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邹晓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用三个“新就新在”深刻阐明了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扎实推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这一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民主本质。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多党合作制度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制度化渠道,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等,与党外人士真诚协商、凝聚共识。“每有大事,必相咨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171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37次,就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历次中央全会报告、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重大问题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直接协商,在人民政协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听取意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实现了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实践证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集中各方面智慧,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弊端,充分彰显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它既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再版”,也不是西式民主的“翻版”,而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中国原版”,创造性地开拓了民主发展的思路和前景,开辟了世界民主发展的新境界。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关系看,由于国情和政治文化传统不同,大体形成了三种基本模式:一是互相竞争模式,二是一党专制模式,三是既联合又竞争模式。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不同于上述三种模式,它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是一种团结、合作、和谐的新型政党关系。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坚实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今天,我们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多党合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遵循共同的政治准则,具有国家宪法和党内法规文件的保障,通过广泛凝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智慧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民盟中央原主席费孝通曾形象地说:“我们是和共产党唱一台戏,一台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的戏,而不是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你骂我我骂你那种虚伪的政治游戏。”共产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的一致、政治团结和有序参与的扩大,形成了一党领导而不专制、多党合作而不竞争、互相监督而不反对的独特优势,保证了多党合作的正确方向和旺盛活力,生动体现了团结和谐的政党关系。民主党派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对手,而是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共产党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参政创造条件,各民主党派积极协助执政党更好兴国为民;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互相监督不是彼此倾轧,不是相互拆台、相互掣肘,更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坐庄,而是作为“坦诚相见、知无不言”的挚友和“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诤友,提出不同意见和批评。正是这种团结合作的和谐政党关系,形成了执政党一心一意谋发展、参政党同心协力助发展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政治优势,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等战略部署,聚焦“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送书面意见建议共737件,其中645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任何政党都以一定阶级为基础、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政党制度的重要功能就是反映、协调和整合利益诉求。两党制和多党制中,不同政党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矛盾,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不可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政党追求选票最大化,利益集团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党之间竞争选举,政府出现更迭,容易形成“否决政治”。前任建房、后任拆梁,互相攻击、“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和多数民众的共同利益,人为扩大社会分歧、造成社会撕裂,带来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也深受影响。一党制中,唯一的执政党长期执政,听不到不同政党的声音,缺乏政党间的监督,难以照顾到社会各方面群体的具体利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存在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还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各社会阶层、群体的合法利益如果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表达,将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反映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政党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照顾同盟者利益,可以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愿望诉求,真实、广泛、持久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比如,从2016年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审议年度政党协商(会议协商)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每年主持召开协商会至少7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4—5次。此外,中共中央或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分别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和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制定“十四五”规划等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与党外人士真诚协商、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再比如,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民主监督形式,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支持民主党派积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多年来,民主党派通过担任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特约人员,参与有关专项检查、执法监督等,积极提意见、做批评,对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履职、廉政等进行监督,帮助执政党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及时改进工作。特别是2016年以来,受中共中央委托,8个民主党派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分别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区,围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情况、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情况、贫困县摘帽情况、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向对口省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2400多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40多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吸收社会各方面意见,有效避免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的弊端,从而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奋斗的风雨征程,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这一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创造了崭新的执政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自愿的选择。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这一崭新的执政方式下,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长期的团结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致力于共同奋斗目标,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统一,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三项基本职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事关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深入协商,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步调;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一大批优秀人才担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执行和国家事务的管理,从而把各界力量最大限度吸纳进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集中高效、政策连续的独特优势,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效能。如围绕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2020年4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专门征求了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组织6万余名民主党派医务人员投入疫情一线,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等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号召广大成员踊跃捐款捐物,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优势的集中体现。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从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到开拓改革路、实现中国梦,7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巨大优越性和伟大独创性,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创造“中国奇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愧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不愧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切实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不断开创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