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微光 脱颖而出

2021-12-03 04:35温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4期
关键词:常人论据项羽

温英

近来,笔者重温苏轼名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发现高中生可以从大文豪苏轼的这些极具议论色彩的文章中获得一些写作上的启示,提升议论文写作的亮度,让自己的文章闪烁微光,脱颖而出。

苏轼为人乐观豁达,对生命、生活、政治、文化等皆有独到见解。在面对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时,能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来宽慰,最终客喜而笑,二人都获得了精神上的释怀;在面对人生窘境时,能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来勉励自己。苏轼,时刻闪烁着智慧之光。

而在高考语文层面上,占了半壁江山的作文备受关注。由于议论文自身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议论文因此成为高考写作的主流文体。而近些年来的议论文写作呈现出思考浅、不深刻、空而泛、少力度等弊端,能找到更多议论深刻、议论纵横捭阖、汪洋恣肆,颇有大家风范而震惊四座的文章实在阅卷人的荣幸。以下是笔者从苏轼名文中得到的议论文写作打造亮点四方面启示。

一、论点的新颖度和高度

所谓新颖的论点,就是建立常人相异的观点,但相异不代表哗众取宠,故意为之,而是在全盘观察事物的基础之上,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点,找到一个小的切入口,或者逆着常人的思维思考问题,行得通,讲得顺,服得人就是新颖同时又有价值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来之不易,实属宝贵,也正是当下中学生需要培养的看问题的能力。苏轼的《范增论》、《贾谊论》便是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常人认为的范增是才华横溢而又老谋深算的,是让刘邦也忌惮三分的人,而这篇文章找到了议论范增的一个切入口,就他“该在何时离开项羽”而展开评说,苏轼认为范增的离开不应是在“鸿门宴”之后,而应该在更早时期。范增立义帝楚怀王事是主谋,但当初项羽执意杀之,根本上与范增有灵魂和观点上的间隙。范增应在此时探测出项羽的脾性,休想依仗项羽而功成名就。但是老马失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苏轼此论可谓标新立异,又让人心服口服。因此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可以采用侧向思维、逆向思维来解剖一则材料,自然,如若把握不好,可放弃,但无论怎样立论要有一定的高度。如《刑赏》一文中谈应“以君子长着之道待天下”,责人贵宽;又如《留侯论》以张良事迹为基础谈“忍小忿而就大谋”,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一定的高度来审视一个问题,自然立意有高度,文章有亮点。

二、论据的契合度

古语有言“事实胜于雄辩”,一个恰好的事例容易起到良好的论证作用。《刑赏》一文中,为了引出作者君子待人宽厚的观点,开头例举古代圣贤尧舜等人劝民向善的事实,次段引了尧跟皋陶、四岳的对话,可见古人的宽厚之心,以上两个事例很好的为文章中心服务,使得议论站得住脚,不是空洞而泛论的,因此苏轼的这篇考进士的论文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高中生要写出此类文章,要打造论据的亮点,首先还得积累更多的经典实例,以在写作中不会江郎才尽,可游刃有余使用论据,其次论据要分门别类地摆放,以期与论点有更好的契合度。如《留侯论》中谈“隐忍”,苏轼采用楚庄王讨伐郑国,郑襄公屈己迎接而放弃进攻计划,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卧薪尝胆正面证实了隐忍的意义。

三、语言的力度

读完一篇纵横捭阖的议论文,如同饮完一坛烈酒,让人酣畅淋漓,甚至有些不过瘾。议论文语言有力度,会加强议论的说服力,读来让人心服口服,啧啧称叹。《范增论》一文中,苏轼在谈完项羽与范增应杀害义帝一事后而产生隔阂,而后被汉军谋士陈平离间成功这样的事情后,展開的议论深刻而富有哲理。“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谗之”可谓点睛之笔;再如《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另如《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杰,人情有所不能忍着……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等等。这样的语言为议论文增色不少。高中生要写出如此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文字,需要有着丰富的阅历,对事物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平时加强思维的训练,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其次多读新闻评论,借鉴谈他人深刻思想,《人民日报》等报纸刊登的新闻评论可以成为中学生智慧的启发点。相信苏轼的深沉与之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生起伏有关,更与他饱读诗文有关。

四、思维的深刻度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维的力量让人得以高贵。一篇思想深刻、哲理性强的文章总能让人拍案叫绝。苏轼为了证明张良懂得隐忍,谈及项羽和高祖之别,认为他们二人在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项羽脾气急躁,刘邦亦是如此,曾因淮阴侯想自立为王而杀之等等事例可看出。但后人看到的刘邦善忍让,这都是张良的缘故。议论问题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哉。”、“独恨其不早耳。”议论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或先举例后假设、因果、对比分析,或逆向推理推翻原论,驳斥他人,颇有诸葛孔明舌战群儒之势。作为中学生,名人智慧的繁星不易摘取,但可欣赏与仰望。在可见的议论手法基础上,通过瞻仰与模仿,亦能写出有见地超出常人的文章。

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肯定了他个人在写文上的成就。除去东坡,苏洵的《管仲论》、《辨奸论》,明刘基的《卖柑者言》,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文章充满了议论色彩和智慧的火光,中学生可从中汲取写作议论文的养料,以收获更丰硕的智慧果实。

猜你喜欢
常人论据项羽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存在与时间
项羽虞姬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常人化”,领导生活新态
论据选择“四要”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