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殷路路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部)
(责任编辑 胡秀荣)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调查研究作为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有效途径。1930年5月,毛泽东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这部名篇,对当时党内军内在思想和行动上面临的一系列形式主义问题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作出了批评和回应,并深刻阐明了开展调查研究对破除革命时期党内军内形式主义的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形式主义的危害及其顽固性反复性,并指出克服形式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对现阶段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力戒形式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由于受到党内军内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因素的影响,革命事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波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创作了多篇关于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便是其中之一。
红四军党内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1929年,国民党发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正当红军准备迎战时,红四军内部对是否要设立军委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并逐渐由上层领导蔓延到一般指挥员中。有人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既名四军,就要有军委”,要求在红四军内部设立军委,指责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是“书记专政”“家长制”;有人主张不设军委,认为设立军委是不从实际出发的形式主义。而对于此次争论的原因,毛泽东认为是形式主义的毒瘤在作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从远方到来”,在“现在只有四千多人一个小部队,并没有多数的‘军’如中央之下有多数的省一样。行军时多的游击时代与驻军时多的边界割据时代又绝然不同,军队指导需要集中而敏捷。少数同志们对这些实际的理由一点不顾及,只是形式地要于前委之下、纵委之上硬生生地插进一个军委,人也是这些人,事也是这些事,这是什么人都明白在实际上不需要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41页)。因此,毛泽东认为,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下,只有克服内部形式主义的危害,红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井冈山斗争的“八月失败”带来的惨痛教训。1927年9月,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等大城市受挫,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情况,毛泽东果断放弃向大城市进攻,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的时候,一个沉重的打击袭来,这就是“八月失败”。1928年8月,湖南省委发来了要工农革命军进攻向南,以便造成湘南割据的指示。毛泽东从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湘南的国民党兵力强大,敌我力量悬殊,盲目进攻只会惨败。但是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没有考察实际情况,一味要求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带领红军大部队进攻湘南,后遭遇强敌而失败。国民党军队趁红四军主力远离的时候猛烈进攻湘赣边界,导致边界遭受严重摧残,根据地丢失。这次惨痛的教训引起毛泽东的深刻反思,他认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下级不重调查研究,不顾实际情况,只盲目地、形式主义执行上级命令。后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严厉地批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不查当时环境”,“只知形式的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结果招致边界与湘南两方面的失败,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毛泽东传》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33页)。
共产国际不顾实际“瞎指挥”与党内盲目执行。当时,由于共产国际一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挥,也由于当时中共中央不懂得考察中国实际情况,只知形式主义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也犯了形式主义的问题,教条地执行中共中央的政策,使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遭受严重损失。1928年3月,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湖南特委的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评为“右倾逃跑主义”“枪杆主义”,并把中央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这样使毛泽东一度成为“党外人士”(《毛泽东传》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接到了中共中央发出的“二月来信”,这封信受共产国际布哈林的影响,加上中共中央对红四军的情况不很了解,因此对红军的行动策略上提出了一些错误的主张。幸好由于毛泽东、朱德等从实际出发分析现实情况,认为中央“二月来信”所提意见不符合实际,并由毛泽东写了复信,阐述了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的正确策略,因此才没有对红四军造成影响。
实践的发展使毛泽东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实践的发展,毛泽东的认识发生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质的飞跃。红四军内部、领导机关内部、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之间反复的争议,以及由此带来的实践的惨痛经历,使毛泽东认识到这些争议的背后是两种不同思路的斗争,一种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另一种是只从主观愿望或某些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出发。这两种思路带来的是对同一事物完全不同的判断。因此,解决这些分歧的根本方法就是解决这种思路的分歧。毛泽东历来就有实地调查研究的习惯,在解决某个问题之前,他都是先实地考察一番,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毛泽东在湘潭、湘乡、衡山、醴陵等地做的社会调查,以及他在行军打仗和做群众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在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始终坚持从经过调查研究后的实际出发,从细枝末节的问题中一下子抓住事情的本质,并从思想源头上予以解决。
为防止形式主义“毒瘤”对中国革命的侵蚀,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对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批判,对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革命所犯的形式主义错误实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高楼大厦”,“文山会海”。毛泽东认为在解决某个问题之前,只有“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八七会议”开完之后,有同志邀请毛泽东一起去上海工作,毛泽东拒绝道:“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同上)他特别反感遇到问题就开会想方法,而不去调查研究找方法,“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例如为了解决土地革命中富农的问题,毛泽东亲自在寻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确定了对富农“抽肥补瘦”的原则,纠正了此前对富农只分坏田的“左”的做法,为土地革命初期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
只有“唱功”,没有“做功”。毛泽东强调:“形式主义害死人,只有‘唱功’没有‘做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针对革命时期的这个问题,毛泽东又解释道:“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同上)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去了上海,毛泽东去了农村领导革命运动,由于采取了切合实际的行动,革命力量和根据地都有很大发展。但是中共中央、下派的巡视员以及游击队的领导者却进行不符合实际的瞎指挥,还不听毛泽东和一般官兵的劝告,而这种瞎指挥、乱作为,给游击队和根据地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毛泽东深知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对革命的重要性,在土地革命刚开始的时候,面对进攻大城市失败的情形,他果断放弃向城市进攻的指示,转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井冈山进军。正是毛泽东敢担当有作为的魄力,才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创造了坚实的依托。但是,当时中央机关以及红军内部有“许多做领导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而这种问题则是当时党内典型的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不会作为的具体体现。
不问实情,盲目执行。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处在上海,毛泽东、朱德等在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农村广泛开展游击运动,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战争期间战况瞬息万变,就造成了中共中央和省委机关的指令有时并不符合实际。但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考察实际,一味盲目执行上级机关的指令,毛泽东正确的主张还被扣上“逃跑主义”“机会主义”的帽子。正如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的:“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处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同时,毛泽东指出了这种只知表面地执行上级指示给党带来的危害,“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同上)。事实证明,这种形式主义确实危害极大。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时隔80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能拍脑袋决策。目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形式主义的新表现新特点,必须始终坚持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出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而是在实际经验中才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经常进行实际调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面对着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情况和困难,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亲自下基层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要解决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研究政策,拿出实招、硬招。
既要用调查研究去反对形式主义,也要反对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调查研究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调查研究中,首先要有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其次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要亲力亲为,轻车简从,不搞排场,不麻烦群众,既要“人至”也要“心至”,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做到调查研究真为百姓解决问题,为百姓解决真问题。最后还要端正心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中自觉贯彻执行。
以调查研究常态化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抓作风建设,制度规定是保障。形式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反对形式主义不取决于一朝一夕,更不能一蹴而就,要坚持治本抓源,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长效管用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体系,持之以恒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深入调查研究是拔除形式主义病根的重要武器,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坚持不懈、毫不放松,坚持制度化常态化。例如,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调研联系点制度,坚持点面结合、实事求是的调研制度等。
敢担当,善作为,前提就是要善于调查研究。敢担当、善作为是党政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而要做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必须要善于调查研究。敢担当,善作为,既是一种精神气质,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能够避免党员干部“拍脑袋决策”,为党员干部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工作方法,让大家能够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谋事思考的冷静结合起来。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必须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等问题,杜绝“痕迹管理”,把干部从一些形式主义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各级领导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调查研究实际情况为基础的敢于担当,善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