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病人以及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数据[1]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0%,较2017年患病人数增加了1300万。中国是老年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已经达到3550万。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各脏器功能降低、代谢平衡被破坏、认知功能下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一体多病非常普遍。闫伟等[2]报道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9.13%,共病患病率为43.65%。而老年糖尿病病人常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心、肾、脑、肺功能不全比例高,多病共存更普遍。共存病不仅增加糖尿病诊断治疗的复杂性,也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多重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Charlson等[3]提出通过Charlson共病指数(CCI)对病人的共病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对病死率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老年T2DM病人进行共病评估,分析其共病情况,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提高老年糖尿病整体管理水平。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2019年在我科住院的老年T2DM病人427例,病人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长期卧床、严重精神障碍,心、肝、肾、脑等疾病终末期的病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收集病人的出院诊断和其他诊断,一般资料和化验检查资料。
1.2.2 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计算BMI;使用血压计检测血压(SBP、DBP);使用ARKRAY HA-818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1c水平;使用Roche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PG、TG、TC、HDL-C、LDL-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UA、ALT等指标。
1.2.3 胰岛B细胞功能评价:病人空腹10 h以上,次日清晨行标准馒头餐试验,进餐前和进餐后2 h分别静脉采血检测胰岛素、血糖和C肽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G0×I0/22.5;采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评价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β=20×I0/(G0-3.5)[4]。
1.2.4 共病评估:采用CCI进行评估[3]。本研究不纳入年龄评分,将CCI得分≤2分定义为低共病,CCI得分>2 分定义为高共病。因研究对象为糖尿病病人,故糖尿病不计入CCI总分。
1.2.5 多重用药评估:病人应用5种及以上的药物定义为多重用药[5]。
2.1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一般资料比较 427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按照CCI得分分组,其中低共病组148例(34.66%),高共病组279例(65.34%)。高共病组的平均年龄为(79.89±9.86)岁,低共病组的平均年龄为(73.14±9.24)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共病组≥80岁占比显著高于低共病组(P<0.01)。高共病组的糖尿病病程为12.00(5.00,20.00)年,显著高于低共病组的病程10.00(3.00,16.0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共病组病程 >10年者占比显著高于低共病组(P<0.05)。高共病组的SBP、Scr、UA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共病组,TC、LDL-C、HDL-C和eGFR水平均低于低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MI、DBP、TG、ALT水平,吸烟率、饮酒率、他汀类降脂药使用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伴发疾病比较 老年2型糖尿病低共病组中,77.70%伴发高血脂、62.84%伴发外周动脉血管疾病、53.38%伴发高血压、7.43%伴发脑血管病、6.08%伴发缺血性心脏病;高共病组中,88.53%伴发高血压、81.00%伴发高血脂、63.44%伴发外周动脉血管疾病、60.93%伴发脑血管病、40.50%伴发缺血性心脏病。高共病组伴发高血压、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80岁且病程>10年的112例病人中,最常伴发的疾病为高血压(89.29%)、高血脂(79.46%)、外周动脉血管疾病(62.50%)、脑血管病(56.25%)、缺血性心脏病(41.7%)等,与高共病组基本一致。
2.3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多重用药情况比较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用药5~11种,其中高共病组的多重用药比例为62.37%,平均用药(5.10±2.07)种;低共病组多重用药比例为47.30%,平均用药(4.32±1.92)种。高共病组多重用药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80岁且病程>10年的病人中,多重用药比例为59.82%,平均用药(5.01±2.11)种。
低共病组有48.65%的病人使用降压药物,其中18.24%的病人使用2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有41.22%的病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高共病组有82.08%的病人使用降压药物,其中43.73%的病人使用2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有60.22%的病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高共病组中2种及以上降压药的使用比例和抗血小板药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低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比较 2组HbA1c、FPG、餐后2 h 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肽)、HOMA-IR和HOMA-β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比较
2.5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降糖药使用情况比较 低共病组使用2种以上口服药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共病组未用降糖药和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低共病组和高共病组降糖药使用情况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老年T2DM病人高共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80岁及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老年病人高共病患病率明显升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6]。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2.5%~23.5%[7]。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常出现机体功能衰退、代谢平衡被破坏,以及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逐渐减退[8],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如跌倒、衰弱、营养不良等,也加重了各脏器的功能恶化[9],导致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美国和德国近2/3的老年人存在共病[10-11],澳大利亚75 岁以上老年人约3/4存在共病[12]。有研究[13]显示,年龄每增长19岁,共病相应地增长约10%。王姣锋等[14]报道8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共病风险是65~69岁病人的6.81~9.24倍。
有研究显示,我国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组合最为常见,且患病率逐年增长[15];3B研究[16]显示,30.0%的中国糖尿病病人伴发高血压,12.2%伴发血脂异常,29.8%为高血糖伴发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病人。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T2DM病人高共病组中,88.53%伴发高血压、81.00%伴发高血脂、63.44%伴发外周动脉血管疾病、60.93%伴发脑血管病、40.50%伴发缺血性心脏病。美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7]报道65岁以上2型糖尿病病人(平均年龄76.5岁)高共病的前五位是高血压、高血脂、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血管疾病和心衰。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我国老年糖尿病病人伴发脑血管病较多。
老年糖尿病病人多重用药情况不可避免,且非常普遍。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用药5~11种,高共病组中有62.37%的病人存在多重用药,低共病组中也有47.30%的病人存在多重用药。老年T2DM病人高共病组与低共病组比较,虽然糖尿病病程比较长,但2组的HbA1c、FPG、2hPG、F-Ins、F-C肽、HOMA-IR和HOMA-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共病组服用2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高共病组,而高共病组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低共病组。因为老年糖尿病常伴发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无论是低共病还是高共病病人均服用多种降压药、降脂药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且高共病组中伴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病人比例高,所以高共病组中使用2种及以上降压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共病组。
综上,老年糖尿病病人除了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以外,还容易伴发多种疾病。通过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共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病人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