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 宋雅喜
“读思达”教学法是面向所有学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用公式表示就是:学科学习(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因此,笔者将结合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现状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践行“读思达”教学法,落实政治核心素养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实际上就是指学生能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内容,通过基础内容的学习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对于我国制度的认可与赞同,从而认识到我党的重要性,能够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对祖国的热爱。
在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训练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理性精神。而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中会涉及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教师能够顺应学生理性精神的发展,并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课程测试问题解答过程当中,运用相应的哲学理论知识来进行解决和判断,从而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应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这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也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的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东西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多。在当前的社会性违纪违法事件当中,青少年违纪违法事件的比例可以说是直线上升,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法律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法治意识,明白什么叫作遵纪守法,什么行为是违法乱纪、不可取的,以及如果自己遇到这些事情,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实现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时候,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所谓公共参与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管理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承担起当家作主的责任。在我国,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体,学生自然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有当家作主的意识,了解公共事务,并且愿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促进学生沟通、对话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形成国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懂得维护好公共利益,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科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从“读思达”教学法本身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内涵角度来看,学科阅读是“读思达”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最为直接的内容。通过学科阅读,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最为基本的内容,从而围绕基础内容展开相应的知识探讨与思考,通过思考形成相应的知识能力。而高中政治课程,其中所涉及的政治知识内容是最多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时,可以直接通过课程知识阅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我国政治制度的体会和感受,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与发展。
以“我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篇章教学为例,在这一节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来说有什么样的作用,其优势是什么,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并加强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针对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某一个事例的方式,来展开认同感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片段中关于选举的过程,让学生品味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的过程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从而加强自己对于这一项制度的认同感,促进学生政治意识的形成。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从“读思达”教学法中的学科思考这一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对于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来说,其不是简单地通过课程知识的教学就能够让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要从知识内容的角度入手,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具体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环境中有所收获。因此,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符合“读思达”教学法中学科思考这一环节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运用的时候便可以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中国法制建设的立场”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教学当中,教师要给学生展现我国法制建设的整体历程,促进学生对于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感受当前我国法制建设的完整程度,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针对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思考,通过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思考,针对这一环节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实事角度来让学生展开相关的讨论,比如结合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整合其中的小案例,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探讨,从而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法治意识是什么、法治意识的形成所体现出来的是什么理性精神,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应的探索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整体课程知识学习上的思索与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意识的发展,还可以结合“读思达”教学环节当中的学科表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有一定的公共参与能力的,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因此,我们就要从课程的实际内容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头语言表达,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公共参与能力的形成,为学生后续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综合探究”中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主题教学为例,在这一综合探究主题中需要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学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关课程的内容,从而讨论得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针对这一主题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比如发生了某一案件,假设班里面的学生都是法院工作人员,在党的领导下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环境中完成对这个案件的依法审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既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又能够在实际教学环境当中体现出解决课程测试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提升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发展。
从上文分析和探究的内容来看,在当前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核心素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关键还是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落实相应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