又能理解语言的词义的双重目的。这正是阅读与识字双赢的做法。”[8]汉字学阐明了字与词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适当使用字形理据分析理解字义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句子乃至全篇文章的深入理解。

一是析形索义读经典名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古诗文的占比,六个年级12 册课本共有古诗文132 篇。所选古诗文都是精品经典,蕴含、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小学生经由古诗文的浸润、学习,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由于古今语言差异,特别是词义差异,给古诗文阅读带来障碍。“要读懂这些书(经典),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强调汉字学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要解决古今异义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字理据,通过溯源分析,追寻其本义,便可理解词义。如《司马光》一课中的“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为什么用“登瓮”,而不是“爬瓮”呢?通过“登”的构字理据分析可知:“登”甲骨文写作,上面的“癶”像双脚,下面的“豆”像装东西的器皿,是祭祀用的。因此,“登”表示双手恭敬地高举着一个装满祭品的祭器,一步一步艰难地爬上台阶走向祭台,“登”的意思是“艰难地往上爬”。而“瓮”对小孩子来说太高太大,而且口小肚大,要爬上去确实艰难,所以此处用“登”是最传神的。

二是比较辨析悟美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意思是选择和锤炼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炼字”就是对语言进行锤炼,挑选出最准确、最鲜明、最具个性的词语来对诗词意境进行描摹或情感抒发。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两句话用表示颜色的词“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能替换吗?通过构字理据分析,“斑”本义指玉上花花点点的驳纹,引申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斓”本义指颜色驳杂,灿烂多彩,所以“五彩斑斓”用来形容孔雀的外形是最准确的一个词。再分析,“缤”本义指繁盛,众多;“纷”本义指缀在旗上的飘带,所以用“五彩缤纷”来描写秋天动态的色彩美是最生动的一个词。

四、运用汉字文化内涵,促进阅读育人

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其独特的形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汉字产生以后,以汉字为本体,产生了许多文化现象,如字谜、灯谜、楹联、回文诗、趣味诗、书法、篆刻、汉字艺术设计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9]

一是抓住最能表情达意的关键字、词进行解读、欣赏和评价,从中发现、品味汉字所蕴藏的意义和文化信息,帮助学生想象体验、感悟真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深厚感情。如《青山不老》一文中的“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劲”本义指纵向的力量强而有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如臂如股的杨树、柳树劲挺在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劲挺在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这些树多么勇敢。而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栽种树木、创造这片绿洲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的生命也如树般劲挺,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经由“劲”字的学习,学生了解关于“青山不老”的故事,也受到“不朽的生命意义”的启迪。

二是抓住最能反映先民对自然、社会认识的重要字、词进行品析,帮助学生感受汉字历经沧桑的历史温度和文化气息,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望”字为例。“望”甲骨文写作“”像一人站在土堆上举目远眺;金文加上“月”,写作“”,会意望月之望,更突显“远视”之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富。所以在阅读中,尤其是古诗文的阅读,应引导学生联系“月亮”这一意象,体会“望”字的不同意蕴,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如经由“望天门山”“望洞庭”“望庐山瀑布”的“望”,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经由“举头望明月”“风烟望五津”的“望”,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经由“南望王师又一年”“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望”,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运用汉字学的知识、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辨字形、知字义,解读、品味汉字所构成的文本的丰富意蕴,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猜你喜欢
本义词典汉字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漫画词典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