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建议

2021-12-05 18:02龙亚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成县旱区油菜

龙亚玲

(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甘肃成县 742500)

成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嘉陵江流域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2.5℃,年均10℃以上有效积温3 730℃,年日照时数1 795 h,无霜期210 d,年均降水量613 mm,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生长。油菜是成县第一大经济作物,年播种面积4 530 hm2左右。但近年来品种杂、乱、多,栽培方式粗放,田间管理措施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油菜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以成县种子管理站多年多点(次)油菜品种试验结果为依据,总结了适合成县推广应用的“双低”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双低”油菜是指菜籽中芥酸和硫甙2 种有害成分含量都较低的品种,其品质与“双高”品种有较大差异,只有因地制宜、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前茬作物收获后,在9 月10 日前旋耕灭茬1次,耕层深度20~30cm,使耕作层土碎、地平、地表无根茬残留[1]。结合旋耕灭茬施磷酸二铵225~300kg/hm2、尿素15~187.5 kg/hm2、硼砂22.5 kg~30 kg/hm2、磷酸二氢钾45 kg~60 kg/hm2作基肥。多年施用化肥的地块需增施有机肥30 000~45 000 kg/hm2。

油菜品种选择应坚持2 个原则。一是“因种选地”,每个品种都有其适宜的区域范围,优良品种只有选择最适宜的小生态区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增产作用。二是“因地选种”,根据不同地块的水肥条件选择不同的良种,即根据当地小生态气候选择适宜本区域的品种,达到预期的高产目的。成县“双低”油菜生长区域主要分为川坝河谷区、浅山丘陵区、西部易旱区3 个小生态气候区。

2.1 川坝河谷区

川坝河谷区指城关、抛沙、店村、红川等乡(镇)沿青泥河流域,海拔900~1 150 m 的坝地和近川梯田腰地湿润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肥条件好,适宜种植植株高度较低、抗倒伏性强的半冬性高产品种,如陕油18、陕油107、伟隆88、沣油737、金油杂2009 等。

2.2 浅山丘陵区

浅山丘陵区指陈院、抛沙、店村、红川、苏元、沙坝、纸坊、王磨等乡(镇)海拔1 050~1 400 m 的半湿润区域,该区域海拔较高,土壤肥力差异大,光照充足,是成县油菜主产区。应选择中高杆、抗旱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如秦优19、秦优17、陕油18、陕油15、伟隆88、西农18、秦荣3 号等。

2.3 西部易旱区

西部易旱区指犀牛江流域苏元、纸坊、索池、黄陈、镡坝等乡(镇)海拔1 300~1 500 m 的陡坡山旱地,该区域光照充足,植被差,土壤耕层浅,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适宜种植耐脊薄、抗旱性强、抗寒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如陕油16、陕油18、伟隆88、合杂油2 号等。

3.1 播种时间

以近5 d 平均气温稳定在18℃~20℃度时为最佳播种时间,露天种植的川坝河谷区应在9 月15—20日播种,浅山丘陵区和西部易旱区在9 月10—15 日播种。地膜种植可适当推迟5~7 d 播种。

3.2 播种方式

可采用点播和条播2 种方式,不宜撒播。地膜种植一般采用点播,行距45~50 cm、穴距15~20 cm,每膜两行。露地种植采用条播,开挖沟深8~9 cm,行距55~60 cm、穴距12~18 cm,覆土2~3 cm。

4.1 冬前管理

在油菜3~4 叶期进行间苗、定苗,拔除小苗、弱苗,留大苗、壮苗。川坝河谷区和浅山丘陵区高肥水地块留苗12 万~15 万株/hm2,浅山丘陵区和西部易旱区山地留苗15 万~16.5 万株/hm2,个别土层浅的脊薄地块可留苗18 万~19.5 万株/hm2。露天种植的条播油菜应在11 月15—30 日进行1 次中耕壅土,疏松土壤、消除杂草,增强油菜抗寒能力,确保安全越冬。

4.2 春季管理

露天种植在返青抽苔前对于二类苗和三类苗地块,在油菜苔高10 cm 以前可结合二次中耕进行追肥,一般追施尿素60~75 kg/hm2、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各30~45 kg/hm2。长势弱的田块,氮肥应多施早施;长势较好的田块,适当少施氮肥。硼肥是油菜生长必需的元素,缺硼会导致油菜叶、茎、根畸形,“华而不实”[2],基肥未施硼肥或施用量较少的地块,可在抽苔后至开花前,喷施0.2%的硼肥1 200~1 500 倍液补充叶面肥。

4.3 花期管理

油菜开花前和开花后,可用98%磷酸二氢钾1 500~1 800 倍液配合杀虫剂或杀菌剂喷雾1~2次,提高油菜产量,促进早熟。

5.1 病害

5.1.1 菌核病 菌核病又名菌核软腐病,主要危害茎、叶、花和菜荚,茎秆受害损失最大。开花结荚期发病,常一株一株枯死,剥开下部茎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的菌核;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用50%速克灵1 200~1 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在油菜初花期开始,每隔7~10 天喷雾1 次,共喷雾2~3 次[3]。

5.1.2 霜霉病 主要危害油菜叶片,当空气潮湿时叶背长出一层象霜一样的霉层,先从底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枯萎。花梗被害后变肥肿,形似“龙头拐杖”,并有霜状霉层。防治方法:3 月份气温回升后是油菜霜霉病的快速发生期,发病前可用80%代森锰锌1 200~1 500 倍液进行喷雾保护防治;发病后可用50%烯酰吗啉水分散剂1 000~1 200 倍液或者60%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隔10 天左右喷防1 次,连防2~3 次。

5.2 虫害

5.2.1 蟋蟀和蝗虫 油菜播后墒情好时3~4 d 即可出苗,此时田间害虫有蟋蟀、蝗虫等,应及时防治。“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甙,其幼苗无异味,较普通品种更易发生虫害。防治方法:一是用40%辛硫磷乳油或30%毒死蜱悬浮乳剂拌炒香的麦麸制成“毒饵”,在油菜播种后至出苗前撒在地表,对蟋蟀、蝗虫等害虫进行诱杀;二是在油菜子叶刚出土时喷雾10%高效氯氰菊酯或5%的溴氰菊酯等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防治;三是利用蟋蟀等害虫喜栖息于草堆下的习性,将杂草分成几小堆,堆放在田间,将害虫诱集到一起后用杀虫剂扑杀。防治原则是“治早、治小”,尽量避免其扩散危害。

5.2.2 蚜虫 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2 种。这2 种蚜虫在油菜叶背、茎枝上聚集,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油菜叶片受害后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以药剂防治为主,在油菜现蕾初期开始防治,用50%抗蚜威800~1 000 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200 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 天左右喷防1次,连防2~3 次。

5.2.3 茎象甲 茎象甲又称象鼻虫,成虫在5~10cm深度的土壤中越冬;“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随着气温升高茎象甲成虫从土中爬到油菜茎上产卵,潜伏在茎杆中危害,啃食油菜茎髓,导致油菜茎杆空洞、组织膨胀、扭曲变形、分枝变小,严重时茎杆崩裂,植株倒伏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在播种前对茎象甲危害严重的地块进行药剂处理,用3%毒死蜱颗粒以1∶10 比例拌干细土结合冬前整地均匀撒施,毒杀茎象甲成虫,药剂用量30~37.5 kg/hm2。二是在油菜返青抽苔期喷雾10%高效氯氰菊酯1 200~1 500 倍液或5%的溴氰菊酯1 000~1 200 倍液,喷雾1~2 次。

油菜主枝果角全部现黄,田间85%以上的植株现黄时为最佳收获时期,选择晴天收割,收割后堆垛3~5 d 促进后熟。为减少落粒,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空气湿润时抢收抢运。

成县境内的小生态气候具有多样性,大田油菜生产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点关注品种的抗冻、抗旱表现和适宜种植的生态区域,特别是高山区要选择多年种植持续表现抗冻性强、抗旱性强的品种,不能盲目种植新品种、高产品种,要防范异常年份条件下的自然灾害风险,实现稳产。二是种子管理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好油菜品种布局方案,积极示范引导广大群众区分生态区域,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三是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田间地头宣讲、印发宣传资料及微信、抖音等大力推广油菜良种良法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和油菜产量,实现稳产增收。

猜你喜欢
成县旱区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不忘成幼初心 携手梦想前行——奋进中的成县幼儿园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成县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寒旱区水工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及修复技术
华北寒旱区3种根茎作物初霜后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
成县泥功山云梯寺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宁南旱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