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探索

2021-12-04 20:35王丹竹熊富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共研异构重难点

李 芳,王丹竹,熊富标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华中师范大学紧紧抓住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吸收借鉴中学“同课异构”的理念和经验,不断创新思政课集体备课模式,在全国高校率先探索了针对同一门课程、同一个专题的集“专家指导、教学展示、自由讨论、专家答疑”四位一体的“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深度备课模式。这种集体备课模式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于一体,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全国各高校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展示和答疑,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形成针对备课专题的授课共识,真正做到答疑释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会因务实、高效、针对性强,受到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广泛好评和积极支持。现将“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梳理总结,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专家指导:为“同课”把控方向

集体备课会的“同课异构”指的是针对同一门课程的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章节的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展示差异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等等,从而在交流互动、教学互鉴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达成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异构”的基础,“异构”是“同课”的运行方式。[2]由于全国高校思政课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这为“同课”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思政课集体备课会首先要立足于“同课”这个根本点,在做好“同课”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异构”“协同”“共研”的实现。做好“同课”工作,关键在于为“同课”把控方向,因此,在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中,专门设置了专家指导环节,邀请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长期在一线任教并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对如何完成好教学设计、怎样讲好重难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等提出指导性建议,为“同课”把控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实践方向[2],确保“同课”这一根基政治上正、理论上深、知识上全。我们在开展“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专家指导模式,为“同课”把控了方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专家指导教学设计,为“同课”把控政治方向。[2]高校思政课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但事实上,要想有效突出政治性并不容易,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比较重视思政课的知识性,往往轻视其政治性。例如,在设计“中国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时,一些教师过多突出历史知识,甚至将“纲要”课设计成为“纯历史”课。再如在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法律部分时,一些教师将该部分内容设计成为法律知识课,虽然可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但是却偏离了思政课的政治要求。因此,必须要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专家对教学设计进行指导,以保证思政课的政治性。在开展“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时,指导专家往往会对备课会涉及的章节内容,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素材选择、教学讲授进行、教学互动开展等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增强政治性的方法,为广大教师把握思政课的政治性提供指导和借鉴。比如,在“纲要”课导言和第一章的教学设计中,南开大学J教授做了题为“以专题教学实现‘纲要’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教学设计指导,结合教材内容,指导教师们要立足“纲要”课的特点,以传道为本业,侧重深入认识“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史实解读蕴含其中的理论内涵,突出政治性,并牢牢把握中国现代化线索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线索两条主线,避免“纲要”课成为历史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X 教授在题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导入式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的讲座中指出,“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二是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三是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四是使大学生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其二,专家指导教学重难点,为“同课”把控理论方向。[2]所谓把控理论方向,就是要为教师讲清重难点等知识提供理论指引。高校思政课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广、逻辑体系严密,具有严整的科学性,正是高校思政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每章节的重难点既多且繁,对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广度要求非常高。而思政课教师并不是“完人”,尤其是刚入职的思政课教师,他们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不熟悉的章节,对于不擅长的部分教材内容,该如何把握重难点,成了他们急需面对的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会的专家指导环节,专门开辟了教材重难点指导模块,邀请一线教学专家、长期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对每一专题的重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青年教师找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复旦大学M 教授主张以一条主线将一个章节的重点串联起来讲解,他以“说好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围绕‘利润率下降’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五章的尝试”为题,阐释了把握第五章重点的方法,即:以“利润率下降”这条主线串联第五章全部重要知识点进行讲授,并在讲好重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这为“原理”课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重难点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其三,专家指导教学方法,为“同课”把控实践方向。[2]所谓把控实践方向,就是要为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提供详细的方法指引。思政课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在教学中完成,完成这项任务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把控政治方向和理论方向,最终是为了将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传递给学生,而教学方法恰恰承担了这项重要任务。如果教学方法出现了偏差,即使做了良好的教学设计、厘清了教学重难点,思政课最终的育人使命还是难以得到很好落实。为进一步准确把握“同课”的课堂教学方向,我们在“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专家指导环节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专家给予教学方法上的指导,这种指导通常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兼顾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北京大学C 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概论’课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教学的几个问题”的教学指导,就开展好第一章教学做了详细分析,C 教授指出:第一章教学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将毛泽东经典著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毛泽东经典著作,从而使学生真切感受毛泽东思想;二是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前课后能够及时预习和巩固;三是精心组织课堂讨论,不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导论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四是教学前要注重搜集与毛泽东思想相关的思想史资料,强化教学理论功底,进而不断提升“概论”课第一章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展示:为“异构”做好示范

在充分把握“同课”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异构”的实现。“异构”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为了开阔眼界、激发教育的多种观点碰撞、突破教师个体的局限性,建立起互学互动、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3]因此,要实现高质量的“异构”,除了要在专家指导环节把控好“同课”的方向,还要在教学展示环节,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思政课教师提供教学展示的平台,以质量优良、参与性广、示范性强、特色鲜明的教学展示,为“异构”做好示范。[2]比如,在“概论”课绪论部分,就有四位专家分别做了“‘概论课’导入式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讲清主线和主题,开好课程‘领头’局”“打造‘概论’课前言专题第一印象的三种导入方式”教学展示,开阔了教师眼界,提供了多维化教学思路。为了做好“异构”教学示范,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对参与教学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严格把关、精心筛选,保证“异构”的质量。“异构”除了要基于“同课”,也要追求质量,“异构”不是为了纯粹求异,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要将真正有利于教学开展且富有创新的优秀教学设计挖掘出来,为其他思政课教师授课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集体备课会每期都会邀请两到三名思政课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展示,这些受邀教师的产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一般在征集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主办方会邀请专家对每一份教学设计进行严格评审。一方面要审核教学设计是否遵循了“同课”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另一方面要审核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特色,这种特色既可以是学校特色、地域特色,也可以是授课方式、教学思路、讲授方法、活动设计方面的特色。在经过上述严格评审环节之后,再最终确定教学展示的教师,这对于提升教学展示水平、保障“异构”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注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思政课教师同台进行教学展示。一般而言,同一层次、同种类型、相同区域的思政课教师在设计相同专题的教学时,往往存在较多共性,这些共性的存在也会导致“异构”不突出,即使这些教师在同一个平台进行教学展示,他们所分享的“异构”教学设计也难以体现出“异”。因此,我们在开展“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时,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注重邀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为“异构”做好示范。主要表现为:一是善于以“层次异”扩大教学展示的参与范围,提升“异构”的可借鉴性。“异构”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是为了互相学习,我们备课会充分考虑军事院校、部属院校、省属院校、专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的特点,先后邀请了全国百余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展示,受邀的思政课教师从各自所属院校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异构”中求同、互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扩大了教学展示的参与范围。二是善于以“类型异”“区域异”突出教学展示的学科专业特色、地域特色。我们在开展集体备课会时,会邀请财经类、政法类、理工类等不同专业类型院校的教师进行展示,他们在展示中会充分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例如,中央财经大学L 教授以“共产主义理想是虚无缥缈的吗?”为题,做了教学分享,她充分结合了财经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穿插了财经类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富翁游戏”,让学生模拟体会了一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批驳了“资本主义完善论”,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解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此同时,“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也充分突出了区域特色,先后邀请喀什大学、大理大学等边疆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加入其中,聆听他们的教学设计,充分吸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势,起到了“化异为同”“彼优我用”的良好示范效果。

最后,在教学展示环节,也十分重视老中青教师梯次搭配,为“异构”贡献智慧。要提升“异构”的示范性,必须要重视不同年龄层次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为老中青思政课教师同台展示提供一个平台。我们打造的“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思政课教师,因此,为进一步突出思政课的“异构”,主办方会在部分期次的备课会中,选取不同年龄层次的思政课教师进行同台展示,以便中青年教师学习老教师的丰富经验,老教师吸收中青年教师的一些创新方法,起到互补互鉴、互学互进的作用,为提升“异构”的示范性贡献力量。

三、自由研讨:为“协同”凝聚智慧

加强深度协同联动,追求合作共赢是卓越教师培养的必然转向与时代超越[4],我们打造的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不仅是专家和一线教学能手的舞台,也是每一名致力于教学的思政课教师协作同行、交流合作、凝聚智慧的舞台。在专家把控“同课”方向、教学能手做“异构”示范之后,我们备课会还为广大与会的思政课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专门设置了自由发言环节,从而实现集众人之智,协作同行,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水平。

我们在多次举办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的实践中,对自由发言环节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其一,给予参与自由发言的教师相对灵活的发挥空间,不断制造思想碰撞的火花。在自由发言环节,每位与会教师都可以提出发言申请,发言的内容既可以是对专家指导、教学展示环节的感悟与思考,也可以是自己教学设计的简短展示交流,还可以提出与本专题教学相关的困惑。例如,一位浙江高校的教师在“概论”课第一章自由发言环节,分享了题为“毛泽东诗词在‘毛泽东思想’专题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设计,从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引用毛泽东诗词对本章教学的独特效果,为与会教师收集本章教学的相关素材和开展相应的课堂互动提供了一个思路。另一位山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经历,从教学流程和教学管理展开讲述,她将教学流程归结为“五步”曲,分别是讲授曲、学生独学内化曲、生生互答曲、师生对话曲、总结曲,进而保障课堂教学有规律、有侧重,同时在课堂管理方面提出“座次”得分法,为与会教师开展课堂管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就自己教学中产生的感悟,向与会教师进行了分享,并向专家咨询了指导环节阐述到的具体问题。由此可见,自由发言可以集众人之智,为上好思政课提供更多的“金点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专家指导、教学展示环节形成互补。其二,规范自由发言的运行,充分保障自由发言环节顺畅、高效。自由发言环节是思政课教师协同探讨、凝聚智慧的交流平台,要提高交流的效率、保障发言质量、扩大参与范围,就需要规范该环节的运行。一方面,要适当控制每位教师自由发言的时间。自学校举办首场“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以来,参加人数和覆盖学校数屡创新高。在此前提下,控制发言时间不是为了限制与会教师的交流,而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都能在这个平台交流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特色、分享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困惑,每一期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举办前夕,都会向与会教师说明自由发言的时间,以便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适量的发言内容,在自由发言过程中也会友情提醒意犹未尽的发言教师。正是因为适当控制发言时间,每一期的备课会都十分高效,都可以吸纳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分享“浓缩版”的教学精华。另一方面,建立发言申请机制,保障自由发言环节顺畅。发言申请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会前申请,一部分是会中申请。所谓会前申请就是有意向发言的教师可以在会议开始前一周向主办方提出申请,并提交简单的发言提纲,以便主办方统筹安排;会中申请则是会前申请教师发言完毕后,与会教师可以举手示意发言。两种申请发言方式的建立,有效保障了自由发言环节的效率,促进了思政课教师交流合作、协同联动。其三,实时记录思政课教师自由发言的主要内容,会后及时整理,形成可供参考的教学经验。自由发言的目的就是为“协同”凝聚智慧,因为教学不仅要教,教师还要自己学,学习别人的长处,听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困惑,这正如《礼记·学记》所指出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5]正因如此,思政课教师在自由发言环节交流的内容是值得记录整理的,也是值得传播共享的,这些发言凝聚了一些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对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十分有益。

四、专家答疑:为“共研”消除困惑

广大思政课教师聆听专家指导、参与教学展示、参与自由发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共同研究的过程,这里共研的对象是思政课,共研的主体是思政课专家和教师。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可能是教学方法的困惑,也可能是教学内容的困惑,而要解决这些困惑[2],需要由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和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专家予以解答,为“共研”消除困惑。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专家答疑与第一环节专家指导重难点并不重复,专家指导重难点是帮助思政课教师如何从宏观上把握重难点、处理重难点,而这里的专家答疑不仅是为思政课教师解答具体的教材难点,也是为思政课教师解答“怎样讲”“如何教”等问题。学校在“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思政课集体备课会的最后一环专门设置了专家答疑环节,目的就是为广大教师进一步消除困惑,并帮助教师吸收“同课异构”的教学精华,其主要经验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提前征集问题,方便专家答疑。在集体备课会召开之前,学校作为主办方往往会先面向广大教师征集问题,教师可以在规定的征集期内将疑难问题发送到指定邮箱,主办方将对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主办方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有三个,分别是: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新颖性。所谓代表性问题,就是提出的问题是多数教师都存在且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就是根据本章节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新颖性是指该问题关注到了其他人尚未重视的地方且具有价值。在这些标准的衡量下,最终确定4~5个问题,供专家答疑。

其二,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专家既解答疑问,也给出讲授之法。解决困惑只是让教师的思路变得清晰,但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6],它不仅要求教师自己明白,还要求教师将问题讲明白。因此,在专家答疑环节,主办方一般要求专家既解答疑问,也要给出讲授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例如,“基础”课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这部分内容会涉及到一个难点,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不同,对于这个问题,西安交通大学L 教授不仅为思政课教师阐释了两者的不同,而且给出了具体的讲授方法,他强调讲授时要紧扣“科学”二字,向学生阐明宗教不是科学,这种信仰具有盲从性,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这种信仰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这是两种信仰的本质区别。再如,南开大学J教授在回答如何处理“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衔接问题时,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他指出:要在深化上入手,中学以知识为主,大学则以理解为要,要做到以点带面、问题导入,注重教学的专题化,从史实中讲出理论,将丰富的近代史史料作为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源及意义,在分析讲授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突出“纲要”课的政治性。

其三,实时答疑,及时给出思政课教师运用指导建议的方法。实时答疑是对征集问题答疑的一种补充,因为思政课教师的疑问不仅包括已经存在的,也包括参会之后新产生的,这些新产生的困惑往往与“如何将专家指导建议与自身教学相结合”有关。思政课专家在为“同课”把控方向的过程中,给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但是一些教师在听完建议后,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因此,学校在专家答疑环节的最后会设置一个“与专家面对面”的实时答疑,以此方便思政课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进一步解决自己的困惑,并促进教师及时有效地吸收专家的指导建议,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共研异构重难点
ETC拓展应用场景下的多源异构交易系统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陪安徽阜阳市诗词学会同仁来黄访问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