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型的思维形式与非形式思维的智慧之间的差异

2021-12-06 12:01尚杰
当代美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符号形式经验

尚杰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在您看来,智力型思维,也就是形式思维,和非形式思维,是可以通过培养或者说训练形成吗?

尚杰(以下简称“尚”):形式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它是数学、哲学、几何学。形式思维不是我们日常交谈、日常语言这样一种经验性的东西,它是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统一化的思维。比如说我们把万事万物概括为物质,物质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相当于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实际上是给事物定性的。比如数学的符号,x+y=z,这就是个形式思维。它是符号思维,符号、语言、逻辑都是同义词,这就是形式思维。这种思维当然是超越原始思维、原始经验的,它是要经过培养的,因为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能力,思维的创造能力。既然是创造,人类原本有这种潜能,但它需要自己发挥出来、创造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培养的。而非形式思维为什么更重要?我在主题演讲中谈到直觉,就是我们中国人通常说的灵感或者悟性,它是一种假设和推测的能力,或者想象力。它之所以比形式思维重要,因为它创造出形式思维,比如说数学符号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那人凭什么创造出来数学符号呢?是通过一种抽象的想象力,但是这种想象力不是已经形成了形式系统的形式思维。

当:非形式思维可能有很多不为人把握之处。

尚:一开始它可能是随机的,或者说灵感型的,灵机一动。几何学是典型的形式思维,然而几何学确实有一个经验性的起源,一定有第一个人灵机一动,产生了这种念头,这个灵机一动念头的发起点,它既是形式的也是非形式的。在某种意义上,非形式思维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天赋,刚才我说的形式思维是一种创造的结果,但是非形式思维是创造的原因,非形式思维诞生了形式思维,所以先于它。

当:在您看来,形式思维和非形式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否有融合统一的可能性呢?

尚:传统的科学逻辑比如说数学演算,x+y=z,它才不管一个苹果、鸭梨是什么,它不管经验的存在,只管抽象的符号。在这个意义上,思维形式与经验是分开的。但是从我所研究的当代哲学角度来看,这样一种纯粹的形式只是我们人为的设想和假定,当然它可以成为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或者是数学系统、论证系统,和经验一点关系都没有。从哲学上来看,它已经天然地排斥了经验,但实际上它是不可能完全排斥经验的,因为人不是计算机,计算机是纯符号思维,所以它们是混在一起的。但是这种混在一起,一定要加以分析。数学家只关心形式,但是哲学家关心这个事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要谈它怎么发生的时候,就要把经验带进来,把经验、想象都混杂在一起,这既不是纯粹的经验,也不是纯粹的先验或者形式,它们是混在一起的。

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您提到两个东西是否融合,或者对立的时候,其实它们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尚:可以,就像我刚才说的,它们实际上是融合的,但逻辑和数学家们不太赞成这一点,因为这样就不严密了。但是哲学家一定要关注事情实际上的真实情形是什么,怎么发生的,情形是怎样的。使用它们时,一定是会混在一起的。就像我们说话的时候,有时候用概念说话,有时候用经验说话是一样的,概念和经验都是混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更重视内心的真实,它是真实的精神活动的实际现象。

当:AI是一种纯粹的机器语言,艺术家的创作又是一个很主观的过程。您觉得AI艺术的出现会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尚:我觉得智能机器对创作的影响,这是一个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其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因为艺术本身是一个个性的手工活动,它非常强调个性。艺术家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来使用,但这个工具也只能够创造出艺术效果而已。艺术效果最终取决于艺术家本人做出的选择,就像一种随机性、偶然性,大家虽然都借用这种工具,但是创造出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形式思维和艺术思维,本质上是存在冲突的,因为智能机器肯定是一种形式化的操作系统,而艺术是把艺术家的灵感体现出来,这样的灵感和智能工具的形式就出现了冲突和对抗,但是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艺术家得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磨合,才能适应或者是发现一种新的艺术创造形式。这是因为新事物会产生大量的问题。比如说复制的问题,因为机器会产生重复、复制性的东西,艺术家怎么来避免复制,因为一切复制的东西在艺术品位上都是低的。同样一幅作品,可以印刷,但印刷的就不值钱了。只有原版的东西才值钱。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艺术怎样跟科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但这个结合又是一种天然的冲突。艺术和科学融合还有一个危险性,可能让艺术的边界消解,如果电脑或者其中一方面的能力突出了,而另外一方面的能力和我们原来所理解的操作能力还不是一回事。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怎样辨别艺术家的水平高低?如果它完全是一种随机性,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当:所以说机器会带给艺术冲击,它可能会让艺术的一些属性或者说本质发生改变。

尚:这得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传统类型的艺术家会感到一些失落,因为他们不像年轻人能更快掌握新媒体的创作方法,他可能更熟悉传统的创作方式。另外一方面,凡是大趋势的发展都是没有办法阻挡的,既然没有办法阻挡,就一定会产生一种新的媒介,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是也会产生更多样化的艺术评价标准和机制,那么艺术评价标准就不再统一了。实际上艺术已经出现多样化了, 20世纪的艺术流派眼花缭乱,但传统是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是统一的,20世纪的艺术流派,例如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本身就不统一,这就是多样化。既然它不统一,这就跟哲学有关系了,评价标准不统一会带来对艺术评价标准的混乱。但是也不需要悲观,人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也在发生变化,刚开始毕加索画出来的画很少有人能接受,但你看现在外边都那么画了。人的审美能力就像人性一样也在变化,但是变化朝向什么方向,我们都不知道,未来是不可知的。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如果你知道了影片后面的情节,肯定觉得乏味了,结果也会变得乏味,只能在还不知道结果的过程中,不知道的状态下,才会产生趣味和审美的情绪。所以现在艺术所面临的有些不知所措的这种情况,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会产生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新的美术形式,或其他艺术形式,这会使一个老艺术家很不适。但是这不取决于个人意愿,这是一个潮流,我们只能去适应它。人类就是这样,在压力面前,在挑战面前去探讨新的可能性。为什么我看好艺术呢?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原创性的问题。科学指的是规则,规则是已经存在的,但艺术本身还处于无规则的状态。科学更依赖于前提,就是已有的,比如牛顿的理论关于宏观世界,量子力学关于微观世界,但是量子力学也必须面对牛顿的理论。科学更依赖于已有的、确定的、真理性的科学知识。但艺术就不一样了,艺术在这方面的依赖性比较弱。艺术不需要实证,它只要给人感官上的趣味和美感就可以了。所以艺术实际上就是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但你又不能说出刺激的原因。比如说我感到愉快,科学就要寻找原因,如果说不出原因,我就觉得这不是真理。但艺术可以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愉快,但是我已经愉快了,我不必说出那个根据,这就是艺术家的本事。

猜你喜欢
符号形式经验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