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的四重境界

2021-12-06 12:15汪韻青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汪韻青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的四重境界,即文本解读定“议”题、精准把握寻“议”境,情境创设引发“议”、拨云散雾入“议”境,议问结合深入“议”、以问牵引审“议”境,序列活动高效“议”、心之所适悟“议”境,可顺利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而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通过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来实现。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把握文本解读、情境创设、议问结合和序列活动四个关键环节,可有效预设“议”题,进而引发“议”、深入“议”、高效“议”,彰显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色,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一、文本解读定“议题”,精准把握寻“议”境

“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1]议题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议什么”“如何设计议题”“依据是什么”,这就关乎议题的政治立场、价值判断等大问题,而这些大问题就蕴含在教材文本之中。只有紧紧围绕课标来解读教材文本,才能坚定议题的政治立场,培育政治认同。

(一)把握单元主题,统筹教学议题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新教材”)教材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大主题,由几个单元(小主题)组成。围绕小主题,每个单元中都细分了具体课题(即专题),使整个单元成了一个内部排列有序、具有优化取向的系统。单元主题,往往以教学任务或核心概念的形式总控每个议题。因此,如果把每一堂课当成孤立课时,则无法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只有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实施议题式教学,才能让单元教学内部的每个课堂教学由“一根线”贯穿,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的最优目标。面对新教材的重新编排,我们可以按照“系统—要素”的单元设计思路,通过研读单元序言和课前导读,厘清教学任务和核心概念,逐步分解并过渡到具体教学议题,进而产生系统整合效应。

例如,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包含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其根本任务是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第二课包含了革命和建设阶段的时间线索;第三课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时间线索;第四课从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出发。四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线索和历史进程。因此,在综合探究“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处理好第一课与后面三课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建设发展的角度,处理好后面三课的“中国站起来”“中国富起來”和“中国强起来”之间的议题关系。

(二)理顺“课”与“框”,整合教学议题

“课”和“框”是组成教材文本的基本单位,一般而言,小“课题”或大“框题”就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正文的结构、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辅助文本的编排,都是围绕着“课题”和“框题”展开的,“框题”是引导教学活动开展的主方向。“课题”和“框题”的表述一般都简洁明了,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紧紧围绕“课题”或“框题”中的关键词,把关键词前后的省略部分补充完整,或者把关键词具体展开,教学“议题”便能确定下来了。

例如,解读新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该课题下面包含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框题。我们在进行议题预设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关键词“生产资料所有制”,将其补充完整,则是“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怎样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由此,可以根据地域情况,预设本课的教学主议题“杭州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何去何从”,并设计如下三个子议题:

子议题一“杭州交通我来荐——现实篇”。通过学生推荐的交通工具归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同时,通过对支持这些交通工具发展的主体的认识,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子议题二“杭州交通我畅想——筑梦篇”。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为接下来的经济制度深入分析做好铺垫。

子议题三“杭州交通我建设——圆梦篇”。通过各小组代表的发言,总结归纳,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议题设计的目的是:(1)让学生从各自体会较深的方面进行阐述,体会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特点;(2)让学生区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我国当前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措施。

(三)研读课时内容,精准教学议题

在确定主议题和子议题前,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专题学习、资料查阅等方式,对教材中出现的易混淆概念、新名词、难点等进行梳理,使议题在描述时能更加精准,并使抛出的“可以议、值得议”的主题更具有导向性,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课题内容。例如,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就要先厘清“新发展阶段”与“初级阶段”的关系、“新时代”与“初级阶段”的关系、“新时代”从哪里开始并走向哪里等难点,以及何谓“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然后才能确定三个子议题,即“新时代的中国之变”“新时代的中国之惑”“新时代的中国之梦”,从而精准解释“何谓新时代”“为何进入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具体内容,实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二、情境创设引发“议”,拨云散雾入“议”境

(一)物尽其用再开发,辅助文增强说服力

1.详略处理要得当

新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本,都是围绕着“课题”和“框题”展开教学的,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知识点之间承上启下、深化拓展的作用,虽不能与教学内容画等号,但是将其应用于教学却很有必要。在情境创设中运用辅助文本,我们必须明确辅助文本的作用,清楚哪些是一定要用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不是每句名人名言、各家观点都要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讲解,也不是每个探究活动都要详尽展开,我们可以选用、精用。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课中,有10个“探究与分享”,学生可以对2、4、6、9这四个“探究与分享”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情境创设再加工,如利用好第4个“探究与分享”中的“小南瓜”案例。但是本课的“国民经济相关链接”却是一定要理清的,学生须通过辨析比较,掌握“涉及国有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企业和资源”这一内容。

2.时政热点要活用

新教材中的素材基本具有科学性,但部分素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例如,《经济与社会》中的部分呈现客观数据的“探究与分享”,基本只是呈现2017年之前的内容。此外,教材中的素材比较理论化、书面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当下的时政热点融入素材,如从“疫情之下的口罩江湖”探讨“市场如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等。对素材加以补充和增色,能使课堂探究更具时效性和生活性。

(二)关注实际体验,文本知识生活化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实感悟,即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所触动,进而用心去感悟。在选材过程中,选取一些离学生生活近、学生亲身体验过或耳熟能详的例子,如“从‘改革开放40年来余杭面貌的变化感悟‘改革开放的意义”等,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产生说出自己想法的冲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杭州交通建设的现在和未来”议题引入课堂,预设生活情境“谁支持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结合教学知识体系与实际生活的具体内容,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构建合作交流、自主思考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杭州交通建设”这一议题将会随着序列问题这条“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慢慢深入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悟政治生活,提升政治素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增强情境感受

巧妙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难点知识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框架立体化,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中一家人猎取鸵鸟蛋的片段,学生在观赏过程中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一家人合力”“一家人分享”“取蛋难度大”“分蛋的顺序”等关键信息,并以此解决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生活基本单位这一串问题,从而使这部分知识简单明了。

三、议问结合深入“议”,以问牵引审“议”境

在议题式教学设计中,需要以递进式的问题串联起议题的话题。问题是推进课堂教学的牵引线,它是从议题中细化而来的,并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如何在课堂中围绕议题生成课堂资源?将这些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课堂思考的资源用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核心素养能否落地。学生的疑问和见解、师生的互动和共鸣,都应围绕序列问题的探讨而产生,并以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为目标。

(一)问中有议,议问结合

围绕议题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之间要有梯度、有挑战,问题要为议题服务,教师要合理设问,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话说、想要说,还要尽可能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水平。因此“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不是议题,而“美丽杭州——当前杭州发展国际化目标的优势在哪里”等才是议题,问议须融合。

(二)生活逻辑,理论关切

将陈述式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基于生活情境的序列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以提升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也是学生在高中思政课中培育科学精神、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途径。例如,围绕上文《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中设置的“子议题二‘杭州交通我畅想——筑梦篇”,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

(1)大胆畅想你们心中未来理想的杭州交通会有哪些大发展?(2)為了实现我们心中未来杭州交通的梦想,我们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需要做出哪些努力?(3)各代表选择该投资项目的优势是什么,其他投资商的劣势又在哪里?

四、序列活动高效“议”,心之所适悟“议”境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2]因此,议题式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能否有效实施,设计和开展“序列化的活动”和“可测评的活动”是关键,它们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提升其公共参与能力。

(一)生本意识建课堂

活动材料的选取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进入课堂活动的状态。组织活动的材料如果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学生面对具有现实意义且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问题时,才会想要说、有话说,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顺其自然、层层深入。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且具有教学价值的事件,如时政热点、民生焦点等,都可以成为高中思政课的“教材”。例如,“杭州西站的规划与建设如何在杭州国际化未来城市发展中成为辐射点”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社会热点,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就能生成课堂资源,并回归教材,从而让学生体悟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活动开展归本真

判定活动开展是否有意义、效果如何的标准,不是看课堂有多热闹,而是要看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应是在情境下开展有效“议”活动,情境应为“议”服务,不可为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而忽视活动开展的初心。序列化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传递层层深入的教学内容,因此,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之间也要有清晰的线索。如此,活动开展才能归于本真。

例如,上文《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中设置的三个子议题,议题一、二是铺垫,议题三是序列化活动中的“主活动”,通过之前的探讨和畅想,进行“论证与启示”,并总结归纳。其中,“主活动”用以解决“怎样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问题,而串起三个活动的线索就是主议题“杭州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何去何从”。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而展开,是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其中,教材文本解读是基础,情境创设是条件,议问结合是关键,序列活动是动力。把握好这四个环节的议题式教学,就能实现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笔者相信,议题式教学必将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19):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1-42.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