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侠,汤立新,逯俭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北京 10112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07)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性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临床检查时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长期工作紧张、工作强度大、频繁用脑者为主要发病人群。极度的疲劳感常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成年人发病后若不能接受系统治疗,预后多不良[1]。成年人是社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其发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作者在近十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发现穴位微创埋线是治疗CFS的一种非常有效且适用的方法。该文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2017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脾肾两虚型CFS患者为研究对象,就俞原配穴为主微创埋线对其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收治的60例脾肾两虚型CF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脾肾两虚型CFS中西医诊断标准;(2)同意接受俞原配穴微创埋线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治疗前患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包括免疫、造血、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肿瘤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或近期有怀孕计划的患者;(3)服用安眠药、镇定剂等药物或采用其他治疗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4)过敏体质的患者。患者年龄25~55岁,男性22例,女性38例。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定的CFS诊断标准[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脾肾两虚型CFS诊断标准[3]。主症:神疲懒言,四肢倦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次症:食少便溏,健忘,耳鸣,形寒肢冷,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所有患者均采用俞原配穴为主微创埋线治疗,选择脾俞、肾俞、太白、太溪、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气海、关元等穴[腧穴定位以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相关内容为参考标准]。
物品准备:一次性使用埋线针(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1059),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山东康利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654250),一次性使用换药包(河南华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162640207),爱尔碘皮肤消毒液(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鲁卫消证字(2002)第0059号),75%酒精消毒液[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京)卫消证字(2017)第0012号],医用棉签 (新乡市康民卫材开发有限公司,豫械注准20152640060),脱脂棉球(新乡市康民卫材开发有限公司,豫长械备20140039号),医用输液贴(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72640694)。
操作方法:根据取穴不同选择合适的体位,背部穴位取俯卧位,其他穴位取仰卧位,暴露出所需埋线部位,使用爱尔碘消毒局部皮肤,然后使用75%酒精进行脱碘,打开一次性使用换药包,取出一次性镊子,夹持一段PGLA线体放置于埋线针管的前端,将线体轻轻推入针管内。根据穴位的不同,左手拇、食指可采取绷紧皮肤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的方式进行辅助,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使用腕力迅速将埋线针刺入所选穴位,达到所需深度,稍作提插,当患者感到得气后,按下弹簧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随后慢慢将针尖退出皮肤。用干棉球或棉签压迫针孔进行止血,随后使用医用输液贴进行固定。其中,脾俞斜刺0.5~0.8寸,肾俞直刺0.5~1寸,太白直刺0.5~0.8寸,太溪直刺0.5~0.8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三阴交、中脘、气海、关元均直刺1~1.5寸。操作完毕,嘱患者在治疗床上休息5~10 min,并嘱其24 h内埋线部位不可沾水。若埋线部位出现瘀青、硬结等情况,可于24 h后进行热敷处理,促进线体吸收。埋线期间禁食腥发辛辣刺激之品。穴位微创埋线操作时要注意应严格控制针刺角度及深度,不必强求针感。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疲劳症状严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4]测评患者的疲劳症状严重程度。该量表共包括14个条目,分为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两个方面,患者阅读每个条目后,根据自身情况选出“是”或“否”。需注意14个条目中第10、13、14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其余11个条目均为正向计分,回答“是”计为1分,回答“否”计为0分。
(2)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脾肾两虚型CFS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估,计算总积分,分值越高表示中医症状越严重。按照无发生、轻度、中度、重度分为四级,主症分别计为0、2、4、6分,次症分别计为0、1、2、3分,舌、苔、脉象不符合、符合分别记为0、1分。
(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3年《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中的中医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标准探讨[5],并结合尼莫地平法拟定疗效评价标准。减分率=[(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100%。治愈:患者临床主症及兼症完全消失,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及工作节奏(减分率≥75%);显效:患者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或消失≥2/3,感觉到轻微疲劳,对工作生活基本无影响或者影响较小(50%≤减分率<75%);有效:患者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1/3且<2/3,明显感觉到疲劳,仅可以从事较轻的工作和生活 (25%≤减分率<50%);无效:患者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1/3,感觉特别疲劳,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减分率<25%)[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安全性。观察并详细记录在穴位微创埋线过程中及之后出现的发热、感染、瘀青、硬结、红肿、麻胀、疼痛、化脓、溃疡、晕针等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0例CFS患者治疗后的FS-14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5.75±2.39)分、(13.80±8.1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47±1.36)分、(31.33±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5、13.782,P=0.000、0.000)。
60例患者中治愈15例 (25.00%),显效22例(36.67%),有效19例(31.66%),无效4例(6.67%),愈显率为61.67%,总有效率为93.33%。
6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发生皮肤瘀青1例,经冷、热敷处理后瘀青消退;发生麻胀1例,考虑是因针刺部位距离神经较近刺激到神经所致,经休息后麻胀逐渐消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
CFS最早是由美国疾控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并提出相应诊断标准,以持续或反复疲劳为主要特征。因其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较大,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过度劳累是CFS发病的主要原因。CFS成年患者中以从事脑力劳动及管理工作者居多,其对社会的贡献相对更大,故该类人群发病后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会更大[1]。CFS具有起病缓慢、发病时间长的特点[6]。目前西医尚未发现特效的治疗方法,抗焦虑、抗抑郁等西药在临床中应用较多,但长时间使用该类药物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7],故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在治疗CFS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临床中涌现出的中医特色疗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汤剂、中药膏方、针刺、火针、温针灸、电针、耳穴金针、重灸、雷火灸、长蛇灸、隔药灸脐、定压拔罐、走罐、穴位埋线、推拿等[8-11],均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认为CFS的发病机制为正气虚损,因五脏气化功能受损所致[12]。临床中以五脏虚为主要表现,其中又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FS患者中辨证为脾肾两虚者较为常见。中医古籍中记载“人以脾为母,以肾为根”。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充盛,则体力充沛;肾精不足则精神不振。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软无力。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失于健运,精微不布,则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困倦嗜卧。根据中医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临床在治疗脾肾两虚型CFS患者时多以补脾益肾为主要治疗原则。
该研究中所采用的穴位微创埋线是在传统埋线基础上发展而来,是针刺的延伸,可持续刺激相应穴位,作用时间更持久,间接地延长了治疗时间[13]。每周仅需治疗1次,尤其适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连续治疗的上班族,可以为他们节省出大量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该方法所用针具为一次性使用埋线针,专人专用,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所用线体材料不再是含有动物蛋白的羊肠线,而是改用新型的PGLA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在临床使用时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另外,该方法无需麻醉和制作切口,针刺痛感小。该研究进行穴位微创埋线时共选取9个穴位。在选穴上采用俞原配穴法为主,针刺俞穴可以调节脏腑气血,平衡阴阳;针刺原穴可以调节脏腑经气,补益本脏[14]。俞穴与原穴在主治性能上存在共性,同取可以增强临床疗效。俞原配穴之俞即背俞穴。《灵枢·卫气》曰: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五脏有病多在背俞穴有所反应。脾、肾两脏的背俞穴分别是脾俞和肾俞,针刺二穴可以健脾益气,补肾益精,调理脾肾两脏的功能。俞原配穴之原即原穴。脾经原穴为太白、肾经原穴为太溪,针刺二穴可以补脾益肾,扶正祛邪,调理脾肾两脏之实。脾俞配太白,可补脾益气;肾俞配太溪可补肾益精。俞原相配,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共奏补虚益损之效。余穴包括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5个穴位。其中,气海、关元均属任脉,居于下焦,为元气汇聚之所,为补元气之要穴,在治疗虚损性疾病时为必取之穴。气海、关元同用可以补气益元,强身健体。中脘与足三里、足三里与三阴交为两组对穴。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中脘配足三里可健运脾胃;足三里属胃经,三阴交属脾经,足三里配三阴交可补益脾胃,滋生气血。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气血方能充盛。
综上所述,俞原配穴为主穴位微创埋线将传统的中医整体观念与现代先进操作技术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在临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该疗法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