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玲
(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龙岩364012)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遭遇失败后,为了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和突破敌人的包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奉命留下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同苏区人民一起,在以项英、陈毅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共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下,就地坚持斗争。在此前后,南方其他苏区军民,也因红军主力转移或斗争形势恶化,相继转入游击战争。从1934年起至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江西、福建、广东(含今海南省)、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8省15个地区的军民,在项英、陈毅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游击战争环境和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的恶劣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大旗不能倒,政治旗帜、游击队旗帜还是要的”[1]原则,最终取得了游击战争的胜利。可以说,在这三年期间,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不仅激励主力红军进行伟大远征,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也激励留在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游击战争。当前,相较于长征与理想信念的研究而言,学界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党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的研究甚少。因此,下文拟就党如何在南方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下做到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展开论述,以期给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红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信念的象征,把理想信念由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坚持红旗不倒,也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南方游击战争时期,虽然各个游击区的环境有各自不一样的特点,但在坚持革命红旗不倒方面遭遇的问题却有一些相似点:一是红军主力长征开始后,虽然斗争中心已经随红军长征转移了,但国民党敌人对南方各省游击区的压力始终没有减轻。敌人占领了中央苏区后,中国报纸、外国报纸宣传“现在中国内部的红国亡国了”[1]。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军阀因此就忽视南方红军游击队的存在。相反,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成为蒋介石国民党的心腹之患,必欲“彻底肃清”而后快。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国民党采取了种种方式和手段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清剿”和封锁游击区,妄图彻底消灭红军游击队。二是南方八省的游击区既远离长征的红军主力,又相互隔断联系,如何保存革命力量成为各个游击区必须面对的问题。项英在《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中说:战争“开始还能靠无线电的通讯取得中央对于我们的指导,随后无线电的失掉,使我们脱离了党中央的领导,失掉了与各方的联系,形成了各个区域的独立的各自为战,来坚持与敌人作最顽强的斗争。”[2]这表明,在敌情严重、条件恶劣、斗争残酷的环境下,游击区如何坚持革命红旗不倒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一项重要课题。
1935年部队突围到粤赣边游击区,陈毅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革命红旗不会倒,斗争一定要开展!在斗争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斗争中求胜利!”[3]该论述明确指出了坚持革命的红旗不倒,党必须领导留守南方的军民与国民党军阀作坚决的斗争,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必须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在斗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南方各游击区反“清剿”的具体斗争情况和具体斗争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从1935年春夏至1937年冬,它们大多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35年春至1936年夏。由于国民党派重兵“清剿”,南方游击根据地大部分丧失,这是反“清剿”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红军游击队被迫进入深山密林。国民党在军事“清剿”的同时,还采取“封山”“烧山”“砍山”手段,企图困死红军游击队。在这种形势下,红军游击队坚持公开斗争与半公开斗争相结合、武装斗争与地下党的内线工作相结合、武装斗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非法斗争与合法斗争相结合,打破了敌人“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游击队”的“清剿”计划,挫败了敌人“不把‘共匪’打死,也要把他们烧死,烧不死的就把他们饿死、困死”[3]的阴谋。第二个阶段从1936年夏“两广事变”至同年冬“西安事变”。在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部队和广东陈济棠、余汉谋部队联合反蒋,发动“两广事变”后,一些“清剿”的国民党部队被陆续调走和减少,游击区的敌情出现了暂时的缓和。许多游击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政权和武装,革命力量和游击区有所恢复和发展。第三个阶段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至1937年冬。西安事变后,国民党推行“北和南剿”的方针,加强对南方各游击区的军事“清剿”。红军游击队采取各种灵活的斗争手段,提高斗争艺术,改进斗争策略,终于赢得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迎来了联蒋抗日、改编谈判的新阶段。
1937年12月,项英在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的《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报告中指出:“三年坚持的游击战争中,大部分的苏区被占领,被截断,使得我们不得不独立自主地作战,陷于各个孤立奋斗的状态下,并且我们又是以最劣等武装的游击队来与挟有优良武器,数量超过我们三十倍至五十倍不等的正规军作战,可以说我们是在非常困难和最恶劣的条件下长期苦斗着的。可是我们终于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和困苦,终于最后的获得了它的结果。”[4]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的精神鼓舞下,即使身处艰难困苦的南方游击战争环境,仍坚持与国民党军阀展开“长期苦斗”。从中也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国民党军队的“长期苦斗”中始终坚持革命的红旗在南方游击区高高飘扬,革命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在中央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前夕,中央革命根据地设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任命项英担任中央分局书记和中央军区司令兼政委,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陈毅担任中央办事处主任。但当时“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出于军事保密的考虑,作出战略转移决定后没有向党的领导干部说明情况,甚至当时身为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的陈毅也不知道[3]。这严重影响了游击战争初期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项英指出:“党的工作,在组织上虽有相当的布置,但党的政治动员在开始是非常不够,主要是没有明确的指出当时整个斗争的前途,没有更具体的实际的迎接新的斗争的教育。党的秘密工作的准备十分不够,不能提高全党对于坚持斗争的信心。”[2]这就助长了当时党内失败的情绪。在一些党员干部看来,中央苏区的失败比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更严重。大革命失败虽然很惨重,但共产党的政治威信却在人民心中大大地提高。而这次失败,“把一个好端端的苏维埃共和国葬送了”,希望在于长征的红军主力,但红军究竟到了哪里,“一点消息也得不到”[3]。此外,经过长期游击战争的游击队存在着很重的游击主义的习气。游击主义发展的结果,使土匪主义的倾向易于发生。可见,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解决红军游击队能否坚持下去、怎样坚持下去、坚持下去究竟有没有前途等问题。这些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游击战中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全党全军坚持斗争的信心。
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南方游击区在敌人残酷的长期进攻中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发展,红军能避免走上脱离党而成为土匪的危险,革命的营垒能得到巩固,这些都与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而要发挥党对游击战争的领导作用,就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党的建设。陈毅指出:“我们共产党的组织,是有政治目的的、有斗争口号的。我们领导机关、负责人和上上下下的许多共产党员,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任何时候都保持共产党员的阶级立场,保持共产党的作风,不使我们的政治面貌受到损害。”[1]为保持党员的无产阶级立场,保持党的工作作风,实现党的政治目的,中国共产党主要开展了以下建设:一是及时进行党的组织重建工作。由于敌人“清剿”,党的组织经常遭到破坏,党的一些领导人或牺牲或叛逃。因此,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首要的任务是要整顿或重建党的组织。各个游击区根据当时各自的情况,先后重建或调整了省委、临时省委、特委或军政委员会等统一的领导机构。在游击区内分别设置了中心县委和县委、中心区委和区委,并相应地组建党的基层组织,从上而下形成了党的统一领导系统。如中共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游击区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及时成立。他们以棋盘山为中心,成立了茶(陵)攸(县)莲(花)中心县委。湘南游击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湘粤赣游击队部分领导成员牺牲、叛逃,各地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后,及时组建新的特委,迅速恢复基层党组织,并针对游击区分散的特点,恢复、建立了各地中心县委(工委),从而较好地加强了党的组织领导。简言之,虽然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多数根据地党组织在领导游击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终究实现了适应游击战争斗争环境的领导,为持久地坚持艰苦卓绝游击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二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陈毅说:“打游击,不是为了逃命,不是消极的保存,而是为了发展。而要真正保存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发展,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目标,深入人心的战斗口号,插一杆红旗在山上。这样做,可以让群众听到共产党的声音,看到共产党的力量,从而能更好地动员和团结群众。游击队的大旗,无论如何不能倒。大旗倒了,就完全变成地下工作了。地下工作不能少,但我们无论如何要保持红军游击。”[3]早在红军主力转移时,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地表达党的主张,态度鲜明地保证党的政治旗帜不能倒。1934年11月,陈毅和梁伯台就以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和副主任的名义,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对白军士兵进行宣传。转入游击战后,中国共产党在极危险的环境里,仍坚持以党的名义、游击队的名义,对重大政治事件发表宣言,表明态度,及时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揭露敌人,教育群众,扩大政治影响。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之后,游击区的中国共产党以赣粤边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名义,发表了《为日本侵占华北告群众书》《告士兵书》等宣言和其他标语、传单。“两广事变”后,游击区的中国共产党以游击队名义发表了《为两广事变告群众书》。通过这些宣传品,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宣传,鼓舞和指导了广大军民的斗争,也粉碎了国民党散布的关于红军游击队已经垮掉的谣言。1935年4月项英、陈毅等领导部队从油山到北山后,在油山脚下的长岭召开了一次军政干部的全体会议。长岭会议在正确分析中国革命斗争形势后,指出:“反对一切悲观失望”,“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完全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取消主义,我们要坚决的进行游击,为恢复苏区而斗争”[2],有力地反击了盲动主义和悲观失望情绪。
在党的领导下,各游击队制定适合自己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原则。在长岭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高潮”的战略方针,确定了游击战争的任务、行动方针、指导思想及斗争策略,统一了思想。闽赣边红军游击队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不是盲目地有仗就打,而是有目的地打仗;要打能扩大政治影响的仗,打能发动群众的仗,打能得到物资补充的仗;不打硬仗,而是‘赚钱就来,赔本不干’,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3]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确立了闽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胜利的游击战争。军事上粉碎敌人的‘清剿’,保存有生力量,锻炼现有部队;政治上保持党的旗帜,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关系;组织上保持党的纯洁性、战斗性,保证各地领导骨干的安全与团结。”[4]湘赣临时特委成立后领导确定了“以武功山为依托,以四周其他山为回旋之地,开展隐秘的、分散的、群众性的、灵活机动的”[4]游击战争方针;发布了《告群众书》,向人民群众宣告:“省委和它领导的游击队任何时候都不会离开边区,它是任何人也消灭不了的”[4],从而坚定了游击区军民的革命信念。陈丕显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中这样说:“在粉碎敌人搜山封坑的斗争中,我们游击队员固然能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困难;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最根本的还是由于我们游击队员对党始终怀有坚强的信念,并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3]总体来说,各游击区的党组织能够根据党的纲领和策略原则,独立自主地领导部队和群众,坚持和发展革命斗争,从而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
在南方恶劣的游击战争环境和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党内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叛变事件的发生。为了分化、瓦解各游击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国民党无所不用:一是用重金悬赏通缉各游击区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二是先后颁发了《自新自首条例》《共产党人自首办法》《招抚工作纲要》《招抚赤匪投诚办法》等“招抚”条例和办法。他们不惜用金钱和高官厚禄等手段引诱革命队伍中意志薄弱者投降、叛变;三是在游击区周围设立“招抚”机关、“自新事务所”等,给叛徒进行各种“招抚”提供方便。虽然广大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游击队员在残酷的斗争环境和敌人“瓦解”诱降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立场,但仍有一些投机分子和意志不坚定者经不起革命低潮的考验,相继变节成叛徒。这些人叛变后,给革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他们通过打入革命队伍,或通过写信等手段,诱迫红军游击队和党组织中的动摇分子,以达到分化、瓦解红军游击队和共产党组织的企图。可见,这种危害一方面直接影响党和红军当时的斗争,如叛变后即带敌人进攻;另一方面间接影响党和红军内部的巩固。对这种叛变的原因,中共中央分局及时分析了自己的原因。项英指出:“①最主要的是政治动摇。只见眼前的严重现象,没有看见整个革命形势的发展,……认为革命无希望。”“②由于个人主义的发展不能牺牲自己来为革命,如是就不能吃苦耐劳,尤其是许多干部当未被敌人捉着时表现很坚决斗争,到被捉后就实行叛变。还有一种尤其生活腐化,把革命意志消磨和丧失,而在斗争环境到来就实行叛变逃跑,以图个人出路。”[2]由此推之,如何纯洁和巩固党的队伍,成为游击区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解决的又一紧迫而极重要的课题。
南方游击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开展反叛逃的斗争与加强党的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一是在反叛徒斗争中进行革命气节和革命前途教育。早在1934年12月游击战争初期,中央政府办事处的紧急命令就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应以坚决的手段”[4]来击杀革命叛徒。同时,各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内部积极开展革命气节和革命前途的教育。谢然之(中央政府办事处秘书长)叛变后,贺昌(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立刻指示李翔梧(宣传部部长)写一篇《给叛徒们以无情打击》的社论,发表在《红色中华》上,毫不留情地批判叛徒们的恶行。陈洪时(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叛变后,湘赣苏维埃主席谭余保及时召开干部会议,他指出:“革命不会失败的,总有一天会胜利!走掉了一个陈洪时,一个谭富英,但湘赣的红旗绝不会倒。”[5]并提出战斗的口号:“不怕死,不动摇,执行党的方针,紧紧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到底。胜利必属我们!”[4]朱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叛变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组织了专门捕杀朱森“打狗队”。同时政治部主任方方及时召集会议批判叛徒,他说:“朱匪的叛变对于我们诚然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是阶级的队伍,人民的战士;苏维埃养大了我们,我们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点血!”“他的叛变,就是腐化与怕死的集中表现,只要我们更团结,更依靠农民,更灵活、刻苦地战斗,我们一定可以活捉朱匪来审判的。”[5]李德胜(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叛变后,中共闽北分区委开展了对李德胜的批判,分区委书记黄道还亲自为部队编写了一首《骂李德胜歌》:“背叛革命去投敌”“真可耻”,号召革命同志“参加革命要坚决”“任何艰苦不变心”,“为着工农的利益,不顾一切的牺牲。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5]1936年项英亲自编写了《关于反叛徒斗争讨论大纲》,从理论上深刻分析了叛徒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末路后,指出:“必须在党内、游击队内、群众组织内随时洗刷混入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以巩固革命组织”;“必须在党内开展反对对于革命动摇的斗争,开展党内与群众团体中的思想斗争,提高无产阶级的警觉性”;“必须发扬为革命坚决斗争与牺牲的精神。”[4]经过反叛徒的教育,部队树立了以革命为荣、以叛逃为耻的观念,更加坚定革命的信念。二是靠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来巩固革命队伍。在恶劣的游击战争环境下,有的人动摇、逃跑,甚至叛变投敌。为了纯洁和巩固革命队伍,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对于那些危害革命的叛徒坚决实行镇压,另一方面主张靠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来巩固内部。1934年12月中央军区政治部发布的《巩固我们的部队》指出:“巩固部队是粉碎敌人‘清剿’中的重要任务。”因此,每一个红色战士,“都要有坚定的胜利信心,团结一致的意志”,“要同那些悲观失望恐慌动摇逃跑退却的分子作斗争”[4]。项英经常在党组织和游击队内部进行革命形势教育,他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虽被失掉,但红军主力的存在和游击战争的进行,必将推动新的形势的到来,中国革命正在新的条件下向前发展,那种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的悲观情绪是错误的。”[3]陈毅认为,对一些没有经过艰苦锻炼、思想产生动摇的战士要采取说服教育。他说:“革命是艰苦的。现在革命处于低潮是比较艰苦一点,等局势转变以后,就会好一些。我们在这里不是为了逃命,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我们现在吃苦是为了换得全国的解放。”[1]他还在一次报告中特别强调说:“目前南方的游击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候,打死、饿死、病死,随时都有可能。在革命紧要关头,少数人动摇叛变并不奇怪,真正革命的同志要坚定信心。能坚持到底的,是将来革命的骨干。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3]游击战争期间,只要国民党军队不“剿”,中国共产党就组织战士们学政治、学文化、学军事、学理论,甚至自编政治教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搞民主生活。政治思想上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敌人情况及其所散布的欺骗宣传,怎样认识群众,为什么能坚持斗争,为什么不是土匪,穷人为什么会穷,土地为什么会变成地主的,穷人能不能翻身,要用什么办法才能翻身,叛徒有无出路,结局如何,当时群众生活与苏维埃时期的对照。教学方法是集中上课少,分组讨论多。讨论中特别着重于打破“发财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指出如何坚持斗争,斗争为什么是有出路的(例如因为地主少,群众多等)[4]。这样的教育,使部队坚定了革命信心和斗争决心。通过反叛徒斗争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从政治上坚定动摇分子,尽力克服叛逃这一现象,从而打击叛徒,纯洁和巩固革命队伍,坚定理想信念。
在党的领导下,南方红军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坚定理想信念,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指出:“在南方各游击区——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成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6]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新时代新环境来看,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的经验具有当时的时代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闪耀着智慧之光,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理想信念不是停留在理论、精神和观念上,而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和具体实践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现实生活和斗争中,实际履行和实践自己所相信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真理,并要求在任何环境下坚持一贯的行动,就是毛泽东认为的“革命的彻底性。”[6]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游击战争环境出发,与国民党军阀展开激烈的斗争。在斗争实践中,党实现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保持了在南方的许多革命战略支点,并把这种革命斗争实践转化成坚定理想信念的资源。许多党员干部、红军指战员在斗争中明确了要把革命目的变成他们终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的政治思想和斗争信念,即使身处南方游击战争的恶劣环境也矢志不移。三年游击战争中,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灵活机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充分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者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最大的现实。这已经是明确的、公认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以中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出发点,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融入当代中国的实践过程之中,使之转化成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人民不但亲身感受着这一共同理想,而且在为这一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由于实现了前两个战略步骤,人民的信心增强,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7]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习近平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8]这就要求把理想信念内化为心,外化于行,把高远的志向与踏实的工作态度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从理想信念视角看中国共产党,其本身就是具有共同共产主义理想的组织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三年游击战争艰难环境下还能保存革命在南方的战略支点,根本的一条就是“有很好的党”[6]的领导。南方游击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党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对领导游击战争、坚定理想信念来说起领导和示范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领导者和示范者,党自身的形象和状况直接关系到理想信念的状况和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阶段,也要清醒地看到世情、国情和党情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党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担当起历史和人民所赋予的重托。因此,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使党永远保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光辉形象。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要注重提升政治能力,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纪律,把政治建设融入党和国家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中去,从而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在思想建设方面,首要的是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7]。在组织建设方面,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堡垒,每一个党员都应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从而在共同理想的联结下体现出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在作风建设方面,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8]。干部好作风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信仰。在纪律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一系列党内规范和制度,形成了全面践行理想信念比较完整的自我约束体系,其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突出了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从而有力保证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在制度建设方面,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用理想信念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确保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同心同行,有力地为共同理想和目标奋斗;“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真正体现理想信念的示范作用;“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贯彻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在从严治党中坚定理想信念[9]。实践证明,党的全面建设对加强和提高党的领导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有积极的作用。
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离不开宣传和教育;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教育。在南方游击战争环境里,面对党内出现的叛徒及恶劣战争环境下党和红军内部产生的悲观情绪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主要应加紧对广大红军指战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常常利用战争间隙,创造条件对广大红军游击指战员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巩固了党的队伍。
当前,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党内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松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等。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10]可见,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8]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我们既要注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效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共产主义者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