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宇杉,司林阁,吕玉兰,陶 雪,赵 蕾,顾力华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521)
针刺疗法是中医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已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并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1]。与方药相似,针刺也讲究组方配穴,原穴与络穴作为具有独特功效的腧穴,单独应用或配伍应用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原络配穴法在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心脑血管和运动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2-3]。原络配伍的意义,不仅在于贡献了某些病证的针灸处方,更为后世医家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临床思路。现就近年来原络配穴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展开探讨,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与留止于十二经脉之所在,所达之处,脉气最盛,是脏腑原气输注、流经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并通过经气的运行与脏腑和头面、躯干发生密切联系[4]。据《难经》所述,原气源于肾间动气,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原气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是十二经的根本,是推动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源泉与动力,而原穴是原气在输布运行中驻留在特定部位的腧穴,原穴作为原气的代表,对经络和五脏六腑各种功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脏腑经络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核心力量,与五脏联系尤其密切,可直接反映五脏气血阴阳之盛衰及五脏病情虚实变化,选取相应的原穴能很好地治疗五脏疾病[5-6],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原穴是反映五脏病变的重要所在,也是五脏储藏精气并转输至三百六十五节之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由此可知,五脏的病变可以取相应的原穴进行治疗[7-8]。现代研究表明,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相应经脉的原穴表现出来,其对应原穴的导电量、辐射光谱、温度、阳性反应等物理性质或细胞免疫、细胞形态学等生物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9]。此外,原穴具有不同于其他腧穴调节疾病的特殊功能[10],与本经或是其他经络腧穴配合使用,尤其是与本经或其表里经络穴配合使用,有利于输布脏腑经气以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增强临床疗效[11]。
络穴最早见于《灵枢·经脉》篇,是经脉主络别出于正经之处,也是络脉与经脉、互为阴阳表里两经脉相联络的部位,主要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络穴通于表里两经,可以反映和治疗表里两经及其所络属的脏腑病证[12]。正如《灵枢·经脉》所载:“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凡诊络脉,脉色青……凡刺热者,皆多血络,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机体的病变状态可以通过络脉反映出来,并可在络穴出现相应的异常反应,从而进一步借此诊察经脉气血的病变,现代研究表明,络穴具有温度、穴位电阻、压痛、伏安特性、红外辐射光谱等物理属性,属于穴位敏化范畴,而穴位的敏化性可以反映机体功能状态,且穴位敏化是病理变化在体表的反映,取络穴能治疗相应络脉直接联络的脏腑病,也可治疗络脉循行部位的病变[13-14]。络穴作为沟通机体内外的枢纽,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亦有其特殊的性能及作用,在治疗内伤久病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15],清代叶天士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久病入络”理论,并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入血动络”,为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6]。
可见,原穴是原气留止之处,能直接反映脏腑气血阴阳之盛衰及病情的虚实变化,针刺选取相应的原穴可以很好地调节与之对应的脏腑功能。络穴是联系机体内外之枢纽,不仅能治疗本经脏腑病证及其相表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且对内伤久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原、络穴可单独取穴以治疗五脏六腑相关疾病,也可配伍使用——即原络配穴法,原络配伍是最常见的配穴规律,针灸典籍中关于原络配穴的记载,其理论基础是原穴、络穴、五输穴同属原气循行体系,合理使用原络配穴体现了针灸处方的优化原则,原络配伍可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对互为表里脏腑经络的多种病证具有协同调节作用[17]。
腧穴之间存在不同的特异性,不同的腧穴配伍应用于临床具有不同的作用,故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介绍原络配穴法是以原、络穴相配为用,可通达内外,对互为表里的脏腑经络疾患具有协调作用,《针灸大成》中《十二经证治主客原络图》全面记载了表里经主客原络配穴的辨证选穴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此外,还有异经原络配穴法、表里经原络配穴法之分[18-19]。现代研究表明,原络配穴作为组合针刺,并不是单个穴位作用于脑激活区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重新调节分配脑组织功能,通过整合、协同来产生增强的生物效应,且此效应在原络配穴法等经典针刺方法之外的穴位组合中表现不明显[20]。
原络配穴法在心脑血管系统中应用广泛,尤其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改善效果明显。
田强[21]取双侧太冲、光明穴进行原络配穴针剌,于多个时点测量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并观察生存质量,结果显示原络配穴法针刺降压具有即刻、近期和远期效应,且能同时辅助降压药更快发挥降压作用,可减少药物联用的情况。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王伟华等[22]证实了选取脾经的原穴太白和胃经的络穴丰隆,对于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有明确疗效。王渝蓉等[23]结合“治痿独取阳明”理论,以合谷-列缺、冲阳-公孙、太渊-偏历、太白-丰隆穴为主选穴,发现原络配穴法结合补肾益寿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的改善有关。王吉龙[24]通过心率变异记录仪,记录针刺左侧丘墟穴不同时间点相关心率变异指标的变化,观察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作用,发现针刺左侧丘墟穴能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迷走神经活性,提高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性,且对自主神经有一定的后遗效应。陈飞宇等[25]研究发现,选取太渊-偏历、合谷-列缺、腕骨-通里、阳池-内关穴进行原络配伍,在改善脑卒中后肩痛方面疗效显著。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中,孔波[26]主要选取双侧肾经原穴太溪与膀胱经络穴飞扬、脾经原穴太白和与胃经络穴丰隆行针刺治疗,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取穴法。
原络配穴法在运动系统相关性疾病中应用较广,取得确切的疗效。赵莉等[27]分别取足三阴经的原穴(太冲、太溪、太白)和足三阳经的络穴(光明、飞扬、丰隆)进行配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显示原络配穴法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夹脊穴配合患肢取穴法。PHEBE DHARMAWIRYA[28]采用原络配穴法治疗非特异性慢性下腰痛患者,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在腰痛程度、腰椎活动度、功能障碍等方面,发现对比常规针刺组,原络配穴法疗效更佳,且持续效果更好。邓柏颖等[29]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选取对应经脉的原、络穴,观察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有效性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法。
原络配穴法对于呼吸系统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原络配穴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病种较单一,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王宝凯[30]借助表里经穴,观察原络配穴法针刺对哮喘大鼠肺肠等组织表面蛋白A(SP-A)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原络配穴针刺法对大鼠肺与大肠SP-A m RNA表达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对肺与大肠相关失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谷巍等[31]研究发现,取肺经络穴列缺、大肠经原穴合谷配伍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
原络配穴法在消化系统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泛,且取得一定的成果。李晓陵等[32]研究发现,针刺胃经络穴丰隆与脾经原穴太白,可调节脾胃升降功能,可有效减少引起胃溃疡发病的炎症因子,促进溃疡愈合。王祥[33]通过观察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发现,针刺双侧冲阳、公孙、太冲、光明穴,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组织的慢性炎症。刘潇[34]认为,针刺胃经原穴冲阳、脾经络穴公孙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且经此原络配穴法干预后,可通过降低FD患者血浆SS含量、增高血浆MTL含量,彻底解除消化不良诸证。
原络配穴法还在其他系统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云素[35]以HUA模型大鼠作为媒介进行研究,通过针刺大鼠肝经及肾经原络穴,发现原络配穴针刺干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尿酸的含量,且能有效降低肝肾损害,可在一定程度上干预高尿酸血的形成,预防痛风。刘家峰等[36]通过对220例失眠病患者给予原络配穴针刺结合滋阴清热、交通心肾方治疗,发现此疗法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5-HT、β-EP水平,降低血清5-HIAA表达有关。蔡美云[37]基于“主客表里经配穴法”,选取太冲、光明、大陵、外关穴针刺,并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为显著,还能有效改善该病患者血浆NE、DA、5-HT的水平。
原穴、络穴是具有特殊作用的腧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与留止之处,能调节脏腑气血之阴阳盛衰;络穴是汇聚周身气血的主要部位,具有加强气血分流和转输的作用,可治疗本经脏腑疾病及表里经病证。原络配穴法是以整合及协同等形式来增强治疗效应,此法是腧穴的优化配伍,疗效确切,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尤其在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同时,原络配穴法可与中药、西药、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相结合,通过协同干预以加强疗效,此法值得临床推广。目前,原络配穴法在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主治病种较为单一,其持续效应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数量仍较少,且评价指标单一,一般依靠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实时显示脑功能变化,反映血氧水平[38-39]。原络配穴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络配穴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全面、深入地开展对原络配穴法的研究,有助于将理论研究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