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华
摘要:与时俱进,面对不断更新完善的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担了“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总体精神境界成为时代发展的艰巨任务,同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这一学科教学要承担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用好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材 弘扬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华文明是唯一虽历经沧桑、却因其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而没有中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绵延不绝的文明。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多元多样的世界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具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无时不刻地都在增添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成为鼓舞、激励中华儿女在不同时期向上向善不断奋进的深沉、持久的精神力量。也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的厚重载体。
近些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编写充分表现出了与改革创新、时俱进的时代特点,结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当前国家发展的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编写彻底打破了原有多年不变的教材内容框架,加强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凸显“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教学学科任务,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除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外,在素材的运用和观点的阐述上,也充分体现了古今交融的特点,以时代感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融入了较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世经典内容,在加强对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指向鲜明地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承担起了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认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此任务的完成应更多的融入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合理运用的过程之中。
七年级上册《学会学习》一框,在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中适时引入的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编著的《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内容的解读和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在学会学习方法方面的真知灼见,感受古人发现和总结中早已形成的关于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的智慧,结合切身感知,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承、弘扬的兴趣。在《走近老师》一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解读好韩愈在《师说》中写到的名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讲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教师职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的认可,树立起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八年级《诚实守信》一框,通过阅读汉朝人季布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的“一诺千金”的典故和孔子的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引导学生感受到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树立起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诚信、传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的意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框,通过探究与分享“国”字的由来(国字原作“或”字,字形像“戈”守卫“口”,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引导学生学习前人关心国家安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九年级《延续文化血脉》一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古以来独具特色的甲骨文、金文、隶书等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四大名著”等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四大发明”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京剧、绘画、音乐等文学艺术等等文化组成,充分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凝聚价值追求》一框,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现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品格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增强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信念。
学习、了解、认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渗透在整个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多个教学环节,其内容设置占据着其它内容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关注,合理运用,有效做好利于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引导学生在学习、了解、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增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有底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