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进路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21-12-05 18:26杜向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概论理论课革命

杜向辉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基于高校思政理论课独特的课程地位和历史使命,自2005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使用教材等方面都作出了统一的部署和要求。但是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本科层次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学生入学分数偏低,知识基础薄弱,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理解能力较差,参与教学互动和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此外还受到办学定位、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学时等因素的影响,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到课率、抬头率不高,教学实效性不强等诸多困境。而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资源优势,成为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宝贵资源,探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的价值功效与实践进路,对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的理论探讨

红色文化是一种“以颜色标示其本质内涵的文化种类”[1],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具有“进步、革命”的象征意义。在其内容结构上,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制度行为形态的红色文化、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三种形式。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战争遗址、革命纪念地、革命遗物等物质遗存;制度行为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指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等行为方式和制度规范;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主要表现为敢为人先、一心为民、团结拼搏、牺牲奉献的革命意志和奋斗精神。红色文化具有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重要功能。学者们也积极探讨思政理论课中引入红色文化价值与路径,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李康平认为红色资源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同宗同根,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价值导向,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本源性优质资源。[2]鲁全信认为红色文化能够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化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3]何虎生、赵文心探讨了红色文化在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方面的独特价值,并从“价值、问题、实践”三个方面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的路径。[4]王炳林、崔文龙突出强调了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对大学生国史教育的作用。[5]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现方式

舒前毅探索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并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四维协同”模式。[6]汪娟、高军探讨了区域红色文化融入教师科研工作、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7]李懋君提出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培养红色文化传承人才。[8]陈始发、陈立娥分析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在统一关系,并思考红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9]李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10]李洪侠、刘爱华等人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11]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现方式。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李天星阐释了课前自学消化整合、课中自主探究吸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2]舒前毅,[13]欧巧云、甄凌[14]分析了依托红色文化,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张仁枫主要探讨了“互动式”教学机理与实现方式。[15]韩玲、李正兴阐述了讲“红色故事”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16]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以“高职高专”为主题,研究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的力量薄弱、成果较少。唐丽丽分析了吉林省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17]范江玲论述了新疆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18]张丹、李霓等探讨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构建“课堂+基地+校园”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19]谢春梅提出使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现场”,以加强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20]还有一些学者结合地方红色文化特质,探讨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之法。

通过以上研究综述来看,学者们一致认为红色文化具有宝贵的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状况,探索利用红色文化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方案与实践经验。但是高职高专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对缺乏。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基础,重点分析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耦合及实现路径,为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育人实效探索经验。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高度耦合。红色文化可以滋养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优质素材。同时,利用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能够使红色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

(一)支撑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材,丰富课堂教学

自“05”方案实施之后,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与本科院校一样,都使用全国统一版本的重点教材。但是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分数低、知识底子薄,难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致使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脱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关键的一招还要用活用好革命精神这个生动教材。”[21]一个个革命先辈、一件件革命故事都生动地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展现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责任担当。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支撑了思政理论课高度概括的教材,印证了思政理论课高度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极大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解释力和说服力。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与自信

思政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阐释来实现价值性目标。教师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而红色文化则是鲜活的、天然的教学素材。一件件革命事迹,一处处革命遗址都以真实的历史印记,生动地诉说着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过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唤醒大学生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对大学生增强政党认同和社会主义认同,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实效和大学生成长成才

思政理论课对引导、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难免受西方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部分大学生在激烈的观念冲撞中逐渐失去自我,缺乏进取精神和历史责任。而红色文化具有认知优化、信念固化、行为活化功能,其蕴含的革命先辈拼搏奋斗、奉献牺牲的革命精神,承载的团结互助、为民务实的优良传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分,有助于提升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实效。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进路

“概论”课程有独特的课程性质与课程地位,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与科学性。课程教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严格的教学要求。因此在与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中,红色文化既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22],必须以“概论”课程为主体。在保证“概论”课程地位、教材体系、教学时数的前提下,将红色文化融入“概论”教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与研究,为红色文化融入“概论”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能,把握传承红色基因的战略意义,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提升红色文化理论素养。高校要借助多学科的人才优势,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红色基因的凝练与阐述、革命文献的数字化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为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概论”课程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教师要立足于时代需要和现实土壤,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挖掘教学资源、加工教学素材。如整理革命事件、人物事例并加工为教学案例;搜集革命纪念馆和纪念碑图片、书信、标语、诗词等并制作成教学课件;挑选红色文献、革命电影、纪录片、微视频、红色小故事等编辑为教学拓展资源。既可以在历史事件中挖掘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也可以遴选新时代践行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集“人、情、事、理”于一体的现实教学素材,如因公殉职的消防战士、警察、扶贫干部,因防“疫”抗“疫”而牺牲的医生、护士等。这些承载着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优良传统鲜活的、直观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为红色文化融入“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前提。

(二)深刻钻研教学大纲,使红色文化精准对接“概论”教材

教材体系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包括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学案例和辅助性教学资源等。找准红色文化与教材体系的结合点与融入点,是实现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概论”课程教学的关键。“概论”(2018年版)教材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指导意义等。教材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逻辑关系,分为三个部分共十四章内容。在研读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整体规划,分散融入”的思路,将红色文化素材系统地与“概论”教材体系相融合。

在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活的灵魂,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道路、革命经验等章节,通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红色电影,《走近毛泽东》《辉煌六十年》《复兴之路》等纪录片,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革命的进程;通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井冈山的斗争、第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革命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必然性;通过张太雷、恽代英、夏明翰、方志敏、董振堂、江竹筠等革命先驱的价值追求,以及“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精神谱系,印证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章节,通过编写“红色故事”教学案例,阐释中国共产党人永不退色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融入张思德、雷锋、焦裕禄、杨善洲、张富清等人物先进事迹和“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素材,印证中国共产党员的良好作风、优良传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遵循。

(三)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概论”课堂教学

教学体系是指“由教学主体使各种教学要素朝向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组合。”[23]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受学情影响,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更为不易。因此,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理论学习兴趣的现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概论”教学体系的可行之法。

首先,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概论”课堂教学要在保证理论性、学理性、知识性和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而更加注重价值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在教学模式上,应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体性地位,尝试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构建师生共讲“红色故事”的教学环境。在具体实施路径上,由思政理论课教师选取、开发音视频、人物故事、教学案例、网络拓展教学资源等红色文化教学素材,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给学生,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拓展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好教学专题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和意识,结合使用讲授式教学和参与式、启发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在重点知识和理论阐述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地介绍理论内涵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要探索使用情景式、体验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红色文化课堂教学方案,合理使用“人、物、事、魂”等教学素材,立体化地呈现红色文化中的情感与故事,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学生的情感认同。

最后,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微视频等红色网络资源,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跨越时空的情景中体验中国探索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在视觉、听觉刺激的直观感受中体悟理论的力量和光芒,从而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

(四)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的实践模式,使红色文化融入“概论”实践育人体系

“概论”课程实践育人体系是课堂教学体系的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24],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思政理论课“05”方案中,对课程的实践环节作了明确规定,并有相应课程时数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差而动手能力强的特征,思政理论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连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构建多元、立体的实践模式,从而提高红色文化和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实效。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育人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25]。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讨论、讲述红色故事、课堂模拟与情景体验、唱革命歌曲、课堂阅读红色书信和革命文献、课内观看红色电影并分享心得、通过手机参观红色网络展览等。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内课外实践有别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更为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如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升国旗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课外阅读、编演革命情景剧,拍摄制作微视频、微电影,举办红歌比赛和演讲比赛、红色电影展播与征文,制作红色题材手抄报等。通过校内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革命精神、践行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思政理论课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实践”[26],而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实践”,主要利用传统节日,指导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扫墓和纪念活动,参观红色景点和革命纪念馆,重走“长征路”,参加红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一定范围的社会调查活动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尝试现场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直观的情感体验中提升红色文化认同,在了解社会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学、思、用”并重,“知、信、行”统一。

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规模和学生人数来看,已占有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认识思政理论课对“立德树人”的极端重要性,既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一般要求,又要遵从高职高专教育的一般规律,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建设。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探索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尽力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寻找有力支撑,从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要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模式与路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社会实践“三维立体”的育人模式。在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同时,又要深化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传承,确保红色基因代代传。

猜你喜欢
概论理论课革命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