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院文化 涵养厚德少年
——福州市南公小学“书院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2021-12-08 01:22甘毓岚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书院学校课程

甘毓岚

(福州市中选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州市南公小学是一所新建校,建成后接收福州市中选小学和福州市龙津小学两校师生,合并办学。两校原本是薄弱校,进城务工子女占比85%,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面对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重新审视书院文化,注重从先贤思想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寻找现代教育和传统思想的结合点,将先贤思想融入学生的成长轨迹。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在新校中推行“书院教育”,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一、书院教育的当代意义

书院作为古人读书、讲学、做学问之地,是文化保存、精神蕴蓄的重要载体。所谓“书院教育”,就是弘扬优秀书院文化、涵养厚德有为少年的教育,其教育核心是传承发扬为己之学、独立自主、开放创新、务实求是、兼容并包等书院精神。

“书院教育”具有当代教育意义。首先,书院教育注重教书育人。古代大儒们提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的学问和德行,如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也者,所以学以为人也。[1]主张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学也者,所以学以为人也”,说的是为人首先要立志。其次,书院教育提倡百家争鸣。书院容许持有不同甚至相反见解主张的学者互相切磋、研讨。大师讲学时,只充当指导者和领路者的角色,提纲挈领,由学生随其深浅独立思考,教学上提倡质疑问难。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因时、因地制宜,除四书五经这些常规课程外,学生也选修武学等特色课程。最后,书院教育智慧精深广博。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两个教育思想在许多学校还无法真正实现。而朱子的“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2],其中所蕴含的智慧至今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体认践行。在全球学者都在向孔孟先贤寻求智慧的背景下,书院教育的复兴成为必然的趋势。

当代书院教育在办学形式、模式,教育思想、目标、理念上,探索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我国有多所高校建立书院,发挥书院的通识教育功能,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书院教育也在近几年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二、书院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营造富有意蕴的校园环境

首先,南公小学的主体楼是按照中国四合院的三进院落布局进行设计的,形象门为屋宇式三间一启的行制。“合”既是“和”,“和”离不开“礼”,院落空间讲究儒家以礼为法的秩序美,即要求学生能做到尊老爱幼。其次,半围合的院落空间配上连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一墙尽隔车马喧”。院落空间契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特征,让学生在校园中有安全稳定感和亲切归属感。中国素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道,学校将山水画卷篆刻于礼仪广场上,寓意“行万里路”;将儒家经典《学记》和《大学》篆刻于连廊两侧,寓意“读万卷书”,让寓意人生哲学和古代教育的国学经典融于校园中。最后,校区设计注重建构多种维度的学习空间,包含正式、非正式、独立和交互式的学习区,如敞开式讨论区域、小组学习间、创客空间等。区域学习成员开放、时间灵活、内容自主、方式自由,能满足各个学科学习的多样性和跨学科学习的需要。

(二)设计凸显礼文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统筹国家学科课程、德育主题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初步形成凸显礼文化特色的三阶课程体系。第一阶课程是国家学科课程。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拓展课程和学科主题活动,如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国学经典诵读”“习字与修身”“汉字听写大赛”等,则使国家学科课程更加丰富,充满活力。第二阶课程是德育主题课程。目的是通过“礼课程、礼活动”,使学生具备淳厚的德性、感恩的情怀、崇高的人格和丰厚的学识。如在拗九节培养孝道,在中秋节感受家人的温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坚毅的品质等。第三阶课程是学校特色课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版画课程、剪纸课程、非遗冷凝香课程等。特色课程采用双向选择的模式开展。三阶课程紧扣培养“自强自立的厚德少年”的育人目标,着眼学生个性差异,互补协同,“包容各种各样的孩子”,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的“舒展”和更具价值的“生长”。

(三)打造百家争鸣的师资队伍

《礼记》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经师”者,应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深厚浓烈的专业情感;为“人师”者,应有积极向上、身正为范的正气,关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品行、言语影响学生。教育的未来,需要德行兼备、“经”“人”两师并重的教师来践行。同时,书院独具特色的会讲与讲会之制,对培养兼收并蓄的师资队伍具有借鉴意义。学校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如读书交流、教学沙龙、“照镜子”活动、教研共同体、送培送教等。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线上培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不同专业级别的交流和研讨成为可能。

(四)建构自由开放的生本课堂

学校倡导书院教育中的自由钻研、自行理会、质疑问难、互相切磋等学习方式,结合省自主学习课题,构建“242 课堂教学”操作体系[3],以先学后教、精讲优练、导学结合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主要通过“两先”,即目标先行、任务先导;“四前”,即问题前移、查找前置、操作前倾、讨论前导;“两法”,即辩论释疑法、拓展培优法来实施。“亲师取友,切磋琢磨,相观而善,相资而成”,自由开放的生本课堂,既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也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培育自强自立的厚德少年

学校借助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热点事件、南公园爱国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校也将尊师重道细化到学习生活的细节中,通过开展“我为老师倒杯水”“我为老师擦黑板”等一系列活动,传达尊重和感恩之情,使尊师重道的理念在简单的小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新生入学行拜师礼、教师节问候等庄严的仪式,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明白“我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让学生有自主担当的责任意识,学校尽可能创造平台,让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学会自立、自理、自律和自强。如大队委换届改选、六项评比常规管理、班级岗位轮值制等,通过丰富的自主管理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担当的责任意识。

三、书院教育的预期实施成效

学校倡导谨严治学,要求师生将规则内化于心,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章程”从宏观上规定师生应当遵循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基本道德修养方法,“制度”则从微观上对师生生活和学习礼仪规范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定,章程和制度相辅相成,严谨而细致。学校课程及活动的熏陶作用,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向往,对学习、探索充满兴趣,立志做有足够实力和意志、有明确目标、能与他人合作奋斗的自我,相信自己是可变的、可发展的。学校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与学开辟了一种“规则下的自由环境”。学生在课外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课堂上生生辩论,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书院学校课程
朵云书院黄岩店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白鹿洞书院记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