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冬梅,袁宗丽,李欣妮,王晓航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市200003)
消化内镜检查在诸多消化道早期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通过内镜附带超声、X线等检查手段对患者消化道管壁进行观察,获取直观的病变信息。该方法虽具有检查效果好、微创等特点,但其仍属于介入性检查操作,可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主观不适或并发症[1-2]。有研究显示,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以往接受的护理措施并未考虑到内镜检查手段对护理工作的规范需求,易因准备工作不足、病情观察不及时、器械消毒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内镜检查结果出现偏差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3-4]。也可因护患沟通不足、预约机制不合理造成患者检查前等待时间过久、对内镜检查不了解等情况发生,导致患者负性情绪加重,加剧内镜检查中的不适感。海恩法则最早应用于航空管理中,属于前瞻性风险预估理念,其强调任何事故均由量变积累而来,定期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近年来,该法则被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其可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针对分析结果制定、实施防范措施,在临床护理中可取得较好效果[5-6]。本研究将基于海恩法则的预警机制应用于消化内镜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本院住院患者,且接受消化内镜检查;②年龄>18岁,且为初次接受消化内镜检查;③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者;②口腔、咽喉、食管等部位存在严重炎症者;③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或全身出血倾向者;④合并急性传染性疾患或胸腔肿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2~57(40.25±11.95)岁;原发病类型:浅表性胃炎13例,萎缩性胃炎11例,胃溃疡9例,胃癌5例;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8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4~55(39.72±12.36)岁;原发病类型:浅表性胃炎13例,萎缩性胃炎11例,胃溃疡9例,胃癌5例;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9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措施。于患者排号就诊时对其介绍内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并告知出现护理问题时的求助措施。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预警机制。
1.2.2.1 护理风险预估 将住院患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全部流程列出,分析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得出护理风险详细分布于以下环节:①预约检查阶段。该阶段中存在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的问题,多因专业知识不足,护患间沟通较少,患者并未收到检查所需时间的通知,可出现未按时预约、需长时间等待等问题;而出于预约单设计合理性不佳,加上护理人员工作忙碌,可能出现预约相关事项介绍不详的问题;身份识别制度未得到实行,传统电子信息系统可能因患者姓名相同导致误操作。②检查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未准时发放检查用药,导致患者检查前用药准备不足,因护理人员未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导致患者疾病认知不足、心存畏惧,难以接受内镜检查。③行内镜检查阶段。护理人员未进行统一的手腕带佩戴管理,内镜检查相关医疗器械消毒措施不到位,可能与消毒物品、设备储备不足有关,或因夜间急诊手术抽调护理人员数量较多,导致人手不足,或因护理人员未熟练掌握消毒操作技巧,清洗液清洗内镜后未及时更换;出现检查位置不符或检查失败,可能因检查报告的错误书写引起,亦可因医护人员配合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患者出现并发症后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医护病情观察环节存在漏洞。④返回病房阶段。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因无交接单出现交接不到位的问题。
1.2.2.2 预警机制建立及改进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预警改进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预约检查阶段: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检查用时情况,并帮助患者进行分时段预约安排;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症状表现及检查部位,向患者交代检查注意事项及内镜检查的必要性,安抚部分存在畏惧感的患者。②检查前准备阶段:强化药物管理,所需药物由病房护理人员交接至内镜室,并以记录本进行记录;制作并张贴消化道内镜检查健康教育资料,由病房护理人员强化其健康教育环节。③内镜检查阶段:严格管控内镜检查相关器械消毒流程,并进行人员操作流程培训,规范清洗方法,选择专门人员专职消毒,针对清洗消毒情况开展不定时抽查;统一要求患者执行手腕带佩戴,便于身份识别;危重症患者检查时需由其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陪同,以确保及时应对危险情况,防止转运不当;对护理人员开展检查报告规范书写的培训,增加当面核对环节,此外检查室护理人员需在检查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加强护理人员与检查医生间的沟通,使其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可相互配合、积极处理;④返回病房阶段:优化患者诊疗交接单,准备专门的转运车、随行仪器及急救箱,对陪同护士的急救技能进行强化培训。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环境设施、质量安全、服务可及性、健康教育、人文关怀5个领域,涉及20项条目,每项1~5分,总分为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②比较两组心理应激:采用应激反应问卷(SRQ)评估,该问卷涵盖躯体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3个领域,涉及28项条目,每项1~5分,总分为28~1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应激程度越高。③比较两组舒适度情况: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8]评估,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4个领域,涉及28项条目,每项1~4分,总分28~11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高。
2.1 两组等待时间、检查操作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等待时间、检查操作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检查前后SR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检查前后SR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检查前后GCQ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检查前后GCQ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消化内镜作为侵入性诊疗手段,其虽利于患者病情排查,但实施过程中易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刺激消化道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抵触情绪,检查配合度降低,最终使检查操作中途终止[9-10]。故对此类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极为必要。
临床并未充分重视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护患交流沟通内容过于简单,部分患者心存疑惑但并未主动询问,致使患者检查前预约存在耗时严重问题,检查中更易出现配合度降低情况,使内镜检查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因护理措施单一,此类患者更易发生不良护理事件,进而影响检查效果及体验感,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等待时间、检查操作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基于海恩法则的预警机制应用于消化内镜患者,可有效简化内镜检查流程,减少不良护理事件,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该措施干预下,护理人员依据海恩法则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开展风险预警评估,披露消化内镜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在预约检查阶段、检查前准备阶段、行内镜检查阶段、返回病房阶段中存在的诸多细节问题,并开展预警处理,重点加强预约和检查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包括增加分时段预约、心理支持、规范信息确认等环节,缩短患者检查前等待时间。同时心理应对状态更加趋于积极,在检查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上升,诊疗配合度随之改善,缩短了患者检查整体耗时,降低检查对胃肠道刺激度。且本研究对检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效预防不良护理事件,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消化内镜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为协助进行内镜检查,而非重点关照患者舒适度、心理状态,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此种情况下患者更易出现对内镜检查的抵触及畏惧心理,在内镜检查开始后可伴有明显的心理反应过激、主观舒适度低下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发展进步,临床护理更加趋于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主观需求,在多种介入性诊疗操作中逐渐加入舒适护理、心理护理措施,或加强健康教育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均取得良好效果[13]。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查30 min后,两组SRQ评分均高于检查前,GCQ评分均低于检查前(P<0.05),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基于海恩法则的预警机制干预措施应用于消化内镜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主观舒适度,降低其心理应激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该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在检查预约阶段、检查前准备阶段存在的信息获取困难、心理状况不佳问题建立了有效预警机制,在护理人员工作准备中加入器械维护、用品消毒等专业操作外的身份确认、检查方式介绍、心理支持等护患交流沟通措施,缩短了患者预约等待时间、减轻了患者对内镜的恐惧情绪,减少检查前不良情绪的堆积,使患者较好地接受检查后出现的主观不适与心理应激。
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同时未针对影响内镜检查时间的患者个人因素进行筛查、排除,为进一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提示今后相关研究尽量收集充足样本,排除患者个人因素对内镜检查时间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镜患者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预警机制干预有助于简化患者检查流程,使患者检查后主观不适、心理应激反应较轻,同时可有效预防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