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妍
(湖北省嘉鱼县融媒体中心,湖北 嘉鱼 437200)
由于我国电视事业整体发展较为滞后,电视人物专题在20 世纪70 年代才初步成型,在经历不同发展历程后,人物专题片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背景下,受到新媒体快速发展冲击,电视人物专题发展面临形势更加复杂,探索新型发展路径,优化人物采访策略,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电视人物专题片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当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我国电视人物专题发展现状,具体分类及代表节目如表1 所示。
表1 电视人物专题片分类
电视人物专题片既具有电视专题片所具有的真实性、传播性特点,又具有其自身较为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是具有艺术性特征,通过声、光、画面和镜头嫁接等艺术形式,利用采访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标志,将自身情感传达给受众,并引起受众群体情感上的共鸣[1]。其次是具有审美性特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受众群体不仅需要娱乐性节目缓解情绪压力,更需要具有内涵,经得起心理审视的专题片来实现自我激励和精神升华。再次是具有时效性特征,采访和制作水平更高的电视人物专题片,更具有传播时效上的优势,这对电视新闻工作者也提出更高要求。
在电视人物专题片制作中,人物采访是最为核心的部分,采访质量对节目整体制作质量具有直接性影响,同时,采访质量不仅受到采访团队主观层面因素影响,还会受到地域、文化、时代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方面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要明确节目与受访人物的主题契合点,主题方向既要与受访者的背景相契合,又要能够与节目主旨相一致,能够充分体现节目特色。其次是人物采访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问题设计和采访中,都能够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激发受访者回答问题的兴趣,确保采访活动持续进行。再次是采访者语言组织要符合日常交流特征,尽量不要使用长句、难句、倒装句、否定句甚至是带有歧义的句子,要能够给受访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最后是采访内容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深度和吸引力,要能够明确的向社会公众群体传递出想要表达的信息,更好地提升电视人物专题片整体水平。
选题是电视人物专题片采访和制作的前置环节,对后续策划和节目特征呈现具有直接性影响,即便是采访同一位社会公众人物,选题方向不同,节目呈现效果也会出现明显偏差。更加有针对性的选题,能够让采访对象充分发挥自身影响优势,达到良好的采访效果。但是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影响下,部分电视人物专题前期选题方面,容易受到受众群体主观因素或编辑个人视野的影响,选题方向与采访对象之间需要表达的内涵存在不一致,由此对节目制作质量造成影响。
在电视人物专题片制作流程中,采访策划环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策划内容不够深入、不够具体,使得实际采访工作开展聚焦不足,经常会出现偏离主题或者没有核心主题的情况,无法对受众群体产生吸引力。二是流程策划衔接性不足,在采访过程中会出现话题中断,采访工作无法持续进行的情形,造成节目制作失败。三是策划角度不够全面,使得采访过程中话题较为单一,不仅造成受访者兴趣不足,也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观看诉求,使得节目内容失去吸引力。
在采访工作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主持人有较强的引导和把握能力,还需要做好现场环境布置、采访设备准备以及采访技巧应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采访活动实施还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影响,对采访流程组织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在当前电视新闻制作朝向快速化、紧凑化方向发展背景下,多数节目采访流程片面追求效率提升,在流程组织方面依然是基于传统理念和工作思路,使得流程组织衔接不足,各个环节转换较为固化,进而对采访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电视人物专题片制作是以具体的人物为对象的,在采访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形式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能够根据经验和前期策划组织进行优化,但是主观方面的因素通常无法有效控制。例如在采访过程中,由于主持人个人因素影响,提出的问题超出提纲范围或采访对象个人心理预期,采访对象不愿意正面回答问题,就会造成不同形式的尴尬场面或者采访活动无法持续进行的情形,进而造成策划目的无法达成,节目制作质量受到明显影响。
选题优化是人物采访工作需要优化的首要环节,是确保专题片制作质量的基本前提。这方面的优化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是要事实性原则,要确保选题与事实相符合,能够争取赢得受访者的全方位支持,坚持电视人物专题片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能够向社会公众群体传递人物的正能量[3]。其次是要坚持针对性原则,选题内容要能够与栏目整体特征和方向保持一致,受访人物在选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能够充分体现节目特色,体现采访对象在某一领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确保节目制作能够满足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再次是要坚持特色性原则,选择角度要新颖,要能够跳出传统视角和思维限制,尤其是在新媒体高速发展背景下,选题要坚决避免出现追求负面“网红”现象影响,坚守节目制作底线。
采访提纲和问题的优化是采访工作能够持续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受访者的情绪调动也具有重要影响。在制作提纲,确定采访问题前,首先需要对受访对象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借助网络、报刊及图书馆档案信息,查找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初步确定采访问题后,还应当查找受访者之前是否在其他同类节目中已经回答过相关方面问题,避免出现重复提问现象,失去节目制作的创新性。在必要的情形下,还需要先将采访提纲和问题交由受访者本人或相关人士进行审核,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才能够确定最终问题。在采访提纲和问题确定后,支持人应当结合不同问题对自身采访过程中应当采用的采访方法进行构思,确保采访流程的有效衔接。
设备方面的准备是诸多采访活动中容易忽略的方面,当前节目制作设备更加精良,设备类型更加复杂的情形,准备工作开展不足,必然会对采访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采访开始前,需要做好摄像机、采音设备、三脚架、补光灯等设备方面的检查,并准备好充足的备用电池。在必要的情形下,还需要做好现场同期声采集,确保采访活动真实性,明确采访细节,将人物性格更加直接的展示出来。
在正式进入采访阶段后,采访者就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营造良好的采访气氛,为采访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现场氛围受外部环境因素,采访对象性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更为安静的环境,能够提供交流上的便利,嘈杂的环境则会造成思维和语言上的衔接不足。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通常会出现语言不连贯、情绪紧张甚至是拒绝回答的情形,善于表达的受访者则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采访结构不对称的现象。面对不同的主客观环境,就需要采访者根据现场情况做好带动和引领,尽量消除负面因素影响。氛围的构建首先需要采访者具备真诚的态度,给予对方以足够的尊重,能够在换位思考的情形下,从某一兴趣点开始切入话题。在明确采访目的后,推动采访活动逐渐深入。
提问是人物采访活动中获取采访信息的主要方式,提问水平直接决定着受访者的配合程度,决定着采访活动能否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决定采访深度。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合理选择开放式和闭合式采访方式,开放式的提问能够给予受访者以更大的空间,激发受访者回答问题的兴趣,闭合式的问题则能够使问题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更为直接的体现采访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明了的采访信息[4]。但是在部分采访活动中,部分采访者受到职业习惯影响,通常会提出一些较为苛刻的问题,使得受访者态度和思路都发生转变,激起受访者的负面情绪,对采访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还必须学会把控自身情绪,与受访者形成情感上的一致,利用情感挖掘和互动,推动采访活动更加深入,更加高效的挖掘采访信息。
在采访活动开展中,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通常会出现部分超出提纲或预料范围之外的情形,使得采访活动出现偏差。这些意外情形虽然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但受访者的情绪必然会出现变化并传递给受众群体。在当前直播采访方式应用更为广泛的情形下,这些意外情形还会直接传播给电视受众,造成多方面影响。因此采访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采用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意外情形。首先来说,采访者要充分熟悉提纲内容,基于客观角度思考采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提纲内容进行延伸,确保在出现采访内容偏离时,能够以更加合适的方式回归采访主题[5]。其次是在采访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倾听和观察,能够根据受访者的反馈情况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线索,并依照线索进行延展和跟踪,提升采访深度。再次是采访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控制力,在出现意外情形时,要以职业化的态度进行引导和处理。最后是在特殊情形下,受访者需要控制采访节奏,给自己留下思维空间,快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必要的情形下,还要能够及时中止采访活动。
电视人物专题片制作流程中,人物采访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基于多重角度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对人物采访重要性的认知,以此才能更好地规避人物采访活动中负面因素影响,有效提升采访质量,为节目制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