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陈明红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与升华,它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深刻地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意义,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积极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全面探索以及积极调整改革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实现不同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同时,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及考验,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找准两者之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在参与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收获与快乐,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成长。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备受关注,且实现了有效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将两者进行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良好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者在对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间的融合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这两者的融合符合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质要求,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育人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推进不同教育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教学改革工作被提上日程。在深化课程改革以及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宽带网络成为重要的切入点。教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现实条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效结合,能确保两大育人板块的有效融合与顺利实施。此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对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整体育人高度与广度的显著提升,也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及形式的全面深化与升华。对于偏向实践性、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构性改革及创新,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被进一步地激发,进而自主自觉地参与不同的课程实践活动。
课程的优化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之间的深度融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及优化升级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针对性的活动目标相结合,积极整合学生教学资源以及学科内容,在全方位改革以及优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重要价值。学生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的教育教学板块相比,课程的优化升级难度系数相对偏高,因此教师还需要了解这一工作的实践要求以及重难点,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同行对课程的综合评价。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基础上,确保不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实,充分彰显课程优化升级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与时俱进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重要原则,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节奏。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创新教学策略及变革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带来了诸多新的教育契机。教师个人需要注重不断学习,了解与时俱进育人理念的实践要求,关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及互动,明确各项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全面调整与突破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学科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及优化升级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学生也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自觉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善较为明显。
不管是信息技术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离不开信息与数据,这些实践活动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结合,教师需要在全面调整与改进的过程中,确保信息的有效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关注对关键问题的有效统计、整理和归纳,了解与其对应的信息技术。
情境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育人理念,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之间的有机整合,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情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指导学生、激励学生,保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升,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原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延伸和拓展,自主或合作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学情境的设置难度系数相对偏高,教师需要在此之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体验等,确保所设置的教育情境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彩课堂,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以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础,以教学角色的互换为依据,在师生角色互动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学习能动性。当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中感觉无从下手的时候,教师需要设置梯度任务,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表达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育人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个性化发展要求有所区别,在指导学生自主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层次化的引导为基础,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保障教学活动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以此来打造高效课堂、精彩课堂。
在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育人作用和效果非常显著。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被打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建构认知结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提升非常显著。教师需要尽量避免“一刀切”,着眼于时代发展,精心挑选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包容与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对育人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保障学生学有所得。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较为复杂,教师需要注意不同的细节影响要素,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