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江滨中学 范岩媛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总是死记硬背,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固定为“填鸭式”的方式。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很成熟,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大多数学校配备齐全,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大部分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多,掌握程度不高。信息化技术要融入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之后,才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来,有效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应用自主合作教学时,经常过度依赖信息化技术,使得整体教学模式都流于表面,没有发挥自主合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对每个小组的把控依然都很强,教师会给每个小组发布教学电子课件,让每个小组按照教学电子课件上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感觉不到自主,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本质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仍会被课件局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到自主合作的本质特征。为了避免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阻碍学生思维提升,教师可以使用逆向思维,摆脱电子课件的束缚。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使用自主合作模式展开教学。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行提前预习,并使用各类搜索工具,拓展与本部分知识相关的内容,并要求同学们自制学习PPT。在正式教学时,教师要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合每个同学的预习PPT,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摆脱了电子课件的束缚,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助力自主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置情境进行教学,可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切身感受历史事件。比如,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鸦片战争有关视频,能够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等资料时,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下,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多么重要。
为了增强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还要在有限课堂时间里对信息含量进行拓展,并且让学生充分吸收,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大大转变了传统教学中对时间的应用限制。信息化技术有强大的数据资源库,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进行历史信息的搜索,相应的信息都会呈现出来,增大课堂的容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中,可以采用声像的方式进行教学,从百日维新开始一直到结束。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可以畅所欲言,互相讨论。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提前把戊戌变法的相关资料和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同学们在讨论后观看课件,这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这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学生的认识深度有所提升。
历史除了一些大事件,还包括经济、文化、制度等很多的内容。这其中的内容有些抽象化,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比较容易理解或者是通俗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加容易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强化。比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西安事变中,国内各个派别的态度是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西安事变》,并提出问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兵变,但是却不杀蒋介石?共产党为什么希望和平解决?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摆在初中历史教学的首要位置,以此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及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要想提升多媒体的运用效率,就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另外,初中历史教师在正式授课时,也需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和消化,真正做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多媒体的运用主要是助力学生历史学习,要紧紧扣住历史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助力,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历史事件制作成微课,时间是5—8分钟,录制好历史事件的重点、难点等,并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展开,这样的微课程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同,教师可以分别进行微课程的录制,这样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微课程对历史的学习,可以课前预习,课上有不懂或者不会的地方进行标注,在课后进行复习。这样的微课程可以把重点和难点高度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且重复性比较强,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工具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学习Flash动画制作。掌握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加以利用,让学生主动去“做”。课前,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预习,并根据预习内容制作相应的Flash动画。课后,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习进行有效的课后复习,从而深化对历史事件或者是知识点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将“学”转化成“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来,将给沉闷的历史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环境,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运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教学中要巧用信息技术,妙用多媒体技术,助力自主合作教学在初中历史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