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高校智慧思政建设作用探析

2021-12-07 21:28赵雯祺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精准思政育人

赵雯祺 周 松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与网络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因此要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做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智慧思政是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智慧教育的元理论基础之上援引生成的学科概念,其核心要义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载体及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智慧创设,应用智能化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更为个性化、精准化以及科学化,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达成。大数据是以高速性、大量性、多样性、价值性为特点,其大小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1],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由此可见大数据与智慧思政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契合性。基于这种契合性,为彰显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时代性,本文就大数据在助力高校智慧思政建设所蕴含的切实作用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大数据加速智慧思政“大平台”系统的形成

英国维克多·迈尔-舍伯格恩指出“大数据也正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从整体上变革和重塑着学校教育系统,并将对这个世界的教和学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革新驱动着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灌输式”走向“智慧精准化”,智慧思政的深入发展亟待融合大数据的技术力量和思维方式实现全新的技术赋能和服务转型。

(一)大数据为构建智慧思政“大平台”系统提供智慧支持

智慧思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量的信息使用轨迹数据流和信息流,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数据的全面采集、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将实现对客体思想动态数据的高水平整合和精细化分析,将多元化和多样态数据信息转化成为有价值的智慧思政决策信息,为智慧思政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手段、实施教育策略、评估教学效果搭建技术平台同时提供可靠依据和科学方法。

(二)大数据为构建智慧思政“大平台”系统聚类筛选教育内容

高校充分发挥大数据方法的聚类筛选功能,将大大提升智慧思政的社会指向性和实效性,使智慧思政大平台系统教育内容较传统思政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通过大数据方法,对教育内容等进行聚类筛选,从而增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使教育内容的结构性更加紧凑和符合教学规律。通过聚焦和分类,凸显思政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社会导向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三)大数据为构建智慧思政“大平台”系统拓宽资源共享融通渠道

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交换正全面革新思政教育环境,智慧思政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多元化数字资源,大数据视阈下的智慧思政平台能够有效汇集多元教育资源,拓宽思政教育走向数据化、可视化、信息化的资源共享融通渠道。

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和优化配置思政教育多领域内的数据,以政府网络信息监管部门、教育机构、公众、家庭等多方主体的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从点对点的共享向各领域多边数据共享的转变;从一对多的数据服务向多对多的数据研判方向发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数据间的区域、校际壁垒。

二、大数据推进智慧思政“精准服务”体系的创设

智慧思政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载体很大程度上实现的是服务交流便捷化的功能作用,因此在教育领域中产生的巨量数据流和信息流并未被充分搜集整合和分析使用。大数据技术可弥补这个缺陷。大数据在智慧思政中应用对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流进行精准挖掘和有效研判,利用精准研判和趋势预警功能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对象的动态分析和轨迹可视化,在复杂隐秘的拟态环境中结合现实情况实现精准服务。

(一)大数据实现了智慧思政教育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

精准的数据处理技术为智慧思政搭建了全景平台,教育对象的精准定位、教育需求的精准剖析,在革新教育供给资源和教育供给方式的同时,使得“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成为实现的可能。

大数据算法的支持下,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转变为数据链接、数据组接和数据沉淀的过程。推动课堂教学从教师依靠以往的经验教学为主转向重视数据分析教学;使受教育者的自我认识从外界客体判断转向过程数据形成的自我判断与分析;使教育从传统的统一式教学逐渐转变为个性化教学,更加关注个体的差异化[3]。

(二)大数据实现了智慧思政教育服务内容的精准推送

利用大数据方法能够对教育对象的思维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算法分析和全景把握,分门别类地科学优选教育服务内容,在关键时间节点对标教育对象精准推送,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基于大数据高速性特点的方法应用,智慧思政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时间维度和传播速度的优势,即时分析教育对象的学业、生活、行为等数据,做到关注学生所想、学生所需、学生所求,使教育资源的供给内容、模式和结构,符合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多维度的需求,重点性和选择性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智慧思政教育服务内容的科学选择和精准推送,使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教育供给的精准化。

(三)大数据实现了“智慧思政”教育服务效果的精准评估

教育服务质量和教育服务效果是“智慧思政”的价值旨归,大数据将重构教育评价, 由原来的经验式评价转变为基于数据的过程性评价。大数据方法能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智慧思政”教育开展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辨识,进而给出评价结果,为“智慧思政”提供宝贵的教育实践经验汇集和教育策略指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教学和学习行为进行数据信息流的实时收集,绘制出行为轨迹,建立起思想分析模型,经大数据精准分析,实现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和思想变化的全景把握,从而科学判定和精准检测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为智慧思政教育深入实践革新提供科学指引。

三、大数据助推智慧思政“三全育人大格局”愿景的实现

有学者指出“智慧思政”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深度融合,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时全程育人特点的教学模式[4]。智慧思政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智慧教学、智慧互享以及虚拟实践,从而实现了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的“单线育人”成效,而大数据为智慧思政注入了脱离“主阵地”之外的海量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分析预警研判机制,由此将有助于构筑智慧思政“全时全域”的育人大格局。

(一)大数据助力智慧思政有效实现全员育人

大数据突破时空限制,能够“承接”思想政治教育所有主体的参与。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骨干力量,高校管理服务人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也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明确全员责任,同向同行发力,才能够构建“大思政”格局。“智慧思政”打破了不同背景、不同岗位的教育主体协同育人的空间限制和技术掣肘,充分利用起大数据资源整合功能,让不同类型、不同领域教育主体协同施教成为可能。

深度挖掘多岗位育人要素,充分发挥不同主体育人能动性。利用大数据方法聚合来源不同的凌乱、松散、异质的各类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深度挖掘各个领域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适应不同教育主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完善体系制度建设和奖励机制,调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展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创建全员智慧互动施教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育人主体在智慧互动中发挥全员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二)大数据助力智慧思政实现全程育人

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从人才的成长规律出发,推进智慧思政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有序化地覆盖育人全过程。首先借助大数据算法精准认识教育对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精准嵌入到教育方案的制定中;其次智慧思政运用大数据方法将教育方案与教育对象数据、教育资源数据、教育环境数据进行智慧链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好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最后应用智慧思政平台和大数据算法进行精准有效评估反馈,完善服务管理体系。

(三)大数据助力智慧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要素要求,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等的要求,指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有效育人因素的全覆盖。”[5]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知识体系认知规律与思政教育智慧组接,使各门课程、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协同发力,对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与思政客体思想信息形成轨迹形成规律智慧链接,构建起智慧思政面面俱到、多体互动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以此实现点、线、面、体的四维度联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总而言之,大数据对高校智慧思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智慧思政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融合驱动。大数据将进一步促使以网络交互为核心的“智慧思政”在服务对象上更精准化,在生成资源上更加集成化、在工作效果上更加可视化、在预测研判上更加精细化。通过数据共享化、教育协同化、服务在线化、成效可视化,突破思维和现实壁垒,从教、管、服三位一体构建协同育人的智慧思政新平台,助力创设智慧思政“精准服务”体系,实现智慧思政“大格局”愿景,助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理念真正“入脑入心”,让学生终身受益,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精准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