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芬
【摘要】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由于我校的特殊性,根据美术中学课程的特点,将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探索顺应校本发展的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利用歌配画音乐创作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歌配画音乐创作模式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内心起歌进行音乐创作,将美术结合到音乐教学中来,既能把音乐形象化,又使绘画更具情感。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美术特长的学生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使音乐与美术学科整合,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歌配画音乐创作;新型的教学模式;音乐创作手法;留白
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当中提出要将兴趣爱好变为审美情趣,要提升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明确指出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这也就给我们的课程设计指明了方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引领我们的课程实施。音乐学科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并通过课堂的亲身体验,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音乐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融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看,他们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有时,他们哼唱的自编小曲,尽管显得很稚气,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创作,是学生真情的流露。这足以说明,学生不仅有创作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有创作音乐的可能。为此,作为音乐教师,在美术生音乐课堂开展歌配画音乐创作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把内心的旋律唱出来,更能结合美术特长,发挥学生的创作精神。
一、歌配画音乐创作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意境导入画面,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创设意境能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针对不同的歌曲选取古诗词或诗歌创编的作品进行画面导入,比如选取《山高路远》、《乡愁》、《青玉案·元夕》、《山居秋暝》、《陋室铭》、《敕勒歌》等这些歌曲作品时,我会选取诗歌或古诗词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有限的畫面,产生无限的联想!
当学生对歌曲作品产生兴趣的时候,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创编的,如何表达诗人的感情思绪,作曲家的感怀是如何通过音符来表现的。分析作品的整体情况,如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征和不同的风格,以及体裁如何影响旋律、节奏等的构成。分析歌曲里有哪些引人入胜的佳句,甚至是某个动机、乐汇与歌词结合得特别贴切、准确的精彩之处。
(二)通过学生素描线条来描绘音乐的旋律线
线条是绘画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技法。在表现技法上,点线面恰如其分的结合,以及看似纷乱但疏朗有致的线条,使得画面有了节奏和生命力。线条不仅勾勒出事物的形体,也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心灵的体现,是音乐的旋律。音乐作品的音高、速度、强弱的变化配上不同的线条,可以让学生更加的直观感受到音乐美妙的旋律线。
1.旋律线的形态为直上型或直下型,常表现动荡起伏的情绪。比如歌曲《那就是我》的直上型或直下型旋律线:6 6 | 6 — 6 6 | 7 . 6 | 6 5 5 — | 5 6 5 3 . 066 | 6 6 . 6 6 | 6 7 7 7 . 6 |。学生根据聆听此旋律,画出直上型或直下型的线条。
2.旋律线的形态为上下锯齿型,起伏不大,适合表现较为细腻柔和的情绪。比如美国民歌《雅拉玛》的上下锯齿型旋律:51 | 3 32 1 21| 6 1 . 1 51 | 3…… 学生根据聆听此旋律,画出波浪型的线条。
3.旋律线的形态为正弧线型或倒弧线型,气息较为宽广,常用在表现抒情、舒展、歌唱性的旋律。比如《同一首歌》的正弧线型或倒弧线型的旋律线:5 — 1 2| 3 . 4 3 1| 2 — 1 6 |1 — — — |。学生根据聆听此旋律,画出正弧线型或倒弧线型的线条。
4.旋律线的形态为直线型,常用在雄壮有力,气势恢弘的音乐中。比如《五月的鲜花》的旋律线: 1 1 . 1 1 1 | 0 1 1 1 1 1 1 | 1 — 7 — |。学生根据聆听此旋律,画出的直线型线条。
在本环节中采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适当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对照,使学生获得更为清晰的印象,更为明白的理解。
(三)通过色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
音乐向绘画借来了“音色”,绘画向音乐借来了“调子”。在音乐作品中采用冷暖色调来表现音乐。表现轻柔的音乐,可以用黄色、绿色;表现欢快、热闹的音乐,可以用红色、橙色;表现恐怖、忧伤的音乐,可以用黑色、蓝色、灰色、紫色。用变幻的色彩表现多变的旋律,用点线的节奏表达着对音符的跳动,使美术和音乐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在此环节,我采用视听结合方法,利用直观、通感原理,调动学生视觉因素的助力,使视、听觉相结合,通过丰富色彩让学生更能感受到音乐丰富的情绪。
二、教会学生歌配画的音乐创作手法
(一)教会学生如何写好简短的动机音乐
动机音乐是音乐创造的启始,所有音乐的创作都离不开动机音乐。什么是动机音乐呢?在音乐创作上,动机是我们围绕它进行、发展的一段乐句或某个旋法,它常常是我们写下的第一个乐句,然后通过它来展开创作。动机是主题的最初形态,一个动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最小的、可辨别的音乐想法。它可以小到只有两个音符,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乐句。动机音乐的写作,对于全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的旋律从心里唱出来,找到灵感,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二)教会学生发展动机的方法
学生创作了动机音乐,还不能成为音乐作品,需要运用音乐技能把动机音乐作恰如其分的拓展,使简短的音符成为有节奏、有旋律的乐句。而发展动机音乐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是教给学生发展动机的方法:
1.改变节奏
①缩短或加长不同的音符。把原有的动机音符缩短,八分音符变成十六分音符,或把原有的动机音符加长,四分音符变成附点音符等。
②重复音符。重复原有的动机音符,但改变不同的节奏。
③把音符转换到不同的拍子。 把原有的动机音符转换到不同的拍子位置,把第一拍的音符转换到第二拍或第三拍等。
④改变距离。把一小节四三拍子的音符放到两小节的四三拍子里,进行改变距离。
2.发展音程
①保持方向但改变距离。把原有的动机音符保持同一个方向发展,但扩大或缩小距离,改变原来的音符。
②保持距离但改变方向。保持原来的时值,但改变旋律的方向,从低音发展到高音改变成从高音发展到低音。
③添加经过音,装饰音等。在原有的动机旋律上进行添加经过音或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加丰满。
(三)教会学生掌握旋律发展的手法
旋律是一首乐曲的灵魂,或轻快、或高雅、或激昂或柔和,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旋律,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画面,这样每一首乐曲都是一幅不同的图画。旋律发展的手法,是有方法可循的,以下是教会学生掌握旋律发展的手法:
1.一种旋律发展是后句和前句为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
①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完全重复是把一个音乐材料原样的反复一次或多次,以加深印象。这是发展旋律的最简单也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南斯拉夫歌曲《啊,朋友》的完全重复旋律:03 67 1 6·| 03 67 1 6·|。
②采用重复变化的手法。在重复原旋律时,根据需要对个别音或少量音加以变化。比如《欢乐今宵》的旋律:1 1 6 . 5 6 — |1 1 6 . 5 3 —|。
③采用级进的手法,分为上行级进和下行级进。上行级进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常使旋律趋向渐强,情绪逐步明朗,高涨。比如《多来咪》的上行级进:5 . 1 | 23 45 | 6 - | 6 - | 6 . 2 | 34 56 | 7 - | 7 - | 7 . 3 | 45 67 | 1 - | 1 -|。下行级进较为平和,常使旋律趋于减弱,情绪逐步缓和。有时也表现低沉、忧伤的情绪。比如《小白菜》的下行级进旋律:5 3 3 2–|5 53 32 1–|13 2 6–|2 1 16 5 –|。
④采用跳进的手法,分为大跳和小跳。大跳更加明亮、奔放。旋律开阔、舒展,使用旋律线的波动幅度增大,可产生紧张、激动、振奋的艺术效果。比如《东方之珠》的大跳旋律:01 | 4﹒6 1 765 | 5﹒ 1 3 136 ︱。小跳是擴展旋律级活跃旋律进行的常用手法,并经常与同音反复或级进一起使用,构成平稳的旋律进行。比如《共产儿童团歌》的小跳旋律:1 3﹒1 2 5︱1 3﹒1 2 5 ︱。
⑤采用模进的手法。模进是模仿进行,即把某个音乐主题片断作为原型,整体移到不同的音高位置上进行重复。比如《我们多么幸福》模进旋律:3 3 · 2 | 1 1 - | 1 1 · 7 | 6 6 - |。
⑥采用变奏的手法。是将一段音乐材料在保留原型主题基本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快简慢繁”的原则,即快的复杂的音乐材料加以简化、省略;慢的简单的音乐材料加以丰富、装饰。用节奏或旋律的加花或精简重复变化的写法。
比如《小对花》的旋律:1·2 1 6︱ 5 — ︱5 ·6 5 2 ︱ 3 — ︱2 3 5 6 ︱3 2 1230︱变奏为:2 2 5 ︱3·2 16 ︱1·3 21 ︱2 — ︱1·2 1216 ︱5 — ︱5·6 5652︱3 —︱。
以上后句和前句为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一般是用在音乐作品起句、承句和合句的创编上。
2.另一种旋律发展是非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两句之间节奏一般不相似,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自由伸展,这种发展手法有绵延、衍展、气息悠长的发展特点。这种发展手法一般适合高潮部分,也就是转句的创编。
所有的创作,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模仿是学习作曲初期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模仿学习,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作曲的基本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知,从而掌握作曲的技法。当学生掌握了作曲的技法,就可以创作出属于心中的那首旋律。
三、教给学生歌配画音乐创作的留白
(一)“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
传统绘画的留白,是画面上不着墨的空白空间。“留白”巧妙地舍弃了墨的作用,在绘画创作中的技法留白,留得其所,便生气韵。留白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灵动,更加整体。随着绘画创作的发展,绘画的留白不再单纯的突出主题、表现空间感,同时也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留白通过“无中生有”的虚实关系,展现了绘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二)“留白”也是音乐创作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技法
在创作旋律中使用休止符也能呈现出留白。留白出现在恰到好处的地方,会使人产生细腻微妙、难以言传的情绪体验。音乐中的留白比音乐本身,更有感染力。音乐中片刻的休止或停顿,有张有弛,才能体现音乐的节奏。白居易在《夜筝》里写道:“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无语凝噎,这就是音乐的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休止符的使用,需要考虑清楚使用。
四、结束语
绘画以线条和色彩来创造形象表情达意。音乐则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不同的音调、节奏、旋律组成的乐章,传递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用节奏、音调、旋律创造出色彩丰富的音乐,用线条和色彩巧妙搭配出深浅浓淡的画面。可见音乐与绘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用无形的声音画出形象,用有形的形象创造出音响。每位学生通过歌配画的音乐创作,表达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歌配画音乐创作作品。
作为美术生的音乐教师,将音乐和美术融合在一起,利用歌配画音乐创作优化美术生音乐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美术的领悟,还可以使音乐与美术教学相互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将音乐与绘画多方面进行融合,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歌配画音乐创作既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既兼顾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体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也促进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音乐教学注入了一股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曹理. 创作教学 [M].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1993(1):272-278.
[2]陈国权.旋律发展手法 [M]. 歌曲写作教程,1992(1):31-47.
[3]郭鲁川.刘丽英.论标题音乐的几种创作手法[J].音乐创作,2015(6):121-122.
[4]詹丹丽.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小学生歌配画艺术创作活动探究[J].新课程(上),2013,8.
[5]高京伟.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留白艺术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责任编辑: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