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中学 张景山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进复习方法,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既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激发、主动性的有效调动,又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在复习时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传统的复习方式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学;只注重大量练习,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注重复习结果,而忽视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根据有效教学理论、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笔者总结出一套“说说诊诊、找找议议、讲讲练练、做做思思”的初中化学复习方法,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实验,使其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复习活动。实践证明,此种方法的运用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复习某一单元章节知识内容时,应立足课程的三维目标,充分结合对学生技能性、体验性、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本单元章节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难点知识有哪些,这些知识哪些属于认识性学习要求、哪些属于技能性学习要求、哪些属于体验性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做一做相关的诊测试题,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章节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样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旨在让学生在一个更为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去学习和掌握与人类社会联系紧密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良好调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自信,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复习时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复习时有很强的针对性,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这种复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简单获取知识、技能的现状,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懂得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科学探究。
等到学生对所复习单元章节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复习导引报告单”。报告单的设计要立足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化学课程现状,积极迎合国际化学课程改革趋势,围绕化学课程的标准,以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为根本目的,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来设计。报告单要充分体现单元章节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如讨论辩论、阅读、资料收集、调查及观察等。学生按此报告单的顺序找出并填写已学过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区别、规律。对于重要的知识点、难于理解的问题、易混淆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予以解决,对此可结合异质分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相关讨论。讨论时,教师要善于适时加以引导、启发、点拨,使每个问题都被学生弄懂弄清。这样通过“找找议议”这一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在原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复习联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而且使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此种复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锻炼;既能实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的有效培养,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这一复习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知识学习过程,从纵横两方面完全理解掌握本单元章节知识内容。待学生把“复习导引报告单”填写完后,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目标及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从教学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精心设计典型例题。在设计例题时要遵循典型性、广阔性、针对性、灵活性、适用性的原则,对化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做深度把握。化学概念应更多关注概念形成的发展性、阶段性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不要过度强调定义的严密性。同时,要突出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化学知识点的内涵、外延、联系、统筹和整合,注重挖掘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例如,教师可将几个相关内容有计划地组成一个主题,将环境、健康、卫生、能源、材料、资源等与化学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生活问题、社会问题设置为课题,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去收集、查阅、讨论、总结及归纳,然后在课堂上将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探讨、研究,上台挥斥方遒,以实现其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台发言之前,教师要告知学生或小组成员,要做好发言准备;在讲解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着手记录;完成讲解后,要能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客观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及时肯定与表扬思路全面、讲解正确、方法创新的同学,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改进思路,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进而让处在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成长。此外,针对思路不全面、讲解错误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不能批评打击,只要他们肯大胆提出自身的看法、建议,就应该予以肯定。
习题设计要尽量做到少而精、易而坡、灵而广。教师讲解例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点连线、以线形面、以面成体的效果。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精心设计练习题。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按照典型性、灵活性、综合性、概括性的原则来设计。在学生具体练习时,要对学生提出“准确、快速、灵活、规范”的答题要求,做到训练有素,保证质量。设计习题时,教师要尽量压缩练习题量,以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要想全面落实化学课程标准,就不得忽视化学实验,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多项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和学生实验,在学习时都已做过,复习时没有必要去重复,但教师可以围绕化学核心知识内容,联系相关知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巧妙设计一些具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典型综合实验做一做。如探究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的制取方法并实施、研究化学反应规律与原理,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在亲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化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提供相关知识点的联结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思考,达到实验的准确要求。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促使学生分析动手能力的提升。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复习实验应该具有教育价值,力求简明易做,安全环保。
总之,由于初三才开设化学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对其是十分陌生的。因此,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零基础的学生学好化学,有着极大的难度。通常,在数十分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只能完成一些必要考点或基础内容的讲述。面对此种情况,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同时,若复习效果不理想,也会导致学生难点问题越积越多,会较大程度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笔者认为,自己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所总结出的“说说诊诊、找找议议、讲讲练练、做做思思”的复习方法,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