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奕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作为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公共基础理论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核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一直是高校学生健康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必须立足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法适时调整并与时革新,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才能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开拓进取的人生观及客观求是的价值观,使他们能更快地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1.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4)加强信息沟通。强化信息搜集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中应用。可以建立价格信息数据库,或以往设计方案的数据库,并进行整理分析、定期汇总,通过网络进行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使工程造价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道路。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一直是高校公共必修政治基础课。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相关部门作了系列改革和体系调整,一定程度解决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校课堂中,仍有少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不感兴趣,不仅认为这些学科“假、大、空”,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低,毫无实际意义,还觉得这些学科枯燥乏味、教学方式不生动、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低。因而,学生怠于将精力投入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之中,甚至有的学生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出现了抵触情绪,造成学生的学习态度敷衍了事、学习方法简单粗暴,无法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1]。
2.高校学生理论素养较差
从理论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素养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新时代背景之下,过渡聚焦于经济、物质以及技术等层面,往往忽略了学生理论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忽视,源于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学生群体里存在的追求品牌、享受当下、贪图安逸、沉迷游戏、消极堕落等不良思想行为,体现了人文概念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和缺失。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在方法论上的创新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广大学生步入高校,就会脱离“两点一线”简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接触更多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现象,由于对生活以及整个世界缺乏科学透彻的认知,学生会感到好奇而迷茫。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的作用下,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对学生世界观、生活观的确立都产生了一定干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尤其是“自由主义”,更是冲击和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学生中的地位,使得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建构不完善。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道德素养的基本构件,是强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的基本理论。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高度进一步跃升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背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高度,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成长足迹中必然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对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也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能使其在未来发展中更具远见卓识,也能使其以更高的思想高度审视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能使其理想和信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要根据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目标,针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完善保证施工技术的落实,把控和协调施工技术难点,规避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为基础,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有理想、有信念的新生人才。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中的中流砥柱,不仅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也要充满十足的活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新时代大学生才有责任、有能力担负起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要求广大新时代大学生要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棒,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技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思政课程作为一门以促进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思政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良好价值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大学生政治思维,促进其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利于大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3]。因此,中国高校始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学习和更新马克思主体理论思想,始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宗旨和重要目标。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合并甲状腺癌罕有报道,现就我院1例同时性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并甲状腺癌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回顾。
3.高校学生价值观体系建构不完善
成立于1929年的中国营造学社标志了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自己的古代建筑史研究之发端[1]。而后1981祁英涛先生所著《怎样鉴定古建筑》,提出了“两查两比五定”的古建筑鉴定原则,建构了目前通行的我国文物建筑的年代谱系和宏观发展规律[2],沿用至今。但该著作也具有其局限性——忽略了地域性对乡土建筑营造方式的影响,故本文试图以“两查两比五定”为行文结构,辨析旌义坊的建造年代,探讨乡土建筑的断代问题。
1.创新教学媒介,提升教学实效
随着多媒体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就显得越发低效,被动获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从一定层面来讲,学生在尚未完全认知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前很难对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加之教科书部分内容的设计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程度较低,如果教学方法陈旧,就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有必要适时推出马克思主义电子版本教材,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有机结合、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互相补充。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推送一些优质的教育视频、在线读物、成果展示等资料,丰富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提高教学素材的有效供给和可选择性,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5]。同时,通过网络连线,师生之间可以针对意见分歧、焦点问题、个人见解等开展深入讨论,在高效交流和沟通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领悟。高校还可以组织大学思政课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更新大学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另外,大学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QQ、钉钉等各种社交软件,搭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制作、收集和分享个性化的学习资料,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活泼丰富,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更加高质高效。
3.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自我理想进一步实现
网络技术与信息手段的日新月异,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意识,与当下全新的教学环境相适应,不断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转变教学理念:从计划到实施,转变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模式,实现让学生自主组织;由静态至动态,改变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模式,实现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由真实至虚拟[4],改变课堂和教室学习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随时学、随处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要对教学新方法积极进行探索,教学模式要由原来的填鸭式变为师生双向互动,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具备角色转变意识,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关系进行教学,做到教学相长,切不可停留在传统的“教师一言堂”。
(1)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基于无障碍虚拟空间的创设,新媒体让信息交流变得更为顺畅、便捷,学生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充分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来讲,网络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媒介与必备工具。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基于新媒体利用的教学方法更为高效。这就要求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2)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一味地、单方面机械输出是传统教学模式经常出现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的互动与有效沟通严重缺失。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居高临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地位的不平等极易导致教师的观点难以被真正理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室里仅是盲目接受,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能及时提出,更不能予以反驳。而一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生所理解的出现偏差,却不能及时进行反馈与讨论,其错误观念也就难以得到纠正。在全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扭转了这一局面,学生对任何信息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探讨,教师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很难再出现。
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我也承认,在爱里使劲儿表现也是一种需求。这不算什么。我的一个朋友讨厌一切带毛的东西,讨厌的程度是家里人连件裘皮大衣都没有,可他女朋友就是爱狗,这样的相爱让他必须接受身上有毛的狗和身上粘有狗毛的女朋友。有一天,我看到他带着狗出来遛弯儿,目光淡定从容,他笑笑说:“这有什么办法!”他还顺手把狗身上粘的树叶摘下去。所以,我的意思是,你为她做一些你之前很排斥的事情,也是一种使劲儿的表现。
为保证西侧就诊人流能快速过街,且减少医疗中心的大明路路口拥堵,影响急救车流的进出。初步方案为在维持原大明路双向六车道的断面布置的同时,将大明路和永乐路路口从灯控路口改成右进右出路口,即大明路路口用中分带封闭隔断。另外,在路口的南侧新增一个地下通道,通道有出口直通医疗中心地下空间。见图3。
总之,基于互联网的利用,师生之间的有效联系与实时沟通能够得到保障,高校师生能够平等地交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
“填鸭式”是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教师始终因掌握着信息优势而居高临下,师生关系根本无互动可言,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消极输入的状态。平等对话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极难实现,极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经常出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现象,厌学、逃课现象严重。单方面灌输不是真正的教学,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运用典型而生动的事例进行理论教学。有一点要着重指出,那就是基于案例使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这是一种基于真实案例分析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教学有助于吸引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让学习活动得到更好的开展。同时,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此外,学生的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达观点以及评估能力能够基于自我探讨而获得提升,然后,借助教师的有效指导而获取准确的结论,学习和实践相互间的距离就会因此而拉近。尊重科学与客观事实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际事例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激发。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客观事实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将丰富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让真实生活得以客观展现。总之,教学内容的创新,能够让具体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再显得空洞乏味。由此可见,其意义与价值是极其重要的。
同时,这种转变也影响了审美构成的建设。从嘉靖、万历时期文人曲家论争的走向来看,逐步由审美元素的多重并现、无序排列,渐渐走向以文辞、音律为核心的建构模式上。从这一流变的过程来看,元代至明初曲家所强调的北曲——正音的定位、杂剧——风教的关联、文人——雅正的文化想象等审美因素,在嘉靖、万历曲学系统中或呈消亡趋向,或在审美结构中趋于下降,逐步抬升的是文辞、音律所代表的艺术性要素的重要性。
4.创新表达方式,推动教学互动
在绿色思维下,可以反映出设计师的很多设计要点,在绿色理念下,以“绿色”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这个点的基础上,设计师们进行头脑风暴,将自己的新奇创意与简洁构想表现出来。一个好的绿色设计,除了之前提到的设计点,还要注重人性化设计,即注重产品能更好的满足个人的需要,包括功能更加完善,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舒适,外观更加美观等。
人们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在公共场合进行表达与交换,以及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就是语言。对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实现互动合作也离不开语言这个主要工具。语言使用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中,加强表达方式的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教育者来讲,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前要进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使用,这样才能把学习环境营造得更加生动愉悦而充满活力,促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言这种沟通手段极其高效而精准,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熟练运用。”[6]这也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教师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诸如,在进行抽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时,能够借助于图片影像或视频动画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这样,有趣的表达形式与语言组织让教学过程变得更为幽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很好的激发。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充满活力与情感,深入浅出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哲理表达出来,同时还要善于将著名的故事或者寓言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素材。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活动时,语言的使用切不可盲目,要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个性发展。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讲,通过系统学习和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获得科学的世界观、准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价值观。不断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持续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优质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永恒的追求。这要求教师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在教学艺术上力求做到灵活幽默,在授课技巧上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彰显理想信念和个人情感,展示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充满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才能使师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情感共鸣和彼此促进。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发展步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进行深入研究和重点把握,利用创新方法,把这些理论精髓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和不断认知,持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成长为有利于家庭、有利于校园、有利于社会的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