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魁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研究室, 重庆 400064)
1985年,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妇女统一战线工作的邓颖超同志在重返红岩村时,写下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30多年来,理论界对红岩精神进行了持续研究,涌现出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红岩精神的内涵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形成了“本质与特色”的科学内涵说:红岩精神既“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又独具个性,即“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1]。然而,与对其他革命精神的研究相比,既有对红岩精神的研究无论是成果数量,还是研究深度和广度,都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从研究视角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党史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域,多维度、多层面地阐释好红岩精神。特别是既有研究充分肯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红岩精神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红岩精神与统一战线之间的联系却并非止步于此。新时代,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重要法宝作用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鉴于此,本文专门从统一战线视角出发,剖析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鲜明特质,以期从中汲取巩固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智慧,绽放红岩精神的光芒。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几个发展阶段[2]。其中,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都建立在红岩精神形成之前,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早期实践,推动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走向成熟,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的产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要得益于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在极端复杂的局势下成功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因此,周恩来、博古、叶剑英作为红岩精神的主要培育者,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与红岩精神之间建立了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除此之外,这种紧密联系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红岩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上。
红岩精神的产生,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与南方局的发展历程、所处的历史环境直接相关。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同时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务”[4]25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并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促成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打破侵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然而,由于国共两党之间除了抗日之外再无政治上的其他共同点,两党虽在抗日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但始终未成立统一的组织,且缺乏正式的共同纲领,致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建立之初就面临先天不足的窘境。特别是随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内涌现出投降、分裂、反共逆流,蒋介石企图借统一战线将共产党合并到国民党成一个组织[5],搞“溶共”阴谋,行“反共”举措,严重危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生存。而共产党内部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也存在无原则迁就国民党的倾向。例如,王明否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6]204的右倾错误主张。因此,无论是内外的形势所需,还是促进“抗战建国大业完成与胜利”[7]753的使命使然,都需要中共切实肩负起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倡导者、发起者的使命担当,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背景下,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召开的“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作出了成立由周恩来接替王明担任南方局书记的重要决定[6]204。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南方局于1939年1月在重庆正式成立。
当时的重庆“由于战时首都的地位和中共南方局的驻足,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前哨阵地”[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重庆还成为中共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前沿阵地。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仍然顽固奉行“溶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不允许共产党的组织在其统治区内活动,致使南方局只能秘密地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其领导人也只能以中共代表或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公开活动。因此,南方局所处的环境异常复杂险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同时国民党顽固派还对共产党员人“讨扣捕杀”、腐蚀、诱惑、拉拢。解放战争初期,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罔顾人民对和平民主建国的期盼,在美国的支持下,制造“白色恐怖”,镇压爱国民主运动,蓄谋发动内战,更恶化了南方局的处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在这种极端艰险的历史环境中始终坚守统战工作阵地,艰难维系国共合作关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促成其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转型发展,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气,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9]703-704,它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双重作用下产生的”[7]2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党的统战工作实际相结合,推动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日渐成熟,形成了关于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科学理论体系,为红岩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内涵。
毛泽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党内较早深刻地洞察到党在抗战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估计到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行动能够变动中国革命和反革命的阵线”,“估计到日本反革命势力、中国反革命势力和中国革命势力这几方面的强点和弱点”,意识到必须“拿着统一战线这个武器去组织和团聚千千万万民众和一切可能的革命友军”,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54,进而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什么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形成了关于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党的统战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例如,他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11]540;“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11]745,“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4]148。在具体的统战工作中,他提出“应采谦和,尊敬,商量态度”[7]632,“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诚心诚意”“协同工作”[7]643。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发起反共磨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卑劣行径,他既主张从民族大义出发,“克服这种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尽可能地保持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国共合作,而争取继续抗日、继续团结和继续进步”,又强调“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一真理[11]745。这些重要观点和论述为南方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思想指引,从而为红岩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材料。此外,毛泽东作为党中央领导核心,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赴重庆,在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的同时,实地指导南方局的工作,为南方局共产党人树立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气的光辉典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红岩精神的形成。
周恩来作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和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是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之一,长期战斗在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最前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结合在南方局的统战实践,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和守则的重要讲话、报告和理论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系统一战线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论断,形成了一系列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科学理论观点和经验总结,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为红岩精神注入了思想力量和理论内涵。
红岩精神是党的统一战线实践发展的产物,植根于南方局在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所进行的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尤其是南方局在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征程中形成的伟大实践是这一精神生发的深厚基础。
南方局在成立之初就被委以“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任[12],一直到1946年5月迁往南京,其所进行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都“是始终围绕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来展开”的[10]7。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通过一系列极具创新创造的统一战线工作,克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天不足,为党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最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建立肝胆相照的革命友谊奠定了情感基础,尤其是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尽管国民党勒令中共代表团撤离国统区,但当时“我党满载人心归去”[13]503,充分彰显了南方局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开展统战工作的卓越成效。
这一卓越成效的取得,与南方局共产党人在开展统战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升华以民族利益为重、人民利益为先的崇高思想境界,反复淬炼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分不开的。即便在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已在准备着与我党破裂”[14]8的危急时期,中共中央为安全起见数次致电南方局撤离重庆,而“鉴于局势的紧张复杂,重庆阵地之重要,和向国民党顽固势力展开政治进攻的需要”[15],周恩来反复向中央陈述“要坚持到最后”,以争取时局好转,最终周恩来等南方局的同志们获准留了下来。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南方局全体同志表示“决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誓“与红岩共存亡”。正如身兼学者及美国驻华外交官的费正清在其日记中记载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本着惊人的团结精神和坚定信仰照旧开展革命工作”,“思想信念照旧如火如荼,绝不动摇”[10]25。周恩来、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成员,肩负直接领导和具体负责统战工作的重任,在统战工作实践中以其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感召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和民主人士。美国记者白修德说,一见到周恩来,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几乎荡然无存”[16];民主人士刘仲容说,很久以来,一想到中国共产党,脑子里就浮现出周恩来的形象。董必武被党中央赞为“代表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被民主人士誉为“团结标志一老翁”[17]。与此同时,坚守在统一战线前哨阵地的南方局共产党人视革命气节重于生命,在统战工作中不断激扬浩然正气。1941年6月,周恩来发文指出:“我们要重气节,才能挽颓风、清贪污、建革命的秩序、止投降的倾向。”[18]吴玉章面对蒋介石的威胁利诱,坚决表示:“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的!”[10]152正是在南方局统战工作的影响下,在红岩精神的激励下,一大批革命志士于重庆解放前夕英勇就义于渣滓洞、白公馆,以鲜血和生命践行了红岩精神。其中就有“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周从化、“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的黄细亚、“令名长存”的费巩等30多位民主党派成员和归国华侨。
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不同,红岩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突出表现在: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1]。从党的统一战线视角来看,红岩精神这五项特色承载着统一战线的时代使命,凝结着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的统战智慧,积淀着丰富的统战理念,蕴含着党的统战工作操守。
基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和特征,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中共中央领导下,“通过出色的创造性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独具风采的人格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的统一战线优势,完美地达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各阶层人民政治诉求的统一,实现了党的政治影响力在国际国内的空前扩大,使人心的向背朝着有利于党和人民的方向发展,为以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10]226。作为这段光荣岁月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宋平曾经指出:南方局在党的领导下,在国统区“成功地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阶层人士,带动广大群众支持抗日战争”,“没有大后方这个战场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也很难取得前方军事的胜利”[10]139。胡乔木也指出:“没有南方局的大量工作,就没有后来解放战争时期那样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形成那样强大的第二条战线……因此,可以说,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19]341所有这些都包容于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之中,充分彰显出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崇高使命,这就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团结全民族争取抗战胜利、实现民主政治”[20]59,从而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奋斗。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里是一定有磨擦的。”[21]151在南方局统战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红岩精神凝结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以卓越的统战工作妥善应对磨擦、尽量减少磨擦、力争化解磨擦的智慧。毛泽东深知以斗争求团结的真理,在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前,“专门对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准备立即上前线的邓小平、刘伯承指示:‘你们回到前方去,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你们在上党取得胜利,我在重庆谈判就有本钱,你们打得越好,我们的本钱就越多!’”[22]109事实证明,上党战役的胜利,加强了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6]271。而在谈判过程中,为争取全国人民所热切期盼的和平民主,毛泽东又在不伤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做出了必要的让步,最终促成了双十协定,由此也折射出他高瞻远瞩、刚柔相济的统战智慧。在南方局工作期间,周恩来领导南方局既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又适时妥协、善于斗争,表现出“斗而不破”的统战智慧。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1月至1946年5月间,周恩来同志灵活运用致信、致电、致函、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社论文章等方式,向国民党顽固派提出严正抗议100余次,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内战、破坏抗战、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可耻行径;利用与蒋介石的20余次会面谈话,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谴责其反共、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2)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统计得出。。与此同时,他还运用会面、晤谈、会商等方式,与国民党顽固派直接接触交往达120多次,以不失原则的适当让步,持续协调维护国共合作,为减少国共磨擦而不懈努力。皖南事变中,周恩来运用统战智慧,及时挽救了濒于破裂的国共合作关系。毛泽东同志对此深感“蒋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受内外责难之甚,我亦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获得如此广大的群众(国内外)”[14]48,深表“欣慰之至”“为之神往”[10]145。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与周恩来的交往中,深切感受到其统战智慧,“预言周恩来是重庆最有智慧的人,他和他代表的政党最终将在中国获胜”[10]182。1940年,叶剑英同志带伤出席由国民党召集的各战区军级以上参谋长会议,以《关于作战与磨擦问题》的长篇报告,驳斥了来自国民党顽固派的无理指责和污蔑,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取得了良好的统战效果,彰显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统战智慧。董必武称赞这次讲演为“叶剑公舌战群儒”;毛泽东不仅表示赞同,说这是叶剑英对革命的又一大功劳,而且后来还在讲演稿上批示“此报告得到广大的同情”[23]138。
红岩精神所积淀的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统战工作理念,突出表现在南方局“将普遍群众性的‘大’统战与专对政治和社会上层的‘小’统战”相结合而开展的统战理论与实践上[20]1。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率先垂范,践行这一理念。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参加谈判的43天时间里出席各类茶会、酒会、宴会、记者会、招待会40余次(3)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逄先知主编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的记载统计得出。,既与中间力量深入互动,也与国民党顽固派广泛接触,还与各国驻华使节友好交往,不仅留下了“三顾特园”等与爱国民主人士亲密交往的统战佳话,还通过与民主人士的诗词唱和,赋予《沁园春·雪》以统战意义,在国统区展示了党的领袖魅力,为党赢得了美誉和人心。周恩来作为南方局书记,身体力行地践行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统战理念,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伟大事业中,将“谦诚的态度”列为统一战线的守则第二条内容,主动与曾经炮制“伍豪事件”、污蔑其声誉的张冲,化敌为友,致使张冲在皖南事变后痛骂国民党内反共妥协派是“奸”[10]11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方局先后帮助支持“小民革”“民盟”“九三学社”“民建”“民联”等中间党派成立或完成改组更名,极大地扩大了团结的面;组织营救滞留在香港的邹韬奋等8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及其家眷,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10]125;领导《新华日报》等党报党刊,在国统区广泛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积极开展对民族工商界的统战工作,推动其走向联合,并在政治上向共产党靠拢,共同争取政治民主;团结争取少数民族人士,并积极与宗教界交往,鼓励支持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参与抗日救亡;开展国际统战工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国际社会交往搭桥铺路,促成中外记者赴延安访问和董必武赴美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其中1944年由南方局极力促成的美军观察组一行20余人访问延安,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抗战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24]34。在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统战工作理念引导下,南方局上下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充分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在国统区“各大城市中争取了广大的工人、学生、教员、教授、文化人、市民和民族资本家站在我党方面,争取了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站在我党方面,抗拒了国民党的压迫,使国民党完全陷于孤立。”[25]1344解放战争时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的国民党部队人数达177万多人,这其中多数部队的领导人都是南方局开展军事统战工作争取来的“老朋友”,比如刘文辉、潘文华和邓锡侯等人。
与同时期的延安相比,重庆犹如一滩“淤泥”、一个“染缸”。处在国统区工作战场的南方局共产党人不仅面临“讨扣捕杀”的生死考验,还面临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诱惑。肩负统战工作重任,南方局共产党人不可避免要“入淤”“同流”,尤其是经常要与不同政治倾向和不同思想觉悟的各类人士交流接触,这就要解决“谁统战谁”的问题。周恩来专门将“坚定的立场”列为统一战线的守则第一条,就是告诫南方局共产党人务必要在统战工作中坚定立场、保持定力,维护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独立性,始终坚守统战工作操守。蒋介石数次提出要把共产党溶于国民党之中的想法,企图借统一战线之名从政治上消灭共产党,遭到周恩来同志的严词拒绝[26]431。正是以坚定的统战操守为准绳,周恩来领导南方局,与民族工商界人士推心置腹,展开君子之交,赢得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真心拥护、积极靠拢。对此,周恩来本人也心生感慨:“1941年,只有文化教育界靠拢我们,1945年民族资产阶级也靠拢我们了。”[27]23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28]。鉴于统一战线与红岩精神生成逻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红岩精神中蕴含的统战特质,在新时代弘扬红岩精神,绽放红岩精神的光芒,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红岩精神之伟大,体现在南方局统战工作所取得的伟大业绩中,贯穿于南方局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也源自党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所赋予统一战线的伟大使命。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锲而不舍地甘“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29]297,原因正是在于其坚定的党性立场和时刻不忘所肩负的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这既是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凝聚人心和力量的政治优势使然,也是统一战线所肩负的争取人心和力量的使命要求。人心向背、力量对比作为最大的政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30]。新时代,党赋予统一战线的使命任务更加光荣和艰巨。总结历史、联系现实,汲取红岩精神的旗帜引领力和使命感召力,切实担负起党在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新使命,就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科学研判统一战线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这既是党所赋予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更是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发挥重要法宝作用的使命使然。
南方局的统战工作是红岩精神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之一,“确立了中共大统战格局”[27]387。一方面,周恩来、董必武和王若飞等在担任南方局书记或代理书记期间,坚持“亲自抓统战、带头做统战工作”,而且南方局6名常委中有二分之一也都抓统战,形成了以上率下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南方局“紧紧围绕以统战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形成了一个以隐蔽的群众性‘大’统战为基础,以广泛的上层‘小’统战工作为具体目标指向的统战工作机构体系”[20]75,实现了党派、社会团体、妇女、经济、文化、国际等不同领域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相互配合。这些历史经验对在新时代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新时代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关键环节。一是要不断强化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担当起抓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做好统战工作的政治责任,推动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的常态化机制。二是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契机,以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为目标,不断完善统一战线制度和法规政策体系,推进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尤其要着力健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加强各领域统战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以更加宏大的视野,统筹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对国际统一战线在内涵和性质上的超越,在国际范围内实现统一战线的新作为。
统战智慧与工作艺术是红岩精神中蕴含的统战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周恩来等统战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统战工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在斗争上,注重刚柔相济,既联合又斗争;在工作上,注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方式上,注重以谦诚的态度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既使统战对象心悦诚服、心生敬仰,也令国民党顽固派深深折服、自叹不如。国民党中统负责人徐恩曾由衷感叹:“周恩来搞统战,犹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细数吾党同仁,难有与其相匹敌者也!”[31]在新时代,弘扬红岩精神,绽放其光芒,迫切需要增强统战工作的艺术性。一是要善于运用统战智慧,在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坚决做到“不失立场”“坚持原则”“争取时机”“机动灵活”[32]44。特别是在当前,有些西方政客借新冠肺炎疫情“污名化”中国,企图联合起来孤立中国,为此就需要坚定立场、保持定力,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在对别有用心的抹黑和栽赃予以坚决回击的同时,要联合国际社会一起建立全球疫情防控的统一战线。二是要遵循求同存异原则,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聚同化异,最大限度地团结积极力量、争取中间力量、转化消极力量,在赢得伟大斗争的生动实践中彰显统一战线价值。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处理类似中美贸易摩擦等棘手问题,更应求同存异,使“竞争互助让步相互为用”[32]44。三是要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结合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尤其是应对前所未有的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需要以民主协商、联谊交友、体谅包容、教育引导、鼓励支持、热忱帮助、真诚服务等有效方式,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工作。
南方局于矛盾交织、形势严峻、环境险恶、斗争复杂、条件艰苦的情形下形成的伟大红岩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在艰苦卓绝的统战工作实践中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南方局注重以系统化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气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为其能够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考验,以坚定的立场从事统战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结合国统区的险恶斗争环境,创造性提出“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工作策略,着力保护干部、培养锻炼干部,最终在白色恐怖条件下“建设了一支党性坚强、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33]。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打铁还需自身硬”升格至“打铁必须自身硬”高度,彰显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统战工作事关人心向背、力量对比。然而,“统一战线不统一”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同志仍然拿着“海龙王的法宝”不会用。加强统战系统自身建设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南方局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形成红岩精神的历史经验来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能够为巩固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发挥社会主义学院的政治功能,在政治培训中注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基础上,深化关于党的统战工作优良传统的教学,教育引导统战系统党员干部把牢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筑牢统一战线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结合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形势和统战工作任务需要,围绕“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标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在政治上,要进一步引导统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更好地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34];在业务上,要进一步引导统战干部锤炼斗争本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应对各种复杂敏感问题的能力和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努力成为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在作风上,要进一步引导统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统战干部要在与统战工作对象交往、为统战工作对象服务的过程中,恪尽统战工作职守,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争做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模范,真正赢得统战工作对象的尊重和认同,团结他们同我们党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