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2021-12-06 12:01罗江玫
当代美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师

罗江玫

最具权威的建筑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由世界级大师和事务所、慕名参观者组成,建筑界最盛大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成果前沿动向的展示平台,她所传递信息的专业性被世界公认为建筑发展的风向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实时抓住了反映各地区人类状况的积极面,因此她不仅得以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创造精神,能够深刻地表达人与生活的根本联系,还提出了解决思路,这是她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视为一册具有权威性甚至预测性的地缘政治和材料科学进展的观察指南来对待的原因。

1968年,欧美学生与工人阶层针对根据法西斯政府建立的包含建筑相关的一系列规则进行的声势浩大的讨伐,其中,充斥着浓厚的政治目的性,被纳入到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单元,也被放置到结构重建的计划中。为了将国际艺术展览从陷入到长期官僚化的危机中解脱,主办方认为建筑展需要通过与大众对话而非限于业内交流来实现,1974年,威尼斯双年展增设了建筑部,6年后,第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过去的呈现”为主题,在威尼斯主岛的兵工厂内为公众展示了红极一时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这次展览意为建筑历史承上启下,由于其特性区别于其他展品,第一届的展品都事先通过资料转化,以剧场的形式打造出沉浸式艺术体验。这种“建筑相关而非建筑”2,专业圈与大众层的重叠令展览在获得意料外成功的同时也拟定了其后建筑双年展的基本模式。随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利用建筑创造性的综合性不断完善建构方法论,虽然在前四届里,展览依然没有摆脱文化中心化的固式思维,直至1991年,策展人弗朗西斯(Francesco Dal Co,1945-)首次设置国家馆,打破了狭隘视角观展的局限。2000年起,展览将重心从建筑转向城市,主题“少一些审美,多一些道德”将聚焦引向对城市进化的反思中,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她的影响力超出了建筑界,这意味着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正式与社会发展并进,同时,展览也步入稳健阶段,展现了建筑的多视角探索。

双年展的多元探索脉络不言而喻,到第十七届,在新冠疫情压力的激发下,不仅是建筑师,主办方鼓励联合各职业领域参与到方案中,无疑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敏锐地察觉到人类发展所需,建筑师的重责不局限于设计,更多的是创造空间合作的召集者与保管人。建筑的力量可以让空间、文化和材料的共生成为可能,引用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特·奇库托(Roberto Cicutto,1948-)总结:“我们从来没有对建筑有过这样的需求”3。

威尼斯双年展里的建筑

2021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集结来自46个国家的112名参展人,策展人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1964-)在去年发表展览延期声明时就强调并不会调整展览“我们如何共同生活?”这个主题,相反,组委会认为参展人可以更好地利用特殊情况思考如何保持慷慨,“如何共处?”源自参与者对乐观主义的渴望。巴比伦人在几千年前写下这个问句,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中给出了“城市”一词回应,这个答案在不同时代被演变成了不同的形式,正如自2000后建筑师始终纷争“如何”对应的具体呈现。

2002年,在双年展“下一个”(Next)中,策展人强调了时代进步下建筑材料需要承担的责任,设计者都被要求展示1:100实体模型,真实材料模拟使公众相信使用各种材料和结构实施的可能。第十一届展览“那儿,超越房屋的建筑”中,参与者跳出了对房屋的程式化思考,超脱了真实,实验如《被打断的罗马三十年》(Rome Interrupted)展示了美好愿景中的概念性建筑。在众多回应里,可能性被重建不断放大,2018年国家金狮奖颁给作品《瑞士240:住宅导览》(Svizzera 240:House Tour),瑞士团队打造了类似游戏场景的待完善住宅,为来访者带来因尺寸比例失衡造成的短暂幻觉体验。由此可见双年展主题和评判准则并不限于程式,她越来越趋于民主进程的讨论,不论独立建筑师还是团队,所有客体都有赋予自己发问和解答的使命感,于是来源的多样性如诸多国家馆和个体也可以在展示交流中共荣。组委会同时也希望展览可以激励观展者发问,因为作为人类,尽管百家争鸣已是寻常,但面对技术与非技术问题依然使彼此期待包容和并进,寻找更有尊严的居住空间和更公平的生活社区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实至名归的参与者。

国内情况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中国馆从首次出现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起,就始终居于最大展馆的行列,加之深厚华夏精神的影响,视如作品《山外山》(2014)、《原初》(2012)、《风墙》(2008)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寓意受到国际关注。2021年,中国馆《院儿——从最大到最小》直接套用了从紫禁城延续到今日胡同巷里的烟火气,它基本上没有逃脱被赋予弘扬国家文化的使命,如此,中国馆在建筑材料选择和空间搭建上存在局限,因为它始终在传统文化中寻求空间特性,在深刻威望的基础上创作是有难度的。然而,从设计而言,国内建筑的发展却举世瞩目。不消说彭一刚、关肇邺、贝律铭等老一代中国建筑师的价值体现,在接力式建筑史中,新一代中国建筑师和团队里,我们正目睹如建筑师王澍源自中国画意的后工业时代建筑语言;一举拿下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设计的马岩松,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形式结构影响的柳亦春;家琨建筑,直向建筑等的反思和解答。

除了设计和表现的创新,中国建筑师和各国建筑从业者一样,也正顶着压力将建筑放入民主进程中思考。在城市里,异化和乡绅化需要通过更包容的方案和更有尊严的住宅协调空间的消失,同质化以及超尺度,如黄孙权对新型社区的假设就是为了使受异化影响区域的不同人群共荣。疫情提醒建筑规划设计抛开“人体尺度”,看到气候危机,经济与社会不平衡等带来的挑战。为高效安全地解决2008年汶川地震邵族部落灾后重建,谢英俊组建团队利用青冈制作了一套村民即可重组房屋的方法论。华人建筑师意识到当下构成城市研究的要素已无法有效反应当代人面临的问题,这也不是可以被单向解决的境遇,可以说以新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首,建筑师将长期对如何利用建筑达到更和谐的共存进行讨论。

小结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提醒的不仅是建筑师意识到在大环境中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整个社会都因此关注到变化带来的挑战,索性建筑设计的价值观在不断进化,它不仅表现了问题所在同样也可以缓解紧张的生活状况。因此建筑师从未停止对技术的推进,这是在双年展中显而易见的。建筑师同样也顾虑正在逐步被自动化,大数据占领的新社会形式和建筑的设计,由于生产变化不可逆,建筑面临的发展可能只有在民主中才能有效地进行。

注释:

1.作者单位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年表》,《城市·环境·设计》第48期,第30页。

3.Roberto Cicutto:A Need for Architecture,La Biennale di Veneziza Architectrue Declaration.

参考网址:

[1] Archdaily:https://www.archdaily.com/?ad_source=jv-header

[2] Labiennale: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1

[3] 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ice_Biennale_of_Architecture

[4] Designboom :www.designboom.com

猜你喜欢
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师
寻常威尼斯(节选)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小小建筑师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威尼斯狂欢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