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2021-12-06 01:08
民族艺林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旅黄河旅游

刘 锋

(青铜峡市文化馆,宁夏 青铜峡 751600)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道德取向,是中华文明的母体,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足迹踏遍黄河流域九省区。2020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黄河,以其母亲般的包容与宽厚滋养着宁夏各族儿女,也以其雄浑磅礴的气势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塑造着宁夏独特的文化魅力。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被誉为“鱼米之乡”的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银川平原之南,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底蕴醇厚。自秦代起就有行政建制,东倚黄河,西屏贺兰,南眺牛首,北泽夏地。现辖8 镇,1 个办事处,2 个农林场。21 个城市社区,154 个村级文化体育中心户,93 个农家书屋,12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青铜峡市总人口约计24.5万,总面积2525 平方千米,东西宽30 千米,南北长60 千米,是“塞北江南”的发源地。青铜峡地处引黄灌区银川平原九大干渠之首,总干渠和干渠口今天仍在峡内引水,丰富的黄河水韵,从这里的干渠流向宁夏北部各县市,造福于两岸各族人民。此地有贡米的香,河鲤的鲜,董府的幽,108 塔的雅。2017 年金秋时节,青铜峡市作为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世界将目光聚焦在了这片蕴含了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水韵文化、革命文化的古峡圣地。

聚焦青铜峡黄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黄河文化事业区域竞争力。针对当前黄河文化事业发展短板,实施文化利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脉活化工程、体育强民工程等“六个工程”,进一步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青铜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筑新时期黄河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工程,开展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调查,全面梳理黄河资源状况,摸清引黄灌溉渠系、水利工程遗址、人文景观、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等重要遗产种类、分布、数量、保护等情况,绘制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建立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库,让鲜活的“黄河故事”传起来,让散落的黄河文物“活起来”。如何让黄河文化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更好融合发展?笔者有如下建议对策。

一、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托起文旅发展新高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是旅游的依托。近年来,青铜峡市紧紧围绕建党100 周年、党的十九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水韵文化、革命文化、黄河文化等倾力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历史和现实题材重大作品;举办“黄河岸边吼秦腔”、黄河文化周、银河大舞台、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以品牌推动艺术创作水平整体提升;打磨提升实景剧《黄河谣》、现代眉户剧《青铜峡》;创作多部(首)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推进文学、民间文艺、书法、音乐、美术、舞蹈、摄影、曲艺的创作生产,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炼“青铜峡”精华章节在黄河流域九省巡回演出,持续扩大在宁夏及国内的文化影响力。

(二)黄河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水韵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优势,借力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品牌和鸽子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入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力,全面推进黄河大峡谷5A 级旅游景区创建、黄河楼“天下黄河第一楼”品牌打造,建设青铜峡文旅产业品牌核心吸引物。依托文联部门成立黄河研究所,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常规性开展黄河文化挖掘、诗词歌赋创作、文学研讨、书法美术展示展出,讲好“黄河故事——青铜峡版”。实施黄河流域青铜峡庙山湖、明长城、鸽子山、广武岩画、牛首山古寺庙遗址等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强化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黄河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黄河泥塑制作技艺、皮草制造技艺、传统医药、手工编结制作技艺、戏曲、舞蹈等黄河传统民间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对面临传承困境、濒临消失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实施抢救性保护。在黄河母亲像对面的欧蓓莎商务圈,打造集“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欣赏、非遗体验、非遗游购”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非遗主题园区。组织表演类、技艺类、民俗类等参与性强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进景区,提升非遗活态展示水平,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内容。依托文化名镇、传统村落等非遗文化生态空间,打造一批非遗体验基地、体验中心,开展非遗主题研学游,展示青铜峡非遗魅力,诠释青铜峡黄河文化。

(三)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工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挥教化群众、淳化民风、凝聚人心的作用。培育扶持群众性文化组织,探索业余文艺团队管理新模式,制定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以城市广场、景区剧院、乡村大舞台等为平台,以黄河岸边吼秦腔、社火、百姓春晚、花灯等民俗活动为载体,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办好文化旅游节、牡丹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壮大民间文艺团体,鼓励建设乡村文化大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打造“三带一长廊”发展版块,构建“文化·文物·旅游·体验”文旅融合新业态,建设黄河金岸服务业文旅融合精品区,形成文化赋能旅游产业,旅游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挖掘世界灌溉遗产宁夏引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青铜峡故事,打造全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彰显核心区。以黄河沿岸人文景观、乡村风景、自然风光为基础,以滨河大道为轴线,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创意整合田园、历史、民俗、峡谷、古镇、古寺、塔陵、湿地、岛屿、运动、休闲、娱乐等资源。以青铜峡黄河楼、中华黄河坛、黄河大峡谷、青铜古镇等景区景点为核心突破口,构建集游览观光、滨水休闲、水上娱乐、民俗体验、文化休闲、户外运动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推动黄河文化传承和消费。以G109 国道为轴线,整合沿线“农田、农村、农产、农居”等特色农业资源,由北向南依次串联叶盛地三优质水稻观光区、清逸园农庄、大坝水利风景区等农业观光休闲资源。以多角度、多维度、多广度、多方式的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充满时尚元素的“塞上江南”新风光,推动休闲农业文化传承和消费。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为依托,以西鸽酒庄、温家酒堡、禹皇酒庄、甘城子酒庄为核心,加快建设鸽子山葡萄酒文化小镇,建设葡萄景观带、葡萄小镇文创社区、葡萄酒庄园、葡萄文化广场等,打造“果园观光、葡萄采摘、美酒品鉴”为一体的葡萄田园综合体,推动贺兰山葡萄酒文化传承和消费。依托108 塔、庙山湖、广武岩画、北岔口长城、鸽子山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旅游产品,通过传统表演、静态展示、动态演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历史遗迹影视文化游、文化科考体验游、长城自然观光游、边塞体验游等系列产品,形成集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长城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历史文化遗迹传承和消费。

二、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黄河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有待提升

青铜峡段黄河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数量众多,虽已开发董府景区、黄河楼景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大禹文化园、大坝韦桥水利风景区等多个文旅融合性项目,但非遗文化、农耕文化、水韵文化等传统文化和生态资源价值未能充分有效利用,黄河文化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文化碎片化现象突出。在青铜峡段沿黄经济带旅游商品设计方面,黄河文化资源的产品化、故事化创意能力不足,文创商品特色化程度低。“十四五”期间,需进一步发挥非遗、农耕、水韵等文化资源优势,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转化利用,将其植入文旅体产品业态,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性文化品牌,落地一批文化精品项目。

(二)黄河文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

“十三五”期间,青铜峡市始终把“旅游+”作为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有力举措,在黄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初见成效,已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青铜峡市围绕“黄河岸边、稻花香里、贺兰山下”三大产业板块,发展形成了黄河大峡谷、黄河楼、大坝韦桥美丽休闲乡村等多个文旅项目,但目前黄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内涵挖掘不深、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在旅游、科技、工业、商业、互联网等领域融合较少,同时现有黄河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程度不足,切入点与突破口不多,在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方面不够。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竞技赛事、会展服务、包装印刷、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关联产业规模小、价值链低,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黄河文化资金人才要素供应有待加强

目前青铜峡市黄河文化事业受发展资金限制,一是在大型活动举办、基础设施投入、产业培育、品牌培育等多方面投入不足,制约了全市黄河文化旅游事业及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人才短板制约了黄河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各类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数量和作品质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要,现有人才专业性不强,年龄结构偏大,人才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复合化明显不足。

三、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建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1.活化黄河文化品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系统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文化特征特色、历史价值遗存,加强对鸽子山遗址、黄河水利枢纽、108 塔、明长城等线性黄河文化遗产的研究利用,进一步挖掘黄河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借助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基因梳理、宜游化改造、文化铸魂、新业态培育,将大坝韦桥建设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打造黄河文化特色展示区,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社会供给能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实施分级分类保护目录和项目库,组织开展黄河文化遗产专题研究,建设北岔口明长城遗址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址公园、鸽子山遗址博物馆。依托黄河楼、中华黄河坛、黄河大峡谷、青铜古镇等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串珠成线”的黄河水利风景精品旅游线路。

2.凸显水利文化品牌。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段重现1958 年建设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深挖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等水利工程为特色的绚丽多彩的兴水用水文化,通过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创作,文化展板、文化墙、水利设施建设素材的集中展现等方式,弘扬青铜峡水利文化,凸显青铜峡世界灌溉遗产的核心区的重要角色。

3.深挖农耕文化品牌。依托瞿靖镇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完善农耕文化体验馆,打造自治区级农事体验中心。结合青铜峡全域旅游布局,着力实施“稻花香里”休闲乡居体验带建设,以叶盛镇地三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坝镇韦桥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坝镇、陈袁滩镇、叶盛镇、大坝镇的星级农家乐和先锋大青葡萄长廊乡村休闲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速推动文旅融合,深挖农耕文化元素。

(二)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1.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效能。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覆盖面,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开展面向基层的“百花奖”大赛、黄河文化周、“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以“十百千”文艺人才培训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各类培训班,提升文艺人才艺术修养;推进“结对子·种文化”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推出一批融入黄河元素、富有时代特色、传播力影响力强的精品文艺力作,让多元纷呈、交相辉映、和谐共融的黄河文化绽放光彩。

2.打造区域性黄河文化产业培育及创新高地。加快黄河民俗展示园项目建设,盘活欧蓓莎商海城闲置资产,打造以奥体中心、葡萄酒评鉴中心、黄河楼、青铜峡旅游集散中心、欧蓓莎商海城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培育及创新高地。搭建产业孵化平台,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吸引具有一定规模,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入驻,适度引入国内外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推动青铜峡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支持公共文化场馆与公共交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商业企业,在交通站场、商业综合体或商务区共建图书角、文化空间等新型业态。鼓励企业盘活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旧厂房、旧仓库、旧办公楼等生产生活旧址转型兴办文化产业园,鼓励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

(三)壮大黄河文化旅游产业

1.繁荣发展演艺娱乐产业。聚焦重大现实题材和青铜峡形象,全链条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对获得国家、自治区重要奖项的分级分类进行奖励,扶持推出一批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进景区、乡村大舞台、文化大院。推广“景区+演艺”“景区+剧场”“景区+娱乐”等文化演艺活化模式,统筹青铜峡市武术、戏曲、曲艺等特色演艺资源,探索打造对外文化交流节目,推动青铜峡市特色演艺资源走出去。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接各文艺家协会、文化和旅游行业协会,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在青铜峡设立研发工作站或工艺大师工作室,通过融入文化和时尚元素、提升创意设计水平、强化包装策划、开展高端需求定制,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着力提升刺绣、泥塑、剪纸、柳编、铝丝编结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品质和效益,催生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试点基地,进一步提升青铜峡市文创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支持动漫企业围绕青铜峡市水、山、非遗、物产等品牌文化资源设计动漫形象,赋能产业发展,制作影视作品,宣传青铜峡形象,打造城市IP。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人工智能、5G 技术等同文旅产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建设智慧文旅小镇、智慧博物馆、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旅游点、图书馆、数字美术馆等,丰富数字文化体验内容,提升文旅消费品质感、体验感,以及便捷度。完善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青铜峡”,满足游客“自由自在”旅游服务需求。

4.开展文旅产业“夜间经济”活动。制定夜间旅游发展政策措施,突出“文化、美食、水韵”三大特色,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推出黄河楼景观带、青秀园、龙海商业街、汉延渠景观带、银河广场、新百商业街等一批夜间旅游项目,打造吸引力强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繁荣丰富“夜演、夜景、夜娱、夜游、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

5.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效应。推进叶盛地三村、小坝先锋村、邵岗沙湖村、甘城子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推动韦桥美丽乡村、富汇龙门、清逸园等田园综合体提质升级,成为辐射周边,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示范点。推动文化惠民活动进驻乡村旅游点。鼓励租赁经营、众创共享、社会资本+农户、自主经营、协会(公司)+经营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带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

建立青铜峡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规划落实落地。健全完善文化旅游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准确反映产业发展现状,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形成“全面抓、全面建、全面管”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抓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铜峡段)保护、研究发掘、环境配套、传承、文旅融合等工程,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一批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建设黄河文化推广展示示范项目,打造黄河文化重要地标,举办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等黄河文化主题活动,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青铜峡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青铜峡“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青铜峡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规划》《青铜峡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的落实。

(二)强化政策措施、夯实评估考核

设立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列入市财政预算。制定扶持奖励政策,引导民间资金投入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成功创建省(区)级以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旅游十强企业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4 星级以上酒店、4A 级以上旅游景区、精品民宿等给予支持。招大引强,大力引进“高精尖”精品项目,依法对在青铜峡投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企业做好立项、税费、土地等多种优惠政策支持。支持文化旅游骨干企业跨部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多种形式参与林业、交通、农业、水利等旅游项目投资,参与配套休闲旅游设施的投资、规划、管理、运营活动。提高效能考核的占比,定期开展绩效评估。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连接未来。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并主动融入全国价值链,才能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赓续历史文脉,走好黄河文化与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擦亮“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名片,为宁夏旅游谱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文旅黄河旅游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