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及当代启示

2021-12-04 09:04亢勇杰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安全观革命

胡 剑,亢勇杰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5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所要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是复杂多变的,全国上下要保持高度警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既要维护好传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又要提高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及国际安全建设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建设是指维护社会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固,确保先进时代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深厚的精神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具有深刻价值意蕴。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生成语境、主要内容及运思逻辑,有助于指导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开展文化安全建设工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生成语境

马克思认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2]525考察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生成语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具体内容。作为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产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产生于国内革命不断发展和国际斗争空前剧烈的历史背景下,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回应无产阶级革命党进步发展要求的直接成果,与这位伟大领袖的个人文化品质紧密相关。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史由一场实力悬殊的侵略战争拉开序幕。“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3]691自此,中华民族在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逐步陷入黑暗深渊。为挽民族于危难之中,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和思想,到发起自救运动、农民起义及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无数仁人志士展开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却都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正如毛泽东所断言,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革命则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4]66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却酝酿着无产阶级这一伟大的新生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是让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下,以反对革命妥协思想为核心要求的文化安全问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从国共合作大革命到工农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艰难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革命斗争中,中国社会阶级不断重组,文化结构深刻变化,亟须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解决好革命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同一问题,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正是在这样的革命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应运而生,既回答了在中国革命的总体进程中应当坚持怎样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论方向,又回答了如何根据各个革命阶段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文化发展方针策略。

(二)国际斗争局势的风起云涌

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近代中国的动荡变化与世界力量格局的较量息息相关。自鸦片战争起,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华民族进行多方面霸权主义侵略,其中文化殖民侵略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抹杀国人的民族尊严和独立人格,全面西化思潮和教育则危及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伤痕累累的中国要找到正确的文化安全建设道路,就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旧中国,毛泽东指出,必须“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4]706。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建设策略和要求,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动向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变化,准确判断出世界各国民族独立革命战争的未来前景,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及其代理人基于自身利益在中国实行的不同殖民策略,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安全观。在苏联共产主义不断给予我们各方面革命支援、美英等帝国主义列强暗中扶植其资本主义代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的国际斗争格局中,毛泽东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分析了各国激烈博弈的根本目的,并由此出发确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安全建设的基本策略,即以科学理论和方法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坚持创造和发展符合人民需求的先进文化,与广泛的和平拥护者和社会主义者建立起牢固的文化统一战线,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殖民文化和封建主义落后文化的荼毒。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毛泽东在革命中认识和解决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根本观点。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5]94这一方法论原则所代表的科学理论武器,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战略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指导下,毛泽东在革命实际中逐步认识到了党内理论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整风运动克服各种主观主义思想,引导全体党员学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正确使用这一无产阶级思想武器,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法的指导下,毛泽东科学解答了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即坚持用系统思维批判继承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又要坚决揭露批判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中的落后因素,建设好新民主主义视阈下的文化安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毛泽东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创造者的根本观点,指出文化是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实践土壤之中的,文艺工作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创作出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文艺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文化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实现新民主主义大众文化的安全发展。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文化革命中的有效运用和原则指导。

(四)革命党建设的现实需求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6]277作为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阶级代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够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是经受了各种残酷斗争考验的伟大政党。但在领导中国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党成长发展本身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使得复杂艰巨的革命形势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7]1094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我们党大多时候都在与最大反动势力的军事力量对比中处于相对劣势,这就要求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对敌策略,避开强大敌人的直接锋芒,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党员积蓄力量。在党的动员号召下,大量农民和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封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对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开展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巩固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地位,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在党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共产党员存在着理论水平不足的问题,部分党内高级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存在着主观主义倾向,未能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革命中的针对性和嵌入性,对党的领导和发展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如何贯彻落实思想建党原则,提升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无产阶级革命党,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毛泽东不断完善党内文化安全观的现实依据。

(五)毛泽东个人的文化品质

毛泽东作为一代人民领袖,具有独特个人文化品质,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安全观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毛泽东自学生时代起就热衷于学习,遍读各类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文学素养,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宏伟诗篇。他认为文艺工作者要在各种思想的跌宕交融中批判吸收不同文化的内在精髓,在实践中提升艺术创作技巧,从而有力地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毛泽东坚持以多元化视角和批判性精神探索中国思想文化事业的安全发展方向,推动文化安全建设卓有成效的发展。其次,毛泽东能够科学分析文化的阶级属性所在,认为文化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要具有“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8]34的本质追求,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阶级属性。因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内理论安全建设和党外宣传安全工作,始终把文化安全建设与革命时期的政治斗争、经济建设密切联系,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安全的基本要求是创造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文化,坚决抵制封建腐朽文化、外来侵略文化和资产阶级剥削文化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最后,毛泽东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能够以胸怀天下的广阔视野对待中国社会中的劳苦大众,他饱含深情地指出:“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7]851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文化安全观始终立足于维护劳动人民的核心利益,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体现了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情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4]66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破除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华民族的奴化思想和封建主义施加于人民大众的观念束缚,为革命的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是完整的科学理论,包含对马列主义、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文化本质及安全要义的深刻思考,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得以安全发展的重要指导。

(一)学习马列主义——反对主观主义

坚决反对主观主义,捍卫党内马列主义指导思想的安全发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首要内容。“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691然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使党的成长发展经历了痛苦的过程:在同各种反革命势力的斗争中,党内多次由于未能正确使用马列主义理论武器而产生了主观主义倾向,表现为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对党自身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都带来了惨痛损失;此外,在长期艰苦战斗的革命环境中,部分党员忙于从事实务工作或行军作战,未能认真学习理解马列主义科学理论,轻视了系统把握这一伟大理论工具的重要性,认为理论教育应当向经验主义让步,忽略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要求。面对党内指导思想存在的发展危机,毛泽东坚持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求全面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教育,认为中国共产党工作于复杂的革命环境,每个党员都“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战士”[7]793,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革命发展的全局方向和战略战术,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在延安整风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建设运动中,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党内各种关于马列主义的左倾或右倾错误观点,号召全党正确处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提出“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是遏制教条主义思潮蔓延的有效方法”[10],要通过整顿学风、党风及文风,以科学理论提升党的凝聚力并指导革命向前发展,确保党的理论安全可靠。

(二)对敌文化宣传——发展革命文化

大力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有效进行对敌文化宣传,防范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7]847党和人民在革命中时刻都要遭受到来自敌人的各方面进攻,反动势力不仅采用大量疯狂的军事进攻手段,而且利用自己在文化宣传领域的控制权,竭尽全力抹黑中国共产党及无产阶级革命,企图将反映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灌输于人民群众。此外,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动员号召起广大工农大众,抵制各种反动思想对革命事业的影响,这就要求打造出一批符合人民大众审美需求的革命文化,建立起坚固的文化统一战线,服从和服务于革命发展进程。毛泽东认为革命文化是无产阶级的有力武器,既是革命准备阶段的思想催化,也是革命拉锯阶段的战线补充,他号召党内外的文艺工作者着意于创作大量符合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文艺作品,提出文艺创作的两个标准分别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11]72,要统一这两大标准于文艺创作实践之中,切实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先进革命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既对反动敌人的恶意诋毁和思想侵蚀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又加强了对人民群众的先进文化滋养和革命主义教育,凝铸了一支坚强的革命文化队伍,在这场文化阵地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安全建设经验。

(三)看待传统文化——合理批判继承

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继承发展这一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有效提升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唯物史观的坚定信仰者,在文化建设中自然不能主观地割断历史,而是要客观地看待历史。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4]708这一论述直接表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振奋起中华人民的精气神和自信心。中国近代伊始,随着国门被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各种文化不断冲击破败不堪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历史虚无”等思潮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价值凝聚,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饱受质疑。面对旧中国一片狼藉的文化基础建设状况,毛泽东认为,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都是要不得的,都会对文化事业的安全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因此,既要求坚决摒弃封建阶级文化,用批判继承的眼光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反对文化关门主义;又要求谨慎对待外来文化,以世界眼光恪守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反对文化嫁接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广大民众的民族身份自我认同和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对待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安全传承和发展。

(四)分析文化本质——扎根人民群众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剖析文化本质,把握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核心要求。“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7]857。历史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若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号召起最广大人民奋起反抗,那么革命就必然要遭遇失败。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建设文化事业,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打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对比为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只有建设和发展具有正确的价值内核、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才能得到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从而获得安全发展机遇。因此,在十年土地革命时期,他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在搞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改革的同时,要切实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和利益,开展具有广泛覆盖面的文化常识普及教育,时刻考虑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在实践中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和思想;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指出文艺创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着眼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奴性文化教育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后退主义作坚决斗争;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指出正确的文化立场和阶级立场是一种文化思潮获得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观点,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浩浩汤汤的历史变革长流中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五)直击安全要义——紧扣社会主义

在文化安全建设的视阈中将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紧密结合,既着眼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又紧扣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本质追求。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要求准确判断革命性质并确定革命纲领,认为开展各领域革命斗争必须全面把握民族解放和土地革命两方面任务,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6]77。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代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坚强领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则是这一领导力量的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领导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就在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品质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安全与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关系,认为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主要诉求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权,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则是实现人民解放和无产阶级专政,二者存在一定的性质差异;但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社会主义革命总体进程中的过渡阶段,其文化安全的基本要义必然要紧扣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致力于实现先进思想文化在过渡阶段的理论铺垫和精神引领作用。基于这样的革命阶段认识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文化安全建设的领导权,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安全建设的标准追求,这也是党的历届领导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内在价值衔接。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运思逻辑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中国实践为基础的文化安全观,这是引领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安全建设的正确理论。从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4个方面入手,探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运思理路,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观点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期我国文化安全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历史逻辑:民主革命的深刻发展

任何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其内在历史逻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更是深刻植根于中国革命、鲜明印刻着历史痕迹的理论成果。近代中国饱经沧桑磨练,在贫困积弱的基本国情下,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多重精神枷锁沉重压迫着中国人民的脊梁,整个民族呈现一片内忧外患之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一度取得阶段性胜利,却终究由于其自身的阶级软弱性而无力回天,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打出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宣布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式到来。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铸就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坚定不移的意志,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先后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与各种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伟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斗争,并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这些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党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安全建设,能够以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团结和武装人民。毛泽东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2]839在中国民主革命深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思想文化对革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力——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以革命先进文艺鼓舞全军,以优秀传统文化挺直民族脊梁。文化安全建设事业既是革命历史发展现实情况的客观要求,又为革命历史的向前发展提供坚实力量,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基本历史逻辑。

(二)价值逻辑: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

价值逻辑体现一种思想观点的内在价值追求,反映该观点形成的深层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体现。在五四运动之前,面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入侵,有志的中国人已经进行了多次奋发图强的抗争,力求“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维护中国文化的安全建设,但却无一例外惨遭失败。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这些救亡图存运动并没有真正地发动人民群众,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想要维护或发展的文化不是当时中国所需要的最先进文化。在五四运动之后,以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势而生,义无反顾扛起了革命重任。作为最先进的社会阶级代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树立了坚决维护工人阶级一切根本利益的鲜明旗帜,要求自身成为完全崭新的人民文化生力军,在文化建设领域坚决捍卫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从而领导人民完成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文化革命斗争。毛泽东指出,在革命进程中开展文化建设工作,要能够“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7]861,这是实现文化本质价值的必然要求。以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又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价值旨归,将文化安全建设与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关联,运用文化本质分析法清晰研判各种不同文化的阶级属性和内在诉求,坚决捍卫和发展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批判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腐朽文化,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厘清文化价值的标准化问题,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重要价值逻辑。

(三)理论逻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理论逻辑是一种思想观点形成和发展的指导原则,标注着该观点持有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作为科学完备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之有机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灵魂所在自然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成立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当然是其在各方面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文化安全建设,最基本的理论逻辑起点就是要坚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由于党在幼年时期就面临着极为险峻的革命形势,承载着沉重的革命任务,这就导致了很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不够全面、实践不够充分,在革命进程中一度使得“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关门主义”等各种错误的思想文化方法在党内盛行,对党的领导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党内理论知识学习不足的危险性,以身作则,坚持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调研学习,通过认真研读大量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以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纠正了党内部分干部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为中国革命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理论前进方向。毛泽东认为,看待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能“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7]853。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切实结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革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文化安全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理论的中国化表达,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根本理论逻辑。

(四)现实逻辑:动态发展的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之源,现实逻辑是一种认识或观点的动力和来源所在,体现这种观点的相对稳定与持续变化情况。社会实践的主体及其活动本身都处于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作为其主观反映的文化及其安全内涵自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是彼时社会实践动态发展的直接产物。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思想文化,都属于该社会内部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范畴,能够对构成其基础的经济状况及其他各层级的上层建筑产生深刻的能动作用。这就是说,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文化则会对社会发展形成负面的阻碍影响。那么,具有何种特质和内涵的思想文化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这一问题要求文化工作者和建设者根据社会实践的动态变化赋予文化安全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人民革命,连绵不绝的战争始终是中国文化发展图景在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现实底色,开展文化安全建设自然要以此为现实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文化革命,其基本革命目标是“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4]663。这就要求党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依据社会实践发展情况制定正确的文化安全建设策略和方法。坚决同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封建阶级文化剥削作斗争,根据革命发展情况灵活地确定对待中国资产阶级文化的政策方针,维护好利于人民的文化统一战线,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直接现实逻辑。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当代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3]61。但与此同时,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面临着诸多不安全因素的挑战,呈现出发展新动向和建设新要求等特征。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全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与今天文化安全建设的价值契合,对于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固,具有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文化安全正确发展方向

在文化建设领域高举党的领导伟大旗帜,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根本要求。无论革命环境如何恶劣,反动势力多么猖獗,毛泽东都从未放弃过中国共产党对文化事业的坚强领导,认为这是确保文化事业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完成艰巨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事业,战胜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剥削和压迫。新时期,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总有人打着“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等口号发表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言论,企图削弱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从而实现颠覆我们政党和国家的阴谋;加上长期以来国内文化发展环境较为稳定,一部分党员逐渐忽视了理论斗争的重要性,在文化领导权问题上出现“失声”“失语”现象。针对这些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4]33这一论述对党在文化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精准定位,直接指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也必然要为构成其基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中国共产党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文化领导能力,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认识进行斗争,敢于亮剑又善于取胜,牢牢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战略高度认真思考当前文化安全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始终具有正确发展方向。

(二)树立人民情怀,把握文化安全核心本质追求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思考文化安全问题,以深刻的人民情怀探析文化的本质追求,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核心要求。毛泽东始终认为人民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力量,无论何种形式和内容的革命,只有真心实意地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发动群众并汇聚起强大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一切反动势力;此外,既然文化是社会实践的直接成果,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那么在文化领域开展革命事业自然也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维护人民的文化安全权益。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我们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安全建设水平,营造了文化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打造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艺作品,贯彻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价值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主体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建立在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才能打造出“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文艺作品[14]161。这是总书记在深刻把握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文化创作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广大文艺创作者具有重要价值指导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不断暴露出来,部分文艺工作者罔顾自身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达个人利益诉求不择手段,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创作大量负面文化信息,严重损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对此,我们应当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以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创作导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创作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保持危机意识,建立文化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在革命环境中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以系统思维坚决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牢牢占据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决胜要求。革命事业是复杂而严酷的,各种反动势力更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大肆诋毁和攻击中国红色革命,妄图颠覆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坚强领导。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敌人进行思想文化侵略的反动性和煽动性,多次强调要定位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革命实践,在进行坚决对敌军事作战的同时,还要坚决捍卫和巩固文化战线的安全,实现两条战线的协同互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保驾护航。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14]71,部分错误社会思潮依托互联网平台暗流涌动,披着各种光鲜亮丽的学理外衣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倡导所谓的“范式转换”“价值中立”等口号,以“数字劳工”等方式为“制造及散布假新闻的经济诱因和政治诱因提供了重要依据”[16],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侵蚀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危机意识,看清不同社会思潮背后的内在阶级利益逻辑,以系统全面的文化安全建设揭开各种错误思潮的虚假面纱和政治本质,“指导推动各类文化企业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文化安全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关键问题,要在总体国家安全战略的统一部署下深入开展:既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前进发展;又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说服教育并产生影响,占领思想文化建设主阵地;还要从文化的安全供给、安全发展、安全评估、安全保障及安全监督等维度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为文化安全建设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安全创新驱动能力

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和民族的独特性,批判吸收和借鉴各种历史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以高度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安全观的本质要求。近代中国屡次遭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之痛苦,直接导致很多中国人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浪潮中迷失了自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逐渐削减衰弱,传统文化面临着深刻的安全发展危机。对此,毛泽东坚持以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当代继承发展为己任,要求把封建的内容和反封建的内容区分开来,找出符合革命发展要求的文化内容,树立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8]。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能够为其他方面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根本之策就在于厘清文化发展的动力、主体及方向,实现文化内容品质的持续发展,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凸显先进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既要以创新驱动文化发展,继承并转化各种先进文化因素;又要着力打造优质的文化创新人才队伍,为文化安全建设提供智力技术支持;还要充分解读并利用各种新型话语表达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温度和力度,牢牢把握文化安全发展的前进方向。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以创新驱动文化内容的安全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安全观革命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中国的出行革命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图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探析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