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发展初探

2021-12-06 12:08黄楠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黄楠

摘    要:立德树人是课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务,而从“三维目标”中改进、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建立了内在的联系。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的影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对课堂的导向作用。因此,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结合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发展过程,能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作用,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推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

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人的终身全面发展”为核心,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国家,以小见大,突出强调培养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伴的协调合作性、社会的实践创新性等能力。其在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具体化就构成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目前,教育部基于核心素养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和新教材已上线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有曲折也有收获。例如,新型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有效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等备受关注,而作为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教学目标,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目标,之前三维目标的表达是否合理,涉及思想政治学科独特知识的学科核心素养又有何进步之处,这些疑惑都激发我们去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制定、实施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来思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与发展,以求进一步发挥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研究而提出的。从一开始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再到现在细化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的学生本位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概括到实践探索的过程。

核心素养是基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其培养内容涵盖从个体情感到国家发展,以及从基础知识、学习生活到培养责任感与应用实践的综合性素养。它是人的终身学习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就核心素养的定义而言,其培育有两个关键因素,即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核心素养展开深入研究,可发现其包含三个统一。首先,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个体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象是所有人,是对所有人的普遍要求,但在体现普遍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个体的特殊性,如“个人的性格修养”“个体的自主发展”的提出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其次,核心素养强调的是适应性和生长性相统一。在核心素养的定义中,就说明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词是适应,并且核心素养贯穿于教育各阶段始终,需要不同教育阶段的长期培养,在长期培养中与教育融合,既促进教育发展,又完善自身生长。最后,核心素养在知识创新方面,强调复合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在知识结构上,应该同时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专业背景,在综合能力方面,应该同时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多领域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素养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表现,是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获得的自身发展的素养,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内容后获得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后形成的意志、理想、信仰的综合体,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而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则在于我们对素养的理解。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重在“养”,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追求的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在特定的课堂教育环境中,将教学目标和内容渗透进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有效指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类问题,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进一步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色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可以遵循“先提炼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要素,再将所提炼的要素融合”的思路来概括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从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4中单独抽取出来并组装的,而是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融合必修1~4的精华提炼而来的。因此,由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知识上相互联系,在情感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比如,在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安排“小组讨论并辨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区别”活动,不仅能够在讨论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议题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所以上述所列举的哲学活动,不是单独一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是多种学科核心素养的交互作用。

这表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基于核心素养,关注其对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二是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属性,发挥其对本学科学习的助益。

二、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定位

在《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但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是在教育的大概念下具有普适性的抽象概念,而根据上文对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訴求的叙述,核心素养并不完全适用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随之诞生。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新教材的编撰、三维目标表述偏差的提出、议题式教学设计的试行等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从传统的“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随着教育发展进步,越来越推崇由“知识学习”向“内容理解”,再向“迁移应用”,进而向“实践创新”的提升。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无疑是对之前“双基”目标的一次突破,改革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与内容的偏重,加强了对知识应用与情感培养的思考。然而,三维目标看似是形式完美的目标陈述,实则只是囿于三种目标的分类阐述,看似三位一体,实则相互割裂,并且由于没有深入挖掘“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以及该“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背后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所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无法层层推进来体现教学目标,无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因而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表述不是根据“知识、方法、情感”三大领域去阐述的,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提炼了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浓缩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项具体内容。具体展开来讲,“政治认同”的提出迎合时代特征,关乎学生的政治导向和理想信念的培养,为其余三个核心素养贴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签;“科学精神”则伴随自然科学的诞生,以创新为核心诉求,就内容而言涉及思想政治的学科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达成其余三个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涉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公民了解法律常识、维护自身权益,为“公共参与”奠定基础,为“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提供依据;“公共参与”则渗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小组讨论中,从学校交往延伸到社会参与,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密不可分。

李艺等人[2]对核心素养三层架构进行了研究。第一层是“双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第二层是“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第三层是“学科思维”,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结合他们的研究,可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双基”层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层承上启下,“学科思维”层作为灵魂起支撑升华的作用。相比“三维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更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灵活性。所以,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由知识的理解到迁移,最后到创新与应用的逐步升华。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定位不仅着眼于思想政治学科特色,依循“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课程的精华,还参照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使其逻辑结构具有连贯性,各内容之间具有关联性,从学科基础知识出发,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科思维,为个人从应用到创新奠定基础。

三、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展望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三层架构,是学科知识从理解学习,到迁移应用,再到创新实践的三级教学目标。但由于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升学考试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基本上围绕“知识与技能”开展教学,从而导致“三维目标”的偏差与缺失。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立意更高,极具思想政治学科的特色,是知识理解、迁移、创新的升华。因此,基于課程与教学目标3.0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发展将倾向于用课程思维来引领

在之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倾向于根据教材内容规划教学任务,把教材当作“圣经”,过于相信教材,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思维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并没有思考教材编写背后的深层含义,成了一个讲述教材的“机器”,并且认为教材的编写或修订是专家的事,于是成为教材编写或修订的看客,从而使得教学目标虽准确但呆板。

而随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出现,教师明晰了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翻译教材、补充教材、创新教材,把教材内容作为众多要讲述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案例,探究、追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与意义,要将思维从教学思维转化为课程思维,并用课程思维引领教学目标。比如,通过对“科学精神:学生通过所设置议题的引导,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定位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选择正确的就业道路”这一目标描述的解读,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知识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丰富、精准。

所以,教学目标发展将倾向于用课程思维来引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将“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嵌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层,思考、挖掘特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几个层面。

(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发展仍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

就教学目标发展的现阶段而言,学科核心素养是最能体现时代性与学科性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规定着教学目标性质的方向,只有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并且,学科核心素养提炼了本学科的要素,每个要素的内涵的表达既包括学科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包括基本概念和情感价值,都是指向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表现。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为例,政治认同的关键要素有道路、制度、价值观,内涵表达中既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认可和赞同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和情感价值,又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学科特色和时代价值。

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最新教育改革提议。而国外教育也一直重视终身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注重人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国内外的教育大环境下,我国将继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把握不同学情和需要,对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深化。

(三)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要使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相结合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逐步上升为“学生本位”的转变,并且三者并非简单的否定和替代关系,而是在辩证否定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的理解到迁移,最后到创新与应用,是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是课程育人的最终方向。而三维目标虽然在之前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三维目标的总体架构还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三维目标应该成为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比如,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的目标表述,“在政治认同方面,通过对劳动和就业意义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爱岗敬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下,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结合的。

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在用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学科知识的同时,借用三维目标的框架,做到从学习基础知识到了解知识生成的过程与方法,再到学会运用,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更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渗透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从孤立分散走向整合具体,从高度概括变为针对学科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描述,使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在具有逻辑性的同时兼具学科特色。但是,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来说,除了教学目标本身的特点,还需要关注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代性特点,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注入时代性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创设正确的政治舆论环境,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

比如,在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除了讲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如劳动生产与经营、投资理财和收入分配等,还阐述了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补充,更加强调“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因此,为了使思想政治课更好地与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在《经济与社会》教学中,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起点的教学目标在描述四个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应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以《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在科学精神方面可表述为“学生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含义,学会辨析各种经济成分,并搜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经济观,明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的历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洪流”。这一教学目标,不仅描述了《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一课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还注入了时代因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7):4.

[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21.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